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以Lawrence Venuti的提出的歸化異化翻譯策略,通過分析美國小說《Gone with the Wind》中食品名稱的漢譯,總結(jié)并分類了翻譯方法,以期對中國文學(xué)作品中的飲食文化的英譯和傳播有一些建設(shè)意見。
【關(guān)鍵詞】飲食文化 歸化 異化
一、翻譯策略
歸化是以目的語或譯文的讀者為歸宿,采取目的語讀者所習(xí)慣的表達方式來傳達原文的內(nèi)容。歸化翻譯要求譯者向目的語的讀者靠攏,譯作變成地道的目的語語言。歸化翻譯有助于讀者更好地理解譯文,增強譯文的可讀性和欣賞性。異化是在翻譯上遷就外來文化的語言特點,吸納外語表達方式,要求譯者向作者靠攏,采取相應(yīng)于作者所使用的源語表達方式,來傳達原文的內(nèi)容。使用異化策略的目的在于考慮民族文化的差異性、保存和反映異域民族特征和語言風(fēng)格特色,為譯文讀者保留異國情調(diào)。(杰里米·芒迪,2003:207-209)作為兩種翻譯策略,歸化和異化是對立統(tǒng)一,相輔相成的,絕對的歸化和絕對的異化都是不存在的。縱觀整本小說的譯作能明顯地看出譯者在翻譯過程中為了向中國讀者展示整個小說的魅力,綜合了這兩種翻譯策略,在敘事上,盡量采用符合漢語表達習(xí)慣的語言,讓讀者為小說中的事件牽腸掛肚,欲罷不能,而在生活習(xí)慣生活方式的敘述上,則盡可能地為讀者展示美國內(nèi)戰(zhàn)時期的真實場景,這一點,在飲食文化的翻譯上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食品文化的翻譯應(yīng)在譯語文化和語言規(guī)范允許的范圍內(nèi),盡可能地傳達源語信息和所承載的源語言文化。食品名稱翻譯障礙的主要原因在于詞匯空缺。由于各國所處地域上的差異,世界各國各地區(qū)形成了不同的風(fēng)土人情和飲食習(xí)慣,并各自承載著豐富的民俗風(fēng)情。語言是文化的載體,飲食文化的特殊性必然表現(xiàn)為語言的特殊性。當(dāng)然文化也是有其共性的,飲食文化也不例外,比如小說中出現(xiàn)的dried peas(干豆),apple(蘋果),stewed dried apples(燉蘋果干),yame(紅薯),parched corn(烤玉米),peanuts(花生),milk(牛奶),rice(飯),beef (牛肉),pork(豬肉),butter(黃油),flou (面粉),sodar(蘇打),tea(茶葉),meal(粗面粉),salt(鹽),bacon(咸肉),對于這些在中國讀者生活體驗中共性的食物,譯者均采取了直譯法。
二、翻譯方法
飲食文化的翻譯方法應(yīng)該是在歸化和異化的翻譯策略指導(dǎo)下靈活采取具體的方法,將文化從語言的層面上實現(xiàn)轉(zhuǎn)化。直譯法是指在不違背目的語文化傳統(tǒng)的前提下,在目的語文中完全保留源語的指稱意義,求得內(nèi)容與形式相符的方法。如:rabbit and possum,greens(兔肉和負鼠和蔬菜)音譯法也是直譯可以采用的手段之一。音譯法:語言系統(tǒng)是一個符號系統(tǒng),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接受外來詞匯,音譯法能避免因直譯或意譯帶來的誤解和不可讀性。比如在小說中我們看到的有Havana cigars(哈瓦那雪茄),Brunswick stew(布倫茲維克燉菜),shrimp Creole(克里奧蝦)等等。
1.意譯法:語言具有不同的文化內(nèi)涵和不同的表達形式,當(dāng)形式成為翻譯的障礙時,一般采用意譯法。如: “…cold corn pone and cold turnip greens on which congealed grease was thick in white flakes.(……冷玉米餅和冷大頭菜葉,冷玉米餅上舔著一層厚厚的白花花的奶油。)(米切爾,2003:778)
“…bowl of dried peas,and plenty of rice and gravy,the latter somewhat watery,for there was no flour with which to thicken it.For dessert,there was a sweet potato pie.”“……此外是一碗干豆,很多飯,還有一碗鹵,不過那鹵像水一樣稀,因為沒有面粉調(diào)不稠。點心是山薯餃子”(米切爾,2003:352)
“Gumboes and shrimp Creole,doves in wine,fish baked cunningly in oiled paper and limes.”
(秋葵濃湯,克里奧蝦,酒泡鴿肉,以及用油紙和石灰精心烤制的魚肉。) (米切爾,2003:1034)
意譯法可以采用解釋、刪減、借用等手段來實現(xiàn)。
2.解釋。如:ramrod rolls(通條卷),“...beneath the smoke-blackened surface was unsalted corn bread,mixed their ration of corn meal with water,wrapped the thick paste about their ramrods and roasted the mess over camo-fires.It was as hard as rock candy and as tasteless as sawdust”(......煙熏黑的表面下是沒放鹽的玉米窩頭,將玉米面和了水,用推槍彈的通條卷了這種面團放在營火上烤這種東西。咬起來像冰糖,嘗起來像鋸末一樣無味。) (米切爾,2003:573)
3.刪減。例如oysters in crumbly patties full of creamy sauce,mushrooms and sweetbreads and turkey livers(奶油脆耗餅,蘑菇牛胰)。為了使食品名稱顯得簡單明了,有時在翻譯時可以省略無關(guān)緊要的詞語。
4.借用。借用就是用目的語讀者所熟悉的食品名稱來翻譯部分中國食品名稱,常常會收到意想不到的。
參考文獻:
[1]瑪格麗特·米切爾.飄(上、下)[M].(王惠君,王惠玲譯)奎屯:伊犁人民出版社,2003.
[2]杰里米·芒迪.翻譯學(xué)導(dǎo)論——理論與實踐[M].(李德鳳 等譯).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7.
作者簡介:樊袁利,1979年出生,女,漢族,碩士研究生,西安文理學(xué)院外國語學(xué)院,助教,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xué)及應(yīng)用語言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