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秀梅
(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qū)淤溪中心小學,江蘇 泰州 225513)
音樂鑒賞課有效教學策略實踐探討
全秀梅
(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qū)淤溪中心小學,江蘇 泰州 225513)
音樂作為一門藝術性學科,是教育教學科目系統(tǒng)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小學開始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藝術素養(yǎng),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力,也能夠提升學生的藝術情趣。因此,音樂教師要更新教育理念,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音樂鑒賞課;有效教學策略;實踐探究
音樂課為學生提供了藝術學習的機會,能夠愉悅學生身心,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力,也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然而,如何通過音樂鑒賞課來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情趣,是音樂教師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之一。教師既要深入分析學生,了解學生天賦特征,明確學生的興趣所在,又要有針對性地采取科學的教學策略,從而打造出良好的教學課堂。
科學的音樂鑒賞課堂是生動活潑、充滿朝氣、富有活力的。因此,教師要善于為學生營造一個生動、活躍的音樂課堂,盡量讓學生情深意切地陶醉其中,帶著欣賞的目光去聆聽音樂、鑒賞音樂,這樣才能全面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習能力、鑒賞能力,讓學生愛上音樂。活躍課堂的最佳方式就是讓音樂歌曲和舞蹈結合,使學生通過一邊唱歌、一邊跳舞來感受音樂的節(jié)拍和節(jié)奏,從而更加準確地掌握音樂的旋律,更高效地學好音樂,培養(yǎng)音樂鑒賞力。例如,在學習《小螺號》這一曲目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簡單地掌握音樂節(jié)奏,初步學會音樂旋律。在此基礎上,以音樂旋律為基礎編排舞蹈,參照歌詞內(nèi)容來設計舞姿動作,確保舞姿動作同曲目旋律保持一致,唱出快活的節(jié)奏,跳出興奮愉悅的舞蹈。學生通過邊唱、邊跳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歌曲的內(nèi)涵,掌握歌曲大意,也能更為透徹地學會鑒賞音樂,這樣就達到了多重學習效果,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同時,歌舞結合的課堂條件下,學生很容易感受到快樂的氣氛,從而更加主動地投入到對音樂的欣賞與鑒賞中。
音樂本身就是一種藝術,滲透著無限的藝術美,能夠陶冶學生情操、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和愿望。培養(yǎng)并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力,就要適當?shù)匾胝n外活動,定期舉辦一些與音樂學科相關的藝術活動,如歌詠比賽、歌會等,鼓勵學生參與其中。這樣,一方面能讓學生擺脫學習壓力,另一方面也能讓學生陶冶身心,培養(yǎng)他們積極的藝術情趣。教師可以抓住一年中重要的節(jié)日,如“六一”兒童節(jié)等,以兒童節(jié)為核心,設計主題來舉辦音樂活動,可以是兒童節(jié)音樂會、兒童節(jié)慶典等,鼓勵每名小學生都能自行選擇歌曲在活動上獻唱,唱出屬于自己的兒童歌。這樣,一些小學生帶著對兒童節(jié)的喜愛,興致勃勃地參與到活動中來,用自己的歌聲或曲目來抒發(fā)情感,表達對兒童節(jié)的熱愛,整個校園里洋溢著歡樂的歌聲,學生會自然地接受美麗歌聲的熏陶,產(chǎn)生對音樂的無限喜愛之情,從而達到了寓教于樂的教學目標。同時,學生參加課外音樂活動,能夠感受到音樂的藝術美感,認識到音樂的價值和作用,從而對音樂產(chǎn)生更強烈的積極的情感,對于學生藝術美感的塑造與培養(yǎng)都具有十分重要且積極的作用。
小學音樂鑒賞課的教學目標不應局限于簡單的娛樂功能,而是要在此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才能,使學生掌握音樂技能,具備一種音樂情感,學會一種音樂藝術。因此,小學音樂鑒賞課教學也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技能,加強對學生音樂技能的訓練,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興趣和音樂才能。對此,教師就要注重音樂教學層次的升級,要從普通的口頭唱歌,逐步上升到樂器演奏、歌舞伴隨等層面,這樣才能真正逐步建立起學生的音樂情趣和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才能。例如,教師可以選擇教材中的節(jié)奏感較強、韻律相對清晰的一課,再讓學生自行挑選一門樂器,可以是口琴、豎笛、電子琴等,來主動引導和教會學生用這些樂器去演奏這些曲目,使學生掌握音樂演奏技能,從而逐步塑造并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音樂情感。
學生音樂鑒賞力的培養(yǎng)離不開學生聽覺能力的培養(yǎng),因為音樂本身就是一種聽覺藝術,教師應該善于先從學生的聽覺鑒賞力入手進行深入培養(yǎng),讓學生產(chǎn)生敏感的音樂聽覺能力,從而培養(yǎng)并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例如,教師可以抽出課堂時間利用手中的樂器隨便為學生演奏一個個曲目或演奏一些旋律,然后讓學生猜想改旋律的節(jié)拍,分析這些音樂旋律特點。一些學生能夠根據(jù)音樂高低起伏的節(jié)奏變化,通過自身的聽覺系統(tǒng)來分析出該音樂的悲喜特征,這樣就達到了對學生音樂聽覺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此外,教師也要不斷地采取全新的方法,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打造出高質(zhì)量、高品質(zhì)的音樂鑒賞課堂,打動學生的內(nèi)心,啟迪學生的音樂智慧。
總之,音樂作為一門藝術性學科,從小學就開始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藝術素養(yǎng),使他們接受良好的藝術熏陶,不僅能夠提高他們的音樂鑒賞力,也能夠提升他們的藝術情趣。因此,音樂教師要更新教育理念,結合學生實情,善于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1]林盛.立足音樂課堂提高小學生音樂鑒賞能力[J].教育科學,2010(06).
[2]馮麗紅.上好音樂鑒賞課的做法[J].閱讀與鑒賞,2011(02).
[3]劉芳芳.多元智能理論與小學音樂欣賞課差異化教學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3.
[4]曹墨圣.如何把握音樂欣賞課的節(jié)奏[J].教育教學論壇,2010(27).
G623.71
A
1008-3561(2015)24-0096-01
全秀梅(1987-),女,江蘇泰州人,小學二級教師,從事音樂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