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選旺
摘 要:新課程的改革是一個不斷發(fā)展、永不停歇的過程。要想新課改在農村發(fā)展深入下去,首先要提高校長對新課程的認識,做到以人為本,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地站在教師的角度去想去做;其次要充分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不斷探索、不斷反思,將新課改的理念滲透于每堂課中,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快樂。
關鍵詞:新課程 實施 校長 教師 學生
一、校長對新課程的認識與引領
1.校長在實施新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什么樣的校長就有什么樣的學校,一位校長的思想決定一所學校的辦學理念。校長的教育觀念直接影響著新課程的實施,左右著新課程前進的步伐。因此,在教學管理過程中,校長應帶頭積極執(zhí)行新課程改革,學習新課標,敢于創(chuàng)新,最大限度調動師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深入教學實際,帶頭參與教育教研,推進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作不斷創(chuàng)新,銳意進取,以求真務實的工作態(tài)度開展教學工作。
校長是課程改革的組織者、推進者、激勵者、服務者,更重要的是課程改革的一名學習者。自覺深入學習新課程理念,研究教育教學改革方法,這樣才能真正領導和參與這場課程改革,才能在課程改革中始終處在前沿位置。陶行知先生說過:“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要想評論一個學校,先要評論他們的校長?!边@話應該是成為每一位校長在實施新課程中的座右銘。
2.校長在新課程實施中應觀念轉變。新課程的實施是否成功,新課程中新的教育理念能否變成現(xiàn)實,學校的管理者尤其是校長起著關鍵的作用。要想真正實施好新課程,校長必須先從觀念的轉變入手。首先,要樹立新的課程觀。新課程推行國家、地方和學校課程三級課程新模式,這就要求校長在組織力量開發(fā)學校課程時,認真調查、分析當?shù)氐牡胤教厣偷赜蛭幕嬲龔膶W生的興趣和認知水平出發(fā),抓住學校在課程資源上的優(yōu)勢,精選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把學校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xiàn)代社會、科技發(fā)展聯(lián)系起來,使之真正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出學校的特色。
其次,要樹立新的質量觀。新課程教育質量觀就必須以滿足社會、滿足人的需要為根本。一個學校,其管理目標和辦學方向不僅要努力做到傳授知識,更要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不僅要提高成績,更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思維,從而把學生不夠主動學或者不愿意學轉變?yōu)樵敢鈱W、主動學、會學,使學生把學習當成一種享受、一種樂趣、一種愛好,進而終身受益。
再者,要樹立新的評價觀。研究課堂教學的評價標準,并要求教師關注學生學業(yè)成績的過程評價。發(fā)揮教育評價的激勵功能,引導教師實踐新課程的教育觀、課程觀、學生觀,以提高學校管理的效能和效益。引導教師學會判斷教學行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逐步提高教師的自我反思和從事教學研究的意識和能力,成為科研型教師。鼓勵教師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的、寬容的課堂氣氛,創(chuàng)造豐富多彩的教學環(huán)境,形成教師獨特的教學風格。
3.當前學校課程實施現(xiàn)狀分析與策略。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也是教師的生命線。以考試成績的量化代替了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定,導致了教學工作只重結果不重過程。這種種偏差嚴重忽略了對學生的情感、價值觀、個性、創(chuàng)造性的關注,結果導致學生學習負擔沉重,滋生了學生厭學的情緒,扼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扎實抓好培訓工作。做好全體教師的通識培訓,校長要帶領學校行政人員以身作則,使全體教師通過培訓了解課程改革的目標和意義,把握新課程的理念,有計劃地開展好對教師的培訓,做到“先培訓,后上崗;不培訓,不上崗”。
建立“以校為本”教學研究制度。新舊教材跨度大,培訓時間又短,教師平時工作負擔又比較重,這嚴重制約了教師對教材的深刻理解和對課程的全面把握,因此教研工作尤為重要。然而組織教師外出學習和研修的名額有限,教師的精力和學校的財力也有明顯不足,所以,校本教研在學校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本著學校實際,把教研的“立足點”放在解決課堂教學的實際問題上,把“著眼點”放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把“切入點”放在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上。通過選派教師外出學習回家作匯報、組織公開課教學、開展說課競賽、攝制錄像課并將光盤發(fā)放到教師手中、聘請專家辦專題講座等形式進行教學研討,形成濃厚的教研氛圍,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深入課堂?;A教育的生命力在課堂,課程改革的主渠道在課堂。課改一開始,校長就應該深入課堂聽課,時刻關注師生思想和學習動態(tài)。組織教學課觀摩并集中開展說課、評課,肯定成績,指出探討之處,達到共同提高,這些措施有利于提高課程改革的實效。
注重成功激勵。校長要通過目標激勵、情感激勵和物質獎勵等手段,激發(fā)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確保課程改革目標的完成。如選派有作為的教師外出學習培訓、組織優(yōu)秀教師外出參觀考察等,讓他們真正體會到教學中的快樂,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工作的積極性,從而帶動其他教師的工作。這樣教師才能有成就感、歸屬感,使課程改革推進工作始終處于一種積極的良性發(fā)展狀態(tài)。
二、教師對新課程的研究與實施
在新課程的實施上,校長是引領者,教師是執(zhí)行者。要使新課程的改革落到實處,校長要加強對教師的專業(yè)引領。迎接新課程教學改革,是每個教師當前的首要任務,教師必須加強新課程的研究工作。在具體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關鍵在于提高教師自身素質。要以校本教研為契機,教師應積極參加聽講座、聽隨堂課、上公開課等教科研活動。通過教學行為的診斷,促使自己主動學習理論,充實學科知識,轉變教育觀念,改革教育教學行為,不斷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同行間要相互切磋,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目前階段教師實施新課程的措施可從以下方面著手:
先預后教。預習,是學生探求新知的前奏,是整個“教”“學”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它是影響課堂教學實效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學生預習后精神狀態(tài)明顯不同,他們目的明確,態(tài)度積極,針對性強,注意力容易集中,并能隨時作出積極的反應,這時進行教學真可謂水到渠成。
先思后議。注重發(fā)揮學生的自主能力,強調以生為本。在教學中,往往采用圍繞一個探究性的問題,讓學生自己讀課文思考,再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在這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不再是一種個人的學習行為,而是一種集體的行為。在課堂中,人與人之間不僅僅是思維相碰撞,更多的是心與心的交流。
先內后外。內,指課內;外,則是指課外。眾所周知,在新型的課堂教學中,強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行之有效的課外拓展,能夠保證良好的信息來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力,對課堂教學起到促進作用。
在具體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要認清課程改革中教師的行為變化了。在對待師生關系上,強調尊重、贊賞學生;在對待教與學的關系上,強調幫助、引導學生;在對待自我上,強調反思。
三、學生在新課程下的學習欲望和成功體驗
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校長的引領是方向,教師的實施是載體,學生的成長是關鍵。課程實施的成功與否,集中體現(xiàn)在對學生的培養(yǎng)上。一句話,教學結果是否把學生培養(yǎng)成了合格的人,新課程實施的成功與否,學生的培養(yǎng)結果才是標尺。
1.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消除學生的自卑心理,體驗成功感受,在活動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提高實踐能力。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生動愉快的教學情景,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實效。用心琢磨和恰當運用教學語言,努力創(chuàng)造和諧、融洽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教師要用心促成教學高潮,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2.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發(fā)揮教學民主,鼓勵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啟發(fā)思考,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捕捉閃光點,激勵差生主動參與學習;引導學生提問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創(chuàng)設情景,激勵發(fā)問,讓學生會提問題;創(chuàng)設激發(fā)矛盾的條件,讓學生善于提問題;培養(yǎng)學習熱情,鍛煉堅強的意志。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設比賽情景,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
3.培養(yǎng)綜合實踐能力,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具體把握課程特征,體現(xiàn)課程綜合實踐活力,做到教學關系體現(xiàn)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在課程開展的時空上體現(xiàn)靈活性,活動形式上體現(xiàn)多樣化,優(yōu)化綜合課程評價,強化課程綜合實踐功能。教學的要義是使學生“會學習”,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幫助學生樹立終身學習觀念,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做到“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有機統(tǒng)一,把新課程的改革真正落到實處。
(作者單位:江西省萬年縣汪家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潘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