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暰S金 柳萍
“新增景觀植物100畝,培育肉牛養(yǎng)殖大戶6戶,完成5.1公里通村道路硬化,解決22戶60余人飲水問題……”這是遠安縣河口鄉(xiāng)朝陽村“第一書記”汪衛(wèi)華今年初對村民的公開承諾。
像他這樣的“第一書記”已覆蓋宜昌市1439個村。“第一書記”們幫助抓班子、帶隊伍,謀劃產業(yè)發(fā)展,辦實事、解難題……一系列抓黨建的實招,不僅讓農村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且讓群眾深深感受到各級黨組織從嚴從實抓好自身建設的決心、魄力,使農村黨組織煥發(fā)出生機與活力。
基層黨組織在精準扶貧中發(fā)揮堡壘作用
“你看,這是扶貧工作隊4位同志進村入戶的去向!”8月26日,在遠安縣花林寺鎮(zhèn)龍鳳村,村支書薛明華把筆者帶到該村辦公樓門前的村務公開欄,宜昌市委扶貧工作隊員的名字、電話、考勤及當天的動向,都歷歷在目。
一路追蹤,隊長劉其沛與筆者相約在他的下一站行程——村民姜世明家接受采訪。
“忙得不可開交,恨不得一天掰成幾天用!”劉其沛說,4名工作隊員在組織任命的第二天,就帶上被褥炊具和日常用品進村到崗、安營扎寨,作長駐打算。進村13天來,他們走訪了近300戶農戶,分片召開座談會20多場次,廣泛宣傳發(fā)動扶貧工作,深入調查研究,精準識別對象并制定幫扶措施。
同在秭歸縣茅坪鎮(zhèn)羅家村的扶貧工作隊,把群眾要求最迫切的23公里“陳羅路”(陳家沖到羅家村)拓寬建設,列入該村脫貧致富的頭號工程。8月31日,筆者跟隨該市委扶貧工作隊及該村一班人從羅家村出發(fā),一天驅車行程208公里,實地考察該村通往秭歸縣九畹溪等相臨的三大旅游景區(qū)線路。一路上,面包車在毛坯小道上“跳舞”,坐在后排的兩名村干部直呼“骨頭快要簸得散架了”!當天晚上,工作隊隊長鄒正海和村黨支部立即召集兩名企業(yè)家、部分村民代表研討到深夜。
在宜昌,44名縣處級領導干部及11名后備干部與原單位脫鉤,帶領來自市直單位的119名駐村扶貧工作隊員,奔赴該市243個貧困村干事創(chuàng)業(yè)。
宜昌市委組織部要求各地堅持以村黨組織為核心,探索推廣“黨建+”工作方式,構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組織體系。有扶貧任務的10個縣市區(qū)也迅速行動,300多名縣處級領導干部率先垂范,10余萬名基層黨員干部沖鋒在前,打響“縣摘帽、村出列、戶脫貧、人銷號”扶貧攻堅戰(zhàn)。
據(jù)統(tǒng)計,到目前,宜昌市縣鄉(xiāng)三級機關干部與4.2萬戶貧困群眾結成對子,承諾辦理實事11.7萬件,做到“親戚不脫貧、對子不脫鉤”。
在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中發(fā)揮主導作用
“每當夜幕降臨,音樂響起,舞步炫起,就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刻?!币牧陞^(qū)鄧村鄉(xiāng)農民張紅梅告訴筆者,眼下,跳舞在村頭廣場正悄然興起,大家跳的跳、學的學、看的看,既鍛煉了身體,生活也有了樂子。
近年來,宜昌市累計投入資金超過5.6億元,新建、改擴建黨員群眾服務中心922個,全市“五務合一”達標村(社區(qū))達到98.2%,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功能不斷完善拓展。
該市充分用好黨建責任制這個“指揮棒”,全面落實管黨責任,構建明責、履責、追責一體機制,推動農村基層黨建責任落地生效。省委常委、宜昌市委書記黃楚平帶頭把遠安縣河口鄉(xiāng)朝陽村作為自己抓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聯(lián)系點,其他12位市委常委也先后在農村基層建立黨建工作聯(lián)系點親自推動,指導聯(lián)系點先行一步、作出示范。
今年3月,1700多名縣、鄉(xiāng)、村(社區(qū))三級黨組織書記紛紛公開承諾黨建工作重點任務及責任清單,接受黨員群眾監(jiān)督。在宜昌,“抓好黨建是本職,不抓是瀆職,抓不好是不稱職”的觀念,已成為各級黨組織書記的共識和自覺行動。
宜昌始終堅持把發(fā)展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走進宜昌各村,村黨支部書記們講得最多的就是宜昌市縣組織部門實施的強村富民“雙倍增計劃”。在這一計劃實施過程中,各地全面推廣資源依托型、產業(yè)拉動型、服務創(chuàng)收型、能人帶動型等多種集體經濟發(fā)展模式,對無資源、無來源的貧困村,通過財政定額補助、利用農村各項改革機會積累資源等多種途徑,建立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穩(wěn)定增長機制,增強基層組織“造血功能”。目前,宜昌全市村級集體經濟年純收入過1000萬元3個,過500萬元6個,過100萬元57個。
牢牢抓住村黨組織書記這個“牛鼻子”
“85后”的劉金華曾在上海一家國企做到項目經理職位,2011年他回到自己家鄉(xiāng)點軍區(qū)落步淌村辦起了生態(tài)養(yǎng)豬場。2014年底,土城鄉(xiāng)村“兩委”換屆工作組來到劉金華的家中,希望他挑起村支書的大任。他先是驚訝,繼而直搖頭說不行。于是換屆工作組白天、晚上三上劉金華家中做工作,直到他同意參加換屆選舉并高票當選為該村黨支部書記。
上任后,劉金華與村“兩委”班子共同商議制定了符合該村實際的致富路子:做優(yōu)做強高山蔬菜產業(yè);借助外力加快發(fā)展花卉苗木業(yè);推動茶產業(yè)轉型發(fā)展,舉辦“年豬節(jié)”、“采摘節(jié)”等鄉(xiāng)俗文化活動,整合旅游資源,形成吃、住、玩一體化的產業(yè)鏈,帶領全村人民脫貧致富,絕不落下一人、絕不落下一戶。
在去年村級換屆中,宜昌市一批像劉金華一樣的優(yōu)秀外出務工經商人員、鄉(xiāng)土能人、復退軍人、大學生村官中被選拔為村黨組織書記,村“兩委”班子成員平均年齡較上一屆下降2.2歲,大專及以上學歷1119人,較上一屆新增13%,村“兩委”班子隊伍年齡結構明顯優(yōu)化,整體素質顯著提升。
“我們要始終把農村黨組織書記隊伍建設作為頭等大事。”宜昌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吳海濤在該市組織部長會議上強調,宜昌市將按照“選優(yōu)、育強、嚴管、用好”的要求,加強農村黨組織書記為重點的農村骨干隊伍建設,明確新進入的村“兩委”班子成員候選人應有的學歷、年齡等要求。
到目前,宜昌市已先后在彭墩基地、龍泉基地和市委黨校舉辦鄉(xiāng)鎮(zhèn)、村級黨組織書記示范培訓班10期,培訓黨組織書記1070人次,示范帶動各縣(市、區(qū))培訓黨組織帶頭人2000人次。今明兩年,將對宜昌市貧困村黨組織書記普遍輪訓一次;未來5年,宜昌市還將培訓5000名黨組織帶頭人。
不僅如此,宜昌各地紛紛亮出實招,創(chuàng)建了一批富有特色的黨建品牌。夷陵區(qū)樂天溪鎮(zhèn)“我為群眾辦件事”活動,共收獲群眾7萬多個“滿意”、“點贊”。“把支部會開在群眾家”,即采取單獨開、結對開、專題開、聯(lián)席開的方式,把支部(黨委)會開進農家小院、田間地頭、基層一線、居民家中,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農村“三化四務”,即推行農村“組織網格化、自治規(guī)范化、服務綜合化”,構建農村電子村務、電子學務、電子商務、電子服務綜合服務平臺。“亮黨員身份,創(chuàng)黨員文明戶、創(chuàng)黨員中心戶、創(chuàng)黨員示范戶”為主要內容的農村黨員“一亮三創(chuàng)”工作……一批黨建品牌享譽省內外,打通了聯(lián)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真正把溫暖送到老百姓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