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三尺小講臺當作人生大平臺"/>
文王國忠(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副校長、省社科聯副主席)
我的700場專題講座
——把三尺小講臺當作人生大平臺
文王國忠(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副校長、省社科聯副主席)
作一次深受干部群眾歡迎的專題講座,遠比在機關里紙上談兵、坐而論道、發(fā)號施令更有意義。
2015年6月4日上午,我應邀給云南省銀監(jiān)局的處級干部培訓班作了一次“治黨治吏之要招——三嚴三實”的專題講座,這是我的第700場專題講座。自我規(guī)劃在今后五年左右的時間里,自己應邀給廣大干部群眾所作的專題講座力爭突破1000場次,真正實現自我制定的“讀萬卷書籍,作千場講座,發(fā)百篇文章,出十本專著,做一生公仆”的目標。
我17歲從迪慶州民族師范學校畢業(yè)參加工作,在中甸縣(現已改為香格里拉市)民族小學任教任職,5年后到了中甸四中擔任校長。在這兩所學校工作期間,我給中小學生講的課很多,有時每周要講20多節(jié)課,在教職員工開會和學生家長會上講的話也不少,卻沒有作過專題講座。
我的專題講座是從1989年7月開始的,這時我已調任中甸縣委黨校副校長,當時按照上級的要求,我和一些同事到全縣各鄉(xiāng)鎮(zhèn)和縣級各部門作“鄧小平在北京戒嚴部隊軍以上干部會議上講話精神要點解讀”的傳達式的專題講座。后來,組織上調我到迪慶州委辦秘書科工作,主要為當時的州委主要領導同志搞好服務工作,辦事、辦會尤其是辦文的任務很重,工作也很忙。在州委辦從事文秘工作期間,自己既沒有作專題講座的時間和精力,也沒有作專題講座的必要和可能。再后來,組織上又調我到當時迪慶州最大的完全中學中甸一中擔任校長,重操教書育人和學校管理的舊業(yè),在做好行政管理工作的同時,自己不僅給高中班學生講課,還根據工作需要和全校上下的請求,先后給全校教職員工和學生作過“重整一中雄風”、“怎樣做一名稱職的中學老師”、“怎樣做一名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中學生”、“勤奮是搞好學習的第一秘訣”等專題講座。
1995年2月,我離開老家到昆明工作,組織上調我到中共云南省委統(tǒng)戰(zhàn)部任政策理論研究室副主任,學習、研究、宣傳黨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理論方針政策成了我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內容。到省委統(tǒng)戰(zhàn)部工作七八個月以后,部領導就安排我到紅河州在蒙自舉辦的黨外人士培訓班上作“漫談新時期愛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專題講座。一發(fā)不可收拾,蒙自講座以后,民革、民盟等各民主黨派省委、各宗教團體、云南大學統(tǒng)戰(zhàn)部、理工大學統(tǒng)戰(zhàn)部以及各地州市委統(tǒng)戰(zhàn)部紛紛邀請我去作“漫談新時期愛國統(tǒng)一體戰(zhàn)線”、“中國共產黨的第一法寶——統(tǒng)一戰(zhàn)線”、“獨具特色和優(yōu)勢的中國政黨制度”等專題講座。
1996年6月,組織上提任我為中共云南省委統(tǒng)戰(zhàn)部民族宗教處處長,在做好日常民族宗教工作的同時,學習、研究、宣傳我們黨的民族宗教理論方針政策成了我一項非常重要的本職工作。從此,除了經常應邀作“漫談新時期愛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獨具特色并充滿活力的中國政黨制度”等原來常作的一些老專題講座以外,根據開展民族宗教工作的實際需要,應各州市黨委、民主黨派、省委、省委黨校、云南大學等黨政機關、事業(yè)單位、廠礦企業(yè)之邀,還經常作“馬克思主義民族宗教理論在云南的成功實踐”、“成績斐然的云南民族工作”、“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等專題講座。從這個時候開始,自己把一些講座的提綱條理化、系統(tǒng)化、理論化,最后形成專著,付梓出版了《跨世紀的云南宗教問題》、《漫談新時期愛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學習與實踐》等理論專著。為此,曾得到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共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長王兆國等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領導、省委分管統(tǒng)戰(zhàn)工作的副書記以及省委統(tǒng)戰(zhàn)部領導同志的肯定和表揚。
2001年9月,組織上選派我到省委黨校中青班學習,在近一年的培訓學習期間,自己既做學員,與其他同學一起認真聽課,參與研討交流;同時自己還做兼職教員,根據省委組織部和省委黨校的安排,給包括自己所在的中青班在內的一些培訓班次作了“新時期愛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云南民族工作的基本經驗”、“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等專題講座。
2002年12月,組織上再次關心我、培養(yǎng)我、提攜我,調我到臨滄地委任委員、地委宣傳部長,后兼任地委組織部長,地委宣傳部長兼組織部長近一年時間。2004年9月臨滄地改市以后,自己改任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在臨滄地市委工作的四年,工作特別忙,幾乎天天晚上都在辦公室加班,幾乎沒有完整的周末和節(jié)假日,盡管如此,我自己還是按照中央提出的建設學習型政黨和領導干部必須帶頭加強自身學習等要求,繼續(xù)堅持刻苦讀書學習、不懈講課講座、努力筆耕寫作的一貫做法。在認真細致地做好各項本職工作的前提下,自己經常應邀到各縣區(qū)、市直各部門、臨滄軍分區(qū)、31師92團、邊防12團等駐軍部隊以及工商、稅務、銀行、電信、移動、郵政等垂管單位作“中共十六大精神解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黨員領導干部要做學習黨章、遵守黨章、維護黨章的模范”、“漫談怎樣當好領導干部”、“領導干部必須處理好的若干關系”、“年輕干部必須強化七個意識”、“古今中外領導者成事興業(yè)的關鍵在于選賢任能”等專題講座,深受廣大干部群眾的歡迎,也得到了不少領導同志的肯定和表揚,其中有些講座提綱后來也充實整理成專著,自費付梓公開出版。
2006年10月,組織上調我回昆明,到省委610辦任副主任一年多時間,政法工作對我是全新的領域、全新的工作。在這一年里,我也作了一些有關反邪教的專題講座,還自費出版了一本書。至此,我自己應邀所作的專題講座累計已達300多場次。
2007年底,組織上調我到用黨的理論方針政策武裝干部、教育黨員、引導群眾為主要職責的省委黨校擔任副校長,后來還兼任省社科聯副主席。作為一名黨的干部教育工作者和理論工作者,講課講座再次成了我的一項義不容辭的非常重要的份內工作,從此,自己的應邀專題講座不僅數量上明顯增多了,而且自我感覺質量也有了顯著的提高。
在省委黨校工作近八年,自己努力繼承和認真弘揚我們黨在延安時期就已形成的領導干部通過帶頭講課講座宣傳黨的理論方針政策、教育引導廣大干部群眾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自己東施效顰、鸚鵡學舌向中央黨校和國家行政學院的各位副校院長模仿學習,應邀到大專院校、各級機關、民主黨派、宗教團體、農村基層、廠礦企業(yè)、學校醫(yī)院、駐滇部隊、鄉(xiāng)鎮(zhèn)社區(qū),作有關“十八大精神解讀”、“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要點解讀”、“治黨治吏之要招——三嚴三實”、“學習水平決定工作水平”、“全球視野下的云南民族工作”、“怎樣做一名黨和人們滿意的好干部”、“做人·做事·做企業(yè)老總”、“領導方法十六論”、“創(chuàng)新決定業(yè)績”等專題講座400多場次,不時還應邀到省外作專題講座,自己應邀到上海浦東干部學院、青海省、國家行政學院等作了“學習水平決定工作水平”的專題講座。應邀到省外去作專題講座,不僅可以在更大范圍和更高層次上傳播黨的理論方針政策,而且還可以順便宣傳彩云之南的風土人情、優(yōu)勢特色、發(fā)展成就和工作經驗,在別人埋單的情況下,毫無成本地給家鄉(xiāng)做“旅游廣告”和“招商引資”。
通過幾十年的不懈努力,三尺小講臺已經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三尺小講臺已經成為我人生的大平臺。我自己無論在什么地方工作,也無論在什么崗位履職,始終把三尺小講臺當作宣傳黨的理論方針政策的大平臺,當作傳播黨和國家的重要會議和文件精神的大平臺,當作宣講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的大平臺,當作自己實實在在地為省內外廣大干部群眾服務的大平臺,當作實現我自己為黨拼命工作、為干部群眾熱情服務的人生價值的大平臺,當作自己報答黨和人民培養(yǎng)教育之恩的大平臺。
黨的十八大召開之后,自己應邀專題講座的次數更多了,地域也更廣了,積極宣傳黨的十八大及其每次全會的精神,努力宣講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成了我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迄今為止,自己作了有關黨的十八大及其歷次全會精神的講座80多場次,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要點解讀和“三嚴三實”的專題講座70多場次。
無論是在省內還是到省外,自己的所有專題講座都是應邀作的,沒有一次是“我要講”,所有都是指名道姓“要我講”、“請我講”的。到省委黨校任副校長后,自己在本校自己辦的主體班和專題班的專題講座都是省紀委、省委組織部、省國資委等領導機關安排的,自己從來不與其他教師爭課講。在完成好自己繁重的日常行政服務管理工作之余,接連不斷、馬不停蹄地應邀到各地各部門專題講座,確實非常勞累,滔滔不絕地連續(xù)講半天三個小時,回到家中或辦公室,不僅脖子啞,而且全身發(fā)軟,妻子愛女看了都非常心疼,她們經常非常嚴厲地勸我“要長壽不要講授”,堅決反對我連續(xù)不斷作專題講座。作講座還是不作講座、多講座還是少講座,已經成了我這個出了名的和睦家庭里意見分歧最大的問題,有時甚至變成吵嘴,但是,在這個問題上,我固執(zhí)己見,我行我素,我自己身累而心不累,反倒樂此不疲,心里非常高興,因為自己歷來認為“被需要的人生才有價值”。省內外廣大干部群眾,上至很多省級廳級領導,下至很多基層干部群眾,迫切需要和熱情邀請我解讀黨中央的全會精神、宣講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講解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這是我自己今生今世最大的幸福和快樂,為此,不要說是累點苦點,就是付出我的生命也值得。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這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老夫子的傳世警句?!白罡呦薅鹊鸟R克思主義等于最高限度的通俗化”,這是列寧的一句至理名言。這些名言警句,我一貫深以為然,始終堅以為訓。中國的俗話也說:“真佛只說家常話”。我每次專題講座都力爭用很通俗的語言講很管用的道理。我每次專題講座都孜孜追求三個具體目標:一是在快樂中使干部群眾學到東西(所謂東西,包括知識、理論、經驗等),二在笑聲中使干部群眾受到啟迪,三在掌聲中使干部群眾得到教育。自己始終把聽我專題講座的廣大干部群眾,作為我專題講座好壞和成敗的最好、最高和最終評判者,盡可能用他們喜聞樂見的語言和方式宣講黨的理論方針政策,傳播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盡可能減少套話、官話、廢話等既不好聽更沒有用的垃圾語言。
猶太人講:“世界上難做的事很多,其中最難做的是兩件事:一是把別人口袋里的錢合理合法地裝到自己的口袋里,二是把自己腦袋里的知識輕松愉快地裝到別人的腦袋了?!豹q太人說的第一件難事做得好,就會成為老板;第二件難事做得好,就會成為老師。在快樂中,讓干部群眾學到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在笑聲中,讓干部群眾理解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在掌聲中,讓干部群眾受到充滿正能量的教育和啟迪,真不是一件輕輕松松、隨隨便便就可以完成的差事,也不是一件人人都可以做好的常規(guī)工作,需要有長期的知識和經驗的積累,需要有長期的思考和研究的積淀,需要有長期的鍛煉和實踐的積蓄。
根深才能葉茂,厚積才能薄發(fā),深入才能淺出。正因為作好專題講座,需要不倦的積累,需要不斷的積淀,需要不懈的積蓄,這就要求我自己必須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別人可以昏天黑地地吃吃喝喝,但我不能;別人也可以通宵達旦地打牌搓麻,但我也不能;別人還可以沒完沒了地看電視連續(xù)劇,但我依然不能。為什么這也不能、那也不能呢?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因為有那么多單位邀請我去作專題講座、有那么多干部群眾等著聽我的講座、有那么多機關聘我做專家,我不能讓他們太失望。我必須擠出足夠多的時間,勤奮讀書學習,努力調查研究,不懈筆耕寫作,積極為完成每次應邀講座任務做好認真而又充分的準備。
“一步實際行動,比一打綱領更重要”,這是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里的一句名言。在我看來,對于黨的干部教育工作者和理論工作者而言,作一次深受干部群眾歡迎的專題講座,永遠比在機關里開會發(fā)文件、紙上談兵、坐而論道、發(fā)號施令更為重要,也更有實際意義。
“生命不息,讀書學習不止,筆耕寫作不輟,講課講座不?!?,這是我隨時記在心里的一句自我激勵之言,也受到了很多領導和同志們的充分肯定。今后,我也會更加努力學習、深入實踐、刻苦鉆研,為廣大干部群眾作更多、更好、更實用的專題講座。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的理論方針政策創(chuàng)新發(fā)展到哪里,我將竭盡全力爭取自己的專題講座緊緊跟隨到哪里,懷揣民族復興的中國夢,譜寫言傳身教的干教篇,永遠做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習近平講話的執(zhí)著信仰者、忠實跟隨者、刻苦學習者、不懈鉆研者、努力踐行者、勤奮宣講者,直至我年老體衰,體力精力智力不濟,無法專題講座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