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英,王雪仙,徐榮貴,都斌,王秀萍
(仙居縣人民醫(yī)院 心內科,浙江 仙居 317300)
慢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一種由于心臟的結構或功能障礙引起的一系列復雜的臨床綜合征,其病因是多方面的,任何心肌的損害都能激活心肌內分泌系統(tǒng),會引起心肌結構以及功能的改變,從而導致心臟收縮或者舒張功能低下,引起臨床一系列癥狀。該病是一種進展性疾病,病情逐漸發(fā)展,致殘率高[1]。CHF一旦發(fā)生,患者心臟損害持續(xù)進展,其年存活率低,約50%左右。半個世紀以來,由于對心力衰竭機制的不斷探索,對心力衰竭的治療已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在治療上不僅要改善患者癥狀,提高生活質量,還要進行心肌的重塑,即阻斷神經(jīng)內分泌系統(tǒng),防止惡性循環(huán),這大大改善了患者預后[2]。吸氧常用于糾正缺氧,提高動脈血氧分壓和氧飽和度的水平,促進新陳代謝,是輔助治療多種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為尋求更佳的治療方案,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質量,并盡可能減輕患者的經(jīng)濟負擔,筆者對吸氧治療CHF是否有臨床療效作了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便利抽樣法選擇2010年1月 至2012年11月在仙居縣人民醫(yī)院治療的CHF患者86例為研究對象。診斷標準:(1)符合CHF診斷治療指南[3];(2)參照美國心臟病學會/美國心臟協(xié)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HA/ACC)2001年成人慢性心力衰竭的評價和處理治療指南[4]。心功能分級標準采用紐約心臟病協(xié)會(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級法(即 NYHA 分級)[5]。排除標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感染的病例;急性發(fā)作患者。86例患者NYHA心功能分級均為Ⅱ-Ⅳ級。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3例。觀察組中男20例、女23例;年齡48~93歲,平均(56.9±9.6)歲;病程2~18年,平均(9.5±6.3)年。其中心功能Ⅱ級10例、Ⅲ級23例、Ⅳ級10例。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型缺血性心肌?。ê喎Q缺血性心肌?。?6例、擴張型心肌病13例、高血壓性心臟病(以下簡稱高心?。?例、風濕性心臟瓣膜?。ê喎Q風心?。?例。對照組中男22例、女21例;年齡42~80歲,平均(55.6±10.6)歲;病程1~20年,平均(9.8±5.9)年。其中心功能Ⅱ級7例、Ⅲ級25例、Ⅳ級11例。缺血性心肌病20例、風心病2例、高心病5例、擴張型心肌病16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臨床心功能、病種等方面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經(jīng)過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同意,所有入院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自愿加入本研究。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根據(jù)中華醫(yī)學會制定的《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3]治療規(guī)范來進行常規(guī)藥物治療,常用藥物包括β-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inhibitors,ACE-I)、利尿劑等。根據(jù)情況加用地高辛片等洋地黃類藥物輔助治療。同時,常規(guī)低鹽、低脂飲食,注意監(jiān)測電解質,防治電解質紊亂。觀察組患者給予氧療,3L/min的氧氣吸入;對照組患者則不給予氧氣吸入。兩組患者的治療時間均為10d。
1.2.2 觀察指標 (1)療效。結果按衛(wèi)生部《新藥臨床指導原則》的標準來評判[6]。顯效:臨床癥狀體征完全消失或者為顯著改善;心功能改善,其心功能提高2級或以上;復查胸部X線片示心胸比明顯減少。有效:臨床癥狀體征較治療前減輕和好轉;心功能改善1級;復查胸部X線片心胸比有所減少。無效:臨床癥狀體征、心功能以及心胸比沒有改善,甚至加重??傆行剩?)=(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2)左室射血分數(shù)(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3)血漿腦鈉肽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采集患者治療前后清晨空腹靜脈血,使用免疫熒光法檢測BNP濃度。(4)6min步行試驗。試驗前要求患者先行2次適應性6 min步行試驗,之后再進行2次6min步行試驗,總共要求進行4次,且4次步行距離的差異應在10%以內。若差異 >10%,則需增加1次試驗,取其平均值。如果患者頭昏、胸痛、氣急、心律失常等癥狀,就立即停止試驗。(5)治療前后氧分壓的變化。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或P<0.01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療效的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3.02%,對照組總有效率為95.3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41,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的比較[N=43,n(%)]
2.2 兩組患者各項指標的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LVEF、6min步行距離、血漿BNP水平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各項指標的比較(n=43,)
表2 兩組患者各項指標的比較(n=43,)
2.3 兩組患者氧分壓的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氧分壓均有提高,但兩組間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患者氧分壓的比較(n=43,,p/mmHg)
表3 兩組患者氧分壓的比較(n=43,,p/mmHg)
1mmHg=0.133kPa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主要病死原因,其治療是多方面的、綜合性的,但總原則是不僅要改善患者的癥狀,更重要的是要改善患者的預后及降低致殘率。目前,我們所采用的治療措施包括原發(fā)病的治療(如對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的早期治療干預),針對心力衰竭的共同通道心肌重構積極進行藥物干預,阻斷其內分泌的惡性循環(huán),從而延緩疾病的發(fā)展[7]。雖然許多藥物治療對心力衰竭患者的預后改善產(chǎn)生了顯著的影響,但尚有許多可改善臨床預后的非藥物和非器械治療。疾病管理計劃、運動訓練和適當調整飲食習慣,均具有減少CHF患者入院次數(shù)和病死率的潛在作用。有文獻[8]提出,吸氧可用于治療急性心力衰竭,但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并無應用指征。無肺水腫的心力衰竭患者,吸氧可導致血流動力學惡化。對非低氧血癥的患者,不應常規(guī)給氧,因為它可引起血管收縮,并降低心輸出量。氧療在臨床治療中,主要起到的作用是預防組織缺氧,且這種措施只是暫時性的,只能改善患者的低氧血癥。臨床上,應積極尋找缺氧的根本原因,氧療代替不了對缺氧根本原因的治療[9]。目前,臨床上常采用增加吸入氧氣的濃度,以提高氧分壓,達到提高患者的血氧飽和度,糾正或緩解患者因缺氧而導致的一系列癥狀,這種治療措施,被稱為氧療[12],當 SPO2<90%、PaO2<60mmHg時是比較公認的氧療指征[7]。而目前對CHF患者的氧療大多沒有按氧療指征來操作,而是憑醫(yī)生的經(jīng)驗和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進行,隨意性強。通過本研究,筆者建議臨床醫(yī)生今后對CHF的吸氧要根據(jù)血氣分析結果,只有當SPO2<90%或PaO2<60mmHg時才可使用。因為無臨床效果的氧氣治療,會給患者帶來額外的經(jīng)濟負擔,加之不恰當?shù)难醑熗鶐硐喈敹嗟牟涣挤磻?。氧療過度會給心、肝、肺、腎、腦、眼、胃腸道等很多器官帶來巨大傷害,尤其是肺和眼,對常壓高氧敏感;而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則對高壓氧敏感?,F(xiàn)已有實驗研究[11]證明,75%以上濃度預吸氧能夠使大鼠的大腦受到損傷,并且使隨后出現(xiàn)的缺血缺氧性腦損傷明顯加重,造成不可逆的損害。廣大醫(yī)護人員對CHF患者務必慎重給予氧療,嚴格掌握氧療指征,以減輕患者經(jīng)濟負擔,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1]Ramani G V,Uber P A,Mehra M R.Chronic heart failure:Contemporary diagnosis andmanagement[J].Mayo Clin Proc,2010,85(2):180-195.
[2]Braunwald E,Bristow M R.Congestive heart failure:Fifty years of progress[J].Circulation,2000,102(20Suppl 4):Ⅳ14-Ⅳ23.
[3]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12):1076-1095.
[4]ACC/AHA.Task force on practic guidelines committee to revise the 1995guidelines for eval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heart failure[J].J Am coll cardiol,2001(38):2101-2112.
[5]The Criteria Committee of the 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omenolature criteria for diagnosis of disease of the heart and great vessel[M].9th ed Boston.Mass:Little,Brown &Co,1994:253-256.
[6]胡大一.心力衰竭藥物治療的現(xiàn)代觀點與最新進展[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0,20(1):6-8.
[7]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73-174,155.
[8]張瑞巖.心血管病最新診治進展[M].北京:中國圖書創(chuàng)作中心,2011:181.
[9]于濤,張軍勇.正確認識氧療在治療缺氧性疾病中的利弊[J].青海醫(yī)藥雜志,2007,37(6):93-95.
[10]楊新月.護理學基礎[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9-15.
[11]趙宏,祖劍宇,高光潔.預吸氧對大鼠腦皮質神經(jīng)元損傷的影響[J].沈陽醫(yī)學院學報,2007,9(3):138-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