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柏軍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灼口綜合征的療效分析
倪柏軍
目的 觀察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灼口綜合征(BMS)臨床效果。方法 將119列BMS患者隨機分成二組,觀察組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西醫(yī)療法,療程結束后統(tǒng)計療效。結果 觀察組療效為87.93%,對照組為54.1%。兩組差異有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結論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BMS有較好的臨床效果。
灼口綜合征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 西醫(yī)療法
灼口綜合征(BMS)是以舌燒灼樣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間或有舌麻木、刺痛等舌感覺異常的一組綜合征,又稱舌痛癥[1]。2010年以來對臨診的BMS患者分別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以及常規(guī)西醫(yī)療法,總結如下。
1.1一般資料 從2010年12月至2014年1月內接診的BMS病例,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將病例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剔除編入觀察組但不愿接受口服中藥煎劑及無效追蹤的個別病例,有效跟蹤評估119例(見表1),其中男11例,女108例;年齡45~66歲。兩組病例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1)排除舌癌,舌部潰瘍,舌淀粉樣變性等器質性病變。(2)舌及口腔其他部位黏膜有燒灼樣疼痛等異常感覺。(3)臨床檢查未見明顯體征及局部刺激因素[1]。
1.3治療方法 接受中醫(yī)煎劑配合西藥為觀察組,采用常規(guī)西醫(yī)療法的為對照組。對照組:采用谷-核-E方案[2],谷維素10mg,3次/d;核黃素10mg,3次/ d,維生素E100mg,1次/d,口服,30d為1個療程。對有失眠焦慮癥狀的進行心理暗示,消除患者的不良預期。觀察組:根據(jù)舌痛主要癥狀結合臨床四診資料,按郁、瘀、虛分證論治。(1)郁證:以更年期女性居多,起病及病情輕重與情志變化密切相關,情志不遂,抑郁或急躁易怒,胸脅或少腹時有脹悶竄痛,女性月經不調,苔薄白脈弦或數(shù)。以加味逍遙散[3](當歸12g、白芍9g、茯苓12g、炒白術12g、柴胡15g、丹皮9g、山梔9g、甘草9g。)治療,少寐多夢加夜交藤12g、合歡皮12g,隨癥加減。水劑煎服,配合口服谷維素,30d為1個療程。同時輔以精神支持療法。(2)瘀證:病程日久,面色偏暗,多有冠心病及高血脂病史,舌質紫暗,或舌下脈絡曲張,脈多弱、澀、甚或結、代。以血府逐瘀湯[4](黃芪30g、桃仁12g、紅花9g、當歸12g、生地9g、川芎6g、枳殼9g、赤芍24g、牛膝9g、桔梗6g、柴胡3g)為主方,少寐加合歡皮12g,夜交藤12g,柏子仁9g。水劑煎服,30d為1個療程。(3)虛證:多見于老年病例,面身烘熱時作,口干,舌紅少苔,脈細弱。以朱建華驗方灼口飲[5](黃芪30g、淫羊藿15g、仙茅15g、木蝴蝶10g、鳳凰衣10g、枸杞子15g、石斛30g、赤芍20g、人中白10g、酸棗仁30g、甘草8g。)加減。水劑煎服,同時補充維生素B2,維生素E,谷維素,30d為1個療程。
1.4療效評定標準 (1)痊愈:經治療后口腔黏膜疼痛感完全消失,口干,味覺改變等癥狀基本消失,>1年為未復發(fā)。(2)好轉:治療后舌灼痛感程度減輕,次數(shù)減少,其他伴隨癥狀也有所改善。(3)無效:治療前后自覺癥狀無明顯改變。
1.5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統(tǒng)計軟件。兩組計量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觀察療效并跟蹤隨訪>1年,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BMS雖然不是口腔黏膜的器質性病變,但在中老年,特別是女性人群中發(fā)病率頗高?,F(xiàn)代醫(yī)學認為其病因復雜,發(fā)病機制多與局部因素,神經內分泌及代謝紊亂等多因素密切相關,因而多數(shù)選擇谷-核-E方案治療,對更年期的女性采用激素替代療法[6],輔以精神支持療法,心里暗示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療效反復。而祖國傳統(tǒng)醫(yī)學對BMS的治療具有獨到之處。臨診以陰陽、虛實、寒熱為綱,臟腑、氣血、津液為基礎辨證,從郁、瘀、虛證論治。朱丹溪所謂“氣血沖和,百病不生,一有拂郁,諸病生焉”,郁病多責之于肝,肝失條達,郁久化火,以加味逍遙散舒肝解郁,養(yǎng)血健脾,加丹皮清血中伏火,山梔清肝。而“久病從瘀”,醫(yī)家認為“初為氣結在經,久則血傷入絡”,甚則瘀熱互博,形成絡熱血瘀證[7],血府逐瘀湯解之,加黃芪取其氣行血行之意,整方活血去瘀止痛。甚者病程日久,素體虧虛,或婦女絕經前后,沖任虧乏,精血不足,水火不濟,陰不制陽,虛火上炎,久則陰虛及陽,朱建華提出燮理陰陽,和絡護膜作為治療的基本原則,驗方灼口飲中石斛、枸杞子滋補腎陰,淫羊藿、仙茅溫補腎陽,黃芪補氣,氣旺則津行。赤芍涼血行瘀,人中白清熱降火,木蝴蝶、鳳凰衣養(yǎng)陰清熱護膜。全方共奏燮理陰陽,和絡護膜之功,以致“陰平陽秘,精神乃治”之境。追蹤結果表明,中醫(yī)辨證論治配合西藥治療BMS效果更穩(wěn)定持久。
1 李秉琦,主編.口腔黏膜病學.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125~127.
2 何園,林梅,李秉琦,等.灼口綜合征的治療方案.現(xiàn)代口腔醫(yī)學雜志,2003,17(6):564~565.
3 周永利,孫常晶.加味逍遙散含服治療灼口綜合癥134例觀察.內蒙古中醫(yī)藥,2012,22(11).17~18.
4 劉艷林,張文玲.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灼口綜合征.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1,13(7).131.
5 趙旭,徐俊偉,朱建華,等.辨治灼口綜合征經驗.中醫(yī)雜志,2012,53(17):1505.
6 饒志青.梁燕.激素替代療法治療圍絕經期婦女灼口綜合征的體會.遵義醫(yī)學院學報,2003,26(5):466~467.
7 周仲英.國醫(yī)大師周仲英.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1.412~423.
310006 浙江省中醫(yī)院口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