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 娜 彭雁萍 婁 萌 諶 婷 常 滔
(興義民族師范學院, 貴州 興義 562400)
基于項目學習的英語語言學自主學習探討
海 娜 彭雁萍 婁 萌 諶 婷 常 滔
(興義民族師范學院, 貴州 興義 562400)
以興義民族師范學院英語語言學教學為例,采用定性和定量結合的方法,探究項目學習對改變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幫助學生充分利用學習環(huán)境方面的積極影響。
項目學習;自主學習;英語語言學
項目學習教學法 (Project–based Learning,簡稱PBL)的核心是由教師精心設計的“項目”,它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關;學生整合學習資源,與小組成員協(xié)作,解決學習中的難題,獲取知識和技能,完成“項目”;最后學生將學習成果以報告的形式呈現(xiàn)PBL的成果(Beckett,2006)。PBL的顯著特征包括調動學習積極性、激發(fā)潛能、鼓勵合作、運用資源等。
《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教學大綱》(2005)指出,英語“語言學導論”課程旨在“使學生了解人類語言研究的豐富成果,提高其對語言的社會、人文、經濟、科技以及個人修養(yǎng)等方面的重要性的認識。把已有的語言知識上升到理論的層面”。
自《大綱》頒布實施以來,陸續(xù)有研究對該課程教學改革進行探索,例如:對教學實踐的反思(吳奇格,2005),對教學行為中的科研嘗試 (劉艷鋒,2014),對基于實證調查的課程改革設想(吳莊,文衛(wèi)平,2009)。迄今為止,無一研究探討PBL對英語語言學自主學習的影響,這是本研究的一個創(chuàng)新點和亮點。
從2014年3月起,筆者對興義民族師范學院英語專業(yè)大三本科生實施了一項基于PBL的英語語言學導論自主學習的行動研究。實驗組研究對象為1班46人(男生5人,女生41人)。此外,本研究將同年級2班的共43人(男生5人,女生38人)作為控制組研究對象進行對比分析。受試班級每周的語言學課時為2學時,開課學期為1學期,共18周,使用的教材為胡壯麟編寫的《語言學教程》(第四版),由筆者擔任兩個班的英語語言學導論授課教師。
本研究主要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結合的方法,以問卷調查、學生自我小結等形式,多維度探索PBL的應用。定性研究是開辟個人博客,讓實驗組每位同學在完成一個項目之后在教師的博客上發(fā)表個人小節(jié)。定量研究采用了問卷調查形式。問卷調查分兩階段展開:PBL開展初期和PBL結束之后。第一份問卷調查旨在了解學生的年齡、性別、學業(yè)水平、計算機運用、興趣特長等情況;第二份問卷旨在了解項目教學對英語語言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影響;問卷調查采用李克特五極量表形式,即從很不贊同(1)到很贊同(5)。兩份問卷分別以紙質發(fā)出89份,各回收89份,全部真實有效。數據分析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
PBL的整體教學架構為選定項目、制定計劃、實施項目、總結成果、交流成果(Beckett,2006)?;谶@種教學架構,并結合受試群體的實際情況,確定此次PBL的時間為18周,內容覆蓋《語言學教程》7至12章的內容,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1)確定主題,創(chuàng)設情境
第一周,教師利用講座指導學生學習PBL理論;根據教學大綱制定的具體教學目標,結合教材,挑選出適當的章節(jié),設計問題和任務,作為學生研究的項目。此外,教師向學生提供相應的網絡資源,如貴州數字圖書館、超星學術視頻、中國知網、百度文庫等等,還建立了一個微信朋友圈,為學生答疑解惑、發(fā)布微課視頻及和評價總結,為學生順利完成項目提供技術支撐。
(2)組織小組,明確分工
第二周,進行第一次問卷調查,在此基礎上確定分組。本研究將實驗班組分成10個項目組,每組4—5人。項目組充分考慮成績、性格、性別、興趣特長等因素,形成組內成員優(yōu)勢互補。由學生自行推選一位組長,組織項目討論和協(xié)調項目分工,如確定由誰制作成果展示的PPT,由誰來做本組發(fā)言人,由誰搜集資料等等。
(3)制定方案,完成分工
第三周至第十八周,為項目實施階段。筆者提前1到2周告知項目組的研究主題。各組組長針對自己的主題,組織組員討論并設計出包括項目目標、實施步驟、研究方法、組員分工在內的切實可行的項目實施方案。教師在參與學生的討論中對問題的解答進行必要的指導和修正。之后,主講員撰寫出發(fā)言稿,課件制作員制作完成課件,全組同學進行必要的彩排,并對課件制作和講解過程提出相應的修改意見,最后在微課教室錄制成視頻。
(4)展示成果,評價項目
PBL的最終成果以課件講解的方式呈現(xiàn),每組的講解員可以講解15至20分鐘,在課堂外進行,其形式相當于一堂微課,由組內成員自行錄制,上傳到微信朋友圈,供教師和其他組成員觀看。為了提高本組得分,各組的講解員各顯神通,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特長。例如,講解“Cooperative Principle”這一板塊的講解員在講解了“合作原則”的四條次則之后,和組員對唱了一段湖北民歌“七杯茶”,并在唱歌詞當中找出違反四條次則的例子。
評價是PBL的重要一環(huán)。評價分為組內自評、教師評價和各組互評,分值分別占30%、30%和40%,評價在課后進行,評價的內容包括教案撰寫、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等等,各有其比例分。教師最終將得分匯總,打出總評分。最后,實驗組每位同學提交一份500單詞的小節(jié),提交在教師創(chuàng)立的微信朋友圈當中,內容涉及自主學習的一些心得體會。
根據Dickinson(1992)對自主學習特點、態(tài)度、行為的描述,并結合束定芳(2004)自主學習的分類方法,筆者從態(tài)度、能力和環(huán)境三個方面設計了調查問卷,調查PBL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影響。
表1中,兩組的平均值為3.62和4.38,反映出實驗組的自主學習態(tài)度優(yōu)于控制組;實驗組低于控制組的標準差0.121,體現(xiàn)了該組學生在自主學習態(tài)度上更多的一致性;實驗組學生在學習的動機、責任、策略、興趣方面等都與比控制組的學生得分高,反映出PBL對培養(yǎng)積極學習態(tài)度的積極影響。其中第4項的得分差別最大,相差0.94分,反映出經過PBL的鍛煉之后,實驗組對解決學習難題的自信力提高了。第1項的得分差也較大(0.88分),反映出實驗組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責任感更強,對教師的依賴更少。
表1:英語語言學自主學習態(tài)度調查數據
實驗組的個人總結中,有同學反映:“我以前學習總是很被動,對課本沒有興趣,也不知道如何去改善學習方法。這次PBL是按照我自己制定的計劃來開展,在學習中我不斷地發(fā)現(xiàn)并解決問題,激發(fā)了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了我動手查找資料的習慣和獨立思考的意識,激發(fā)了我的學習興趣?!保ㄗ晕倚〗Y均為譯文)。另外一位同學在小結中說:“一開始我認為英語語言學是一門很枯燥的學科,學習它就是為了應付考試。但是經過一年的PBL的鍛煉之后,我發(fā)現(xiàn)它是非常有趣的,日常會話、電影、小說、戲劇當中一些語言現(xiàn)象都可以成為研究對象,這個項目令我消除了對語言學的恐懼?!?/p>
表2中,實驗組和控制組平均的得分相差1.05,反映出實驗組同學自主學習能力明顯高于控制組同學;實驗組的平均標準差低于控制組0.133,反映出組內同學認同率較高;實驗數據還反映出實驗組的各項自主學習能力均高于控制組。差別最大的為第1項(相差1.36分),反映了在PBL的影響下,實驗組的同學自主學習變得有規(guī)劃;其次是第2項(相差1.29分),反映了實驗組同學在評價學習效果、控制學習進度方面的明顯優(yōu)勢。
表2:英語語言學自主學習能力調查數據
實驗組同學在個人小結中提到:“以前我的學習毫無計劃可言,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參加項目組之后,老師會經常檢查我們的學習計劃和日志,以至于后來制定學習計劃和自我監(jiān)督執(zhí)行成了我的習慣。半年下來,很有成就感?!绷硗庖晃煌瑢W的小結中說:“項目教學令我的學習變得有條理,我現(xiàn)在經常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反思和評估,改進自己的學習,效果也比以前好多了。”
表3的數據可以看出,實驗組比控制組得分平均高1.72分,反映其運用周圍環(huán)境方面明顯比控制組做得好;標準差低于控制組0.175表明實驗組同學的認同率高于控制組。其次,第4項的得分差距最大(2.39分),體現(xiàn)出PBL明顯加強了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協(xié)作、優(yōu)勢互補;差距其次的是第1項(1.93分),體現(xiàn)出PBL讓實驗組同學學會更多地運用各種學習資源解決難題。
表3:英語語言學自主學習環(huán)境調查數據
此外,實驗組有同學在小節(jié)中提到:“過去,我很少利用網絡來解決學習中遇到的難題,即使有,面對鋪天蓋地的網絡信息,我也無從下手。開展PBL之后,每次老師布置了任務,我都主動搜索老師提供的幾個網站里面相關的資料,很多問題就引刃而解了?!绷硗庥形煌瑢W在小節(jié)中說:“PBL讓我對周圍的學習資源變得敏感起來。原來,我的周圍有這么多可以借鑒的資料,有這么多可以詢問的對象。”
本研究的結果表明,在英語語言學的學習過程中,適當運用PBL將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可以從態(tài)度、能力和環(huán)境方面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創(chuàng)新能力和探究能力,這彌補了課堂教學的不足,可以作為課堂教學的一種擴展和延伸。教師對PBL的順利完成起著關鍵的作用,既是引導者、咨詢者,又是信息提供者和項目評價者。在PBL中,教師承擔的多重角色也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才能有效地指導學生。
[1]Becket,G.H.& Miller,P.C.Pro ject-based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Past,Present and Future [M].Information Age Publishing Inc,2006.
[2]Dickson,L.Learner Autonomy:Definition,Issues and Problems [M].Dublin:Authentic,1992.
[3]高等學校外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英語教學大綱[Z].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4]劉艷鋒.基于網絡自主學習的英語語言學課程教改探索[J].外語教學,2014(5):56-59.
[5]束定芳.外語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6]吳格奇.“語言學導論”課程教學行動研究與教師知識體系的反思[J].國外外語教學(FLTA),2005(2):32-36.
[7]吳莊,文衛(wèi)平.“語言學導論”課程教學:問題與對策[J].中國外語,2009(3):68-72.
On Learning Autonomy in the Project-based English Linguistic Learning Model
HAINa PENG Yan-ping LOU Meng CHEN Ting CHANG Tao
(Xingy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Xingyi, Guizhou 562400, China)
This paper deals with project-based learning implementation in English linguistic teaching in Xingyi Normal Universityfor Nationalities. It explores, in both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ways,the positive roles of PBL in promoting students’learning attitudes, improving their learning autonomy and helping them sufficiently utilizing their learning environment as well.
PBL,learning autonomy,English linguistics
1009—0673(2015)01—0087—04
H319
A
2015—01—13
2013年貴州省首屆教育規(guī)劃課題“貴州高校英語專業(yè)項目教學法(PBL)的應用研究”,項目編號:2013B135。
海娜(1977— ),女(回族),湖南郴州人,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法,二語習得等。
責任編輯:徐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