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東(吉林藝術學院戲劇影視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
電影表演教學中的現實主義風格探討
李曉東
(吉林藝術學院戲劇影視學院,吉林長春130000)
摘要:影視表演教學不同于一般的教學過程,更講究人物形象的塑造、情感的傳達。教育者本身需要有大量的舞臺經驗,教育活動不局限于教室,更是在課堂外。教師要指導學生從生活、時代、優(yōu)秀作品中獲取表演經驗、表演方法。文章借助對電影《老男孩之猛龍過江》的分析,結合現實主義電影的特點,論述如何讓學生成功塑造一個能再現生活、積極向上的影視角色。
關鍵詞:現實主義;影視教學;生活;現實意義;塑造角色
現實主義表演具有重要的創(chuàng)作意義,是指在生活體驗基礎上的再體現。表演者通過體會和理解角色意義,對角色進行體驗和再現。在現實主義表演創(chuàng)作中,表演者通過情景創(chuàng)設,通過匯聚個人的真實情感體驗,靈活運用表演方式與高超的演技,進而通過內心細致的情感捕捉,在角色與個人的生活之間進行權衡與把握,將充滿生命與內涵的角色展現于觀眾面前。
現實主義表演的創(chuàng)作精髓就是將藝術形象高度總結、高度典型化。在影視類表演中,演員要通過對角色特征的高度概括、高度凝練進行塑造和再現。典型性的藝術創(chuàng)作不僅要求演員把握好角色的共性表現,還要通過個人的理解與體會,表現出角色的個性與特色,這就要求表演者要把握好共性與個性的辯證關系。演員的創(chuàng)作既不是完全理想化的塑造,也不是脫離實際的臆造,更不是對別人表演形式的生搬硬套,而是要充分提煉生活經驗、內心感受,從現實中搜集素材,將與角色相統(tǒng)一的情感附加在表演創(chuàng)作上。電影表演教學是教學相長的過程,針對現實主義風格的表演,教師在教學中更應該解放學生的思想,鼓勵學生積極創(chuàng)新,讓學生有更大的自主空間、表現空間。電影表演有其自身特點,表演過程是通過對生活的高度凝練,對生活中的無數相似情景的總結和再現,又是對現實生活理想化的藝術處理,它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在現實主義表演學習中,學生可以從優(yōu)秀電影的表現風格、劇本情節(jié)的設計特點、演員的精彩演技中汲取精華。筆者對電影《老男孩之猛龍過江》從劇情設計、表演風格方面探討影視表演的教學心得。
(1)抓住時代背景,真實再現時代特點。在教學中,要把握電影時代特點,讓學生主動體會角色感情?!独夏泻⒅妄堖^江》是一部現實主義作品。導演肖央通過對微電影《老男孩》的充實與豐滿,形成了這部真實情境下有點幻想風格的加長版電影。電影中增加了武打場面,又借助了蒙太奇的表演方式,使這部電影更具觀賞性。在教學中,應結合電影的時代背景,為學生搜集相關素材,加深學生對電影的理解。教學時,應打破時空限制,不拘泥于教室、報告廳,應該走出課堂、走向社會。例如,在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行為習慣時,教師應指導學生分析主人公所處的時代背景,指出與當下生活的關聯性,這是一部描寫“80后”在現實中追求理想、不斷與現實做斗爭的現實主義電影。在我國,現實主義電影是在現實主義文化的推動下不斷發(fā)展起來的,在社會發(fā)展的每個階段,每一種社會文化主流,都會對現實主義的表演形式產生巨大的影響。在現代社會,中國的電影演員主要以內心的思考為主,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感受,進而實現角色的創(chuàng)作、塑造和表達。
(2)劇情編排緊扣觀眾心理,重視以情感人。影視表演的真實度,來自于對現實生活的真實再現程度。在電影教學中,應該重視對學生進行觀眾心理學課程的講解。在特定情境、特定情況下,人們的真實情感反應——或高興,或悲傷,或憤怒,或沮喪,如果把握不到位,就容易表演得過于浮夸,即和真實環(huán)境下的心理反應契合度不高。這部電影情節(jié)曲折,通過描寫兩個弱者實現人生的大逆襲以及黑惡勢力的被鏟除,引起了觀眾的共鳴,符合人們內心渴望弱者能成功反轉的心理。同時,劇中人與初戀情人的痛苦別離,更容易觸摸到觀者內心情感的痛點。本片看似嬉笑怒罵,實際蘊含著生活哲理,令人歡笑之后,又在內心留下淡淡的苦澀。
(3)讓學生學會獨立分析、欣賞優(yōu)秀作品。例如,在分析這部電影時,應該分析電影的情節(jié)編排、伏筆照應。讓學生能通過全面掌握電影情節(jié),通過分析故事脈絡,把握自身情感的變化,控制自身情感的表達,使學生學會表演。在這部電影中亮點不少,跳水的鏡頭多次出現,直到后期時,水中的人聽到歌曲聲音,慢慢睜開眼睛,看見斜射入水的陽光——這個鏡頭的安排非常有效果。更加引人入勝的是對韓國電影的借鑒,從白虎兄弟的釋放到兩兄弟報仇,韓式方法引用得巧妙自然。另外,電影的整體構圖效果很成功,整個畫面感統(tǒng)一、強烈,通過最少的電影語言表達出了豐富的電影內容。通過分析,可以很容易幫助學生對故事脈絡、情感變化產生整體了解,以此提高學生的表演水平。還要讓學生學會把握時代脈搏,洞悉時代精神風貌。富有喜劇效果的歌曲《小蘋果》看似搞笑,但正是這種輕松、歡快的曲風,能讓人們在緊張的生活中得到釋放,受到人們的喜歡。這首歌曲在電影情節(jié)的選秀過程中脫穎而出,看似不符合現實,卻與整個電影格調相呼應,折射了生活哲理,通過歌詞傳達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
通過對這部電影的分析,指導學生在學習表演藝術中,要從生活中吸取營養(yǎng),善于觀察生活,觀察世界。同時,表演藝術的成功再現,更要注重細節(jié)、真情演繹、切合情境的感情自然流露和自然塑造。
參考文獻:
[1]布洛克.現代藝術哲學[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2]李孟堯.關于電影表演的理論觀念問題——和邵牧君同志商榷[J].文藝理論與批評,1998(01).
中圖分類號:G 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5)26-0096-01
作者簡介:李曉東(1986-),女,吉林長春人,助教,從事戲劇戲曲學表演(臺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