張欣欣
新的課程標準要求小學科學學科教學應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以“探究式學習”為核心。為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倍引導學生發(fā)現、思考問題解除質疑。讓學生學會在本課節(jié)所學知識的重點、難點、關鍵處發(fā)現問題。老師在教學中要留有充分的給學生相應思考的時間,給學生留有提出問題的機會,為學生營造優(yōu)良的提問氛圍,一步步培養(yǎng)學生敢想敢問的學習習慣。
在小學科學的教學過程中,教育工作者們在不斷地發(fā)現與探索中前進,那么,什么樣的方式方法才是最合適小學兒童思考的呢?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有了自己一套教育方式。
一、發(fā)散思維,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兒童對科學學科知識的認知和學習過程和成人是有差異的,他們不能只靠教師語言籠統(tǒng)地敘說而必須從自己親身實踐中獲得真諦,從感官世界的各個方面來體會其中的奧秘?!拔衣犚娏司屯?,我看見了就記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边@是華盛頓圖書館墻壁上的三句話。我國古代圣賢也說過:聽莫如看,看莫如做。這種理論觀點在現代的心理學說中體現。經過學生親力親為,他們對知識的認知會更深刻,記憶會翻新,邏輯會更謹慎。兒童對新事物的接受過程是從具體到抽象的轉變過程。所以適合兒童吸納新事物的正確做法是:
(一)鼓勵學生多動手
在科學學科課堂中教師為學生提供了溜溜球、小風車、小汽車、竹蜻蜓、陀螺、氣球、會發(fā)出音樂且會跳舞的小布娃娃等。為了讓學生進一步了解物體的運動方式,教師安排了以下活動。給孩子們分好組后,教師:請各小組拿出組里的其他實驗材料,想想,怎樣讓它們動起來?教師:想好了沒有?學生:想好了。教師:那現在我們就開始玩吧?。▽W生分組玩)教師:研究好了沒有?誰來說說你玩的物體是怎樣動的?學生1:嘴巴對著小風車一吹,它會轉動。學生2:把小汽車往前一推,它的輪子會向前滾動。通過這種方式,更直接的體現出具體事物到抽象的轉變。
(二)發(fā)散學生思維
什么是“有結構的材料”?所謂“有結構的材料”就是教師經過精挑細選,把有充分代表性的材料加以組合。這種材料的組合,既要體現教學內容有關的種種表現,突出教材的科學性,又要貼合學生年齡特征和接受過程,靠近學生的日常生活,更應具有趣味性,使學生喜歡,并從教材上找到并有效地解決所提出的問題,獲得新的知識。為學生提供的材料要利用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知識經驗,提示和指引學生探究活動向“最近發(fā)展區(qū)”發(fā)展,從而獲得邏輯的提升。
二、鼓勵質疑,激發(fā)創(chuàng)新激情
(一)鼓勵學生多提出質疑
許多科學現象的認識都是從質疑開始的??茖W作為一門以實驗性為主的學科,其最突出的特點是為培養(yǎng)學生提出質疑并解決質疑的能力。為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倍引導學生發(fā)現、思考問題解除質疑。讓學生掌握在本課節(jié)所學知識的重點、難點、關鍵處發(fā)現問題。老師在教學中要留有充分的時間,給學生相應思考的時間,給學生留有提出問題的機會,為學生營造優(yōu)良的提問氛圍,一步步培養(yǎng)學生敢想敢問的學習習慣。下面,我們舉個例子。在教學“鐵釘生銹了”時,我先讓學生舉例說明鐵銹在生活中是怎么體現出來的,再讓學生自己發(fā)現沒有生銹和生銹的鐵制用品的不同,學生通過思考研討得出:“鐵銹是一種新的事物?!蔽医又岢鲞@樣一個問題:“鐵生銹的原因是什么呢?”一下開啟學生思考的狂潮,學生們接二連三地提出自己的觀點,并引發(fā)出了另外一些新的問題:“商店里精細包裝的鐵釘為什么沒生銹?”“為什么瓷盆掉了瓷就會生銹?”……到此時,學生的探索熱情高漲。通過這樣一連串問題的探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學習與自然相結合都提高到了一個新的層次。
(二)勇于探索問題
在學生學習科學的摸索中,總會遇到很多問題。科學學科博大精深,不是一下就能體現出來的,甚至有些疑問連老師都解釋不清楚,偏偏,學生反而最感興趣。比如上《宇宙》單元時,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老師,外星人真的存在嗎?”這樣的問題,教學課本那薄薄的幾頁紙是回答不了的,所以,只能從閱覽室借來有關這方面的書籍讓學生來查閱,彼時還可以開放電腦室,讓學生去搜索神秘宇宙的信息,以培養(yǎng)學生帶著好奇的心來探索科學的興趣。在我所熟知的一個老師的班級里每位同學都會有一個筆記本,封皮上寫著“提問本-科學學科”,從這個小本子里看到,學生們閱讀了許多科學學科類的課外叢書,把從書本里看到但又思考不出來的問題寫在這個小本子上,帶到了課堂里,與老師和同學們分享。在討論的進程中,被忽略的答案浮出水面,逐漸澎湃的自豪感泉涌而出。學生充分地使用外來資料的學習方法,獲益匪淺,更體現出的是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學習和自學的能力。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們能依靠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來更好地有選擇性地學習,兒童們不是機械地、被強迫地接受知識,而是尋找問題,發(fā)現問題,并能有效地解決問題,這是在以往只以書本傳授知識的課堂所無法做到的。
三、結論
綜上所述,現代教學方式的多元化,會帶給我們的孩子無限的發(fā)展和學習的空間,更能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性思維。他們不再是被迫地接受書本的內容,而是將它更好地融入生活中,這也讓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從更多的方面去開拓與創(chuàng)新。
【作者單位:臨沂市第四實驗小學 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