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健,崔朝云
(晉州市人民醫(yī)院,1.內分泌科;2.康復科,河北 石家莊 052200)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糖尿病足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
王 健1,崔朝云2
(晉州市人民醫(yī)院,1.內分泌科;2.康復科,河北石家莊052200)
目的 探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糖尿病足的療效及安全性。方法 選取2012年8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163例,隨機將其分為治療組82例與對照組81例。所有患者均給予胰島素或降糖藥等基礎治療,根據病情進行控制血壓、抗血小板聚集、降血脂等常規(guī)治療,給予感染患者抗生素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自擬中藥內服、泡腳進行治療。治療后,對比兩組患者的療效、治療前后足背血流動力學指標(血流量、血流峰時速)。結果 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81.7%,高于對照組的50.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治療后足背血流量、血流峰時速均提高,治療組提高幅度更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常規(guī)西藥治療基礎上,內服中藥湯劑,并煎自擬中藥處方泡腳,可明顯改善足背血液動力學指標,促進足部微循環(huán),提高療效,且無嚴重毒副作用,是一種值得推廣、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
糖尿病足;中西醫(yī)結合;治療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經病變、血流動力學改變、感染等因素引起足組織或下肢破壞[1],出現(xiàn)潰瘍、壞疽等病理變化的疾病。糖尿病足潰瘍極易因多菌株混合感染導致病情惡化,難以控制,嚴重者甚至致殘,嚴重影響生活質量[2]。本次研究旨在探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糖尿病足的療效及安全性,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8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經足部創(chuàng)面感染檢查等確診的糖尿病足患者163例作為研究對象,均屬于2型糖尿病患者,隨機將其分為治療組82例與對照組81例。治療組男51例,女31例;年齡44~73歲,平均年齡(60.8±2.2)歲;糖尿病病程5~18年,平均病程(9.2±1.1);糖尿病足病程6個月~6年,平均病程(3.2±0.7)年;其中濕性、干性、混合性壞疽例數(shù)分別為28例、13例、41例。對照組男51例,女30例;年齡44~73歲,平均年齡(60.4±2.1)歲;糖尿病病程5~18年,平均病程(9.3±1.2);糖尿病足病程6個月~6年,平均病程(3.4±0.8)年;其中濕性、干性、混合性壞疽例數(shù)分別為28例、13例、40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糖尿病病程、糖尿病足病程、壞疽類型等臨床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給予胰島素或降糖藥等基礎治療,根據病情需要進行控制血壓、抗血小板聚集、降血脂等常規(guī)治療,給予感染患者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自擬中藥湯劑治療,內服藥物組成:蒼白術10 g、茯苓30 g、生地黃10 g(后下)、生薏米30 g、茯苓30 g、茵陳15 g、黃柏10 g;泡腳藥物組成:半邊蓮45 g、公英45 g、苦參50 g、蚤休45 g、黃精30 g,煎制湯劑進行泡腳。治療后,對比兩組患者的療效、治療前后足背血流動力學指標(血流量、血流峰時速)。
1.3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肢體癥狀完全消失,足部潰瘍基本消失,足背血流動力學指標接近正常;有效:肢體癥狀、足部潰瘍好轉,足背血流動力學指標改善;無效:肢體癥狀、足部潰瘍、足背血流動力學指標均無改善,甚至惡化。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統(tǒng)計學方法
研究所得數(shù)據均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9.0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療效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1.7%,高于對照組的50.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n(%)]
2.2治療前后足背血流動力學指標
所有患者治療后足背血流量、血流峰時速均提高,治療組提高幅度更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足背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足背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n 時間 血流量(ml/min) 血流峰時速(cm/s)治療組 82 治療前 21.1±1.8 33.0±3.5治療后 34.7±2.1*# 42.9±2.8*#對照組 81 治療前 21.0±1.9 33.1±3.1治療后 24.6±2.2* 36.2±3.0*
2.3毒副作用
兩組患者均未發(fā)生嚴重毒副作用。
糖尿病足是多發(fā)于糖尿病患者的一種并發(fā)癥,據調查,糖尿病足致殘率極高,截肢率可達15%[3]。糖尿病患者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tài),機體微循環(huán)、血液流變學均受到影響,容易引發(fā)周圍血管疾病、神經病理學改變等[4],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足部潰瘍、壞疽主要是由于足部微循環(huán)受阻引起。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改善患者微循環(huán)是治療糖尿病足的關鍵。臨床實踐證實,泡腳對于調節(jié)機體抗病能力,改善微循環(huán),促進氣血運氣具有重要意義[5]。我院所用泡腳湯劑中所含的苦參、公英具有抑制潰瘍、抗菌作用,加上內服湯劑中蒼術等藥擴血管作用,黃柏消毒抗菌、清熱燥濕作用等,可聯(lián)合作用,有效控制感染,改善足部及下肢微循環(huán),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配合常規(guī)西藥治療,治療總有效率明顯提高。
本次研究結果證實,在常規(guī)西藥治療基礎上,內服中藥湯劑,并用自擬中藥處方泡腳,可明顯改善足背血液動力學指標,促進足部微循環(huán),提高療效,且無嚴重毒副作用,是一種值得推廣的、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
[1] 魏麗麗.丹紅注射液治療糖尿病足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陜西中醫(yī),2014,32(7):322-324.
[2] 沈夢飛.中藥輔助治療糖尿病足的療效及不良反應觀察[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1,12(5):345-347.
[3] 趙玉梅.藥物治療糖尿病足的療效及不良反應評價[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3,28(4):459-462.
[4] 趙彩云.兩種藥物治療糖尿病足的療效及不良反應對比研究[J].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12,22(5):73-74.
[5] 陳佳佳.糖尿病足藥物治療的臨床效果及副作用評價[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1,30(20):98-100.
本文編輯:李淑雁
R587.1
B
ISSN.2095-6681.2015.017.0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