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方
自媒體表達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基因
○高方
自2003年7月美國人謝因·波曼和克里斯·威理斯聯(lián)合提出“We-Media”一詞,“自媒體”就在全球成了時常被提及的詞匯。從專業(yè)和學術意義上講,We-Media是普通大眾經由數(shù)字科技強化、與全球知識體系相連之后,一種開始理解普通大眾如何提供與分享他們本身的事實、他們本身的新聞途徑。①雖然自媒體的產生和壯大是全球性的現(xiàn)象,不僅限于我國,但國人對此的熱衷卻可以從傳統(tǒng)文化和文學思想中找到些許依據(jù),或者說中國人的自媒體依然有著傳統(tǒng)文化的留痕。
人們都有表達思想的愿望和需要,語言和文字的產生就與這種愿望和需要密不可分?!睹娦颉氛f“情動于中而形于言”,又說“詩者,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在早期的世界文化史上,“詩”并不僅指詩歌,而是指所有形式的文字表達,就如同古希臘最早的文藝理論著作是亞里士多德的《詩學》,古羅馬最早的文藝理論著作是賀拉斯的《詩藝》?!霸娧灾尽币徽Z最早出于《尚書·堯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薄霸娧灾尽闭f就是中國古代文論的“開山綱領”,強調的是人們自我表達的需要。
當人類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得到滿足后,精神需要就被提上了重要日程,而肉身朽爛的必然也使人們開始追求精神、思想和功業(yè)的不朽?!蹲髠鳌は骞哪辍肤攪鍖O豹與晉國范宣子曾有一段十分有趣的對話,對話中,叔孫豹提出了著名的“三不朽”:“豹聞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m久不廢,此之謂不朽。”建立德行、功業(yè)和言論自此成為人們明確的精神投奔方向,而“立言”也成了古代士人最好的人生選擇——他們的政治理想要靠文字來表達,他們的君臣策對要靠文字來表達,他們的私人感情也要靠文字來表達,甚至連身為帝王的曹丕都說:“蓋文章經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見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辭,不托飛馳之勢,而聲自傳于后?!边@在一定程度上也解釋了為什么中國古代的文學家大多有著大大小小的政治身份——那不是因為政治地位決定了文人的等級、水準,而是因為這些知識文化的掌握者較其他人有著更為強烈的自我抒發(fā)的需要和“立言不朽”的人生追求。
雖然胡適也說“三不朽”只適用于少數(shù)人,但它畢竟為人們的“精神長生”打開了一條通道,而其中適應人群相對更為廣泛的“立言”更是在這樣的語境之中顯示出了它的非凡意義。美國現(xiàn)代哲學家詹姆士在《人之不朽》一文中曾這樣講:“不朽是人的偉大的精神需要之一?!薄皩ι砗蟛恍嘀淖非?,正是古圣先賢超越個體生命而追求永生不朽、超越物質欲求而追求精神滿足的獨特形式?!雹诳鬃釉凇墩撜Z·衛(wèi)靈公》中說:“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屈原的《離騷》講:“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彼抉R遷在《報任安書》中云:“立名者,行之極也?!苯裉斓淖悦襟w的踐行者雖然未必都熟讀古書,更未必在主觀上有追求“不朽”的愿望,但“言志”卻是他們共同的選擇。今天的自媒體不但可以自由開通而且有著信息發(fā)布極其便捷的特征,在博客、微博客、微信等平臺上,我們可以看到五花八門的觀點和宣言。
“作為先進的信息技術與現(xiàn)代傳媒理念深度融合的產物,自媒體已經對人們的生活習慣、思維模式、生存方式等產生了深遠影響;但由于其平民化、碎片化,以及即時海量、分享互助等特征,其傳播過程日顯紛繁復雜和多元多變?!雹墼诟鞣N各樣的自媒體平臺上,社會精英在傳授成功經驗和處世之道,政務微博的公共知識分子在評論社會、引領時代,小商小販們在發(fā)布商業(yè)信息、網店廣告,美食家們在圖說菜品、推薦小店,凡夫俗子在宣泄情感、談愛說恨……不同的文字內容和不同的表述風格背后,相同的是人們自我表達的滿足和對受眾關注與認同的需要。而后者又直接表現(xiàn)為自媒體行為的額外追求,那就是讓自媒體經營者驕傲和讓觀眾艷羨的點擊率、評論數(shù)和粉絲量。
自媒體平臺上信息的出現(xiàn)和存在無非有兩種方式,一是原創(chuàng),一是轉發(fā)。客觀地說,選擇哪一種作為自己的主要表達方式取決于自媒體經營者的態(tài)度,但能否進行原創(chuàng)和原創(chuàng)內容的影響力卻要依賴于自媒體經營者的能力。自媒體信息的原創(chuàng)決不是人人能為的,即使只是曬一句簡簡單單的“@XX我愛你”也需要極大勇氣。自媒體經營者的能力主要表現(xiàn)在其思想的敏銳性、積極性和文字表達的吸引力、準確度上。人氣極高的自媒體,通常都是原創(chuàng)性的,無論它談論的主題是政治、經濟、文化,還是商業(yè)、情感、娛樂八卦。被譽為“微博女王”的演員姚晨就是一個很好的自媒體經營者,其微博的主要內容來自于原創(chuàng),時而公益、時而感悟,時而說事、時而明理,以其自我內心的抒發(fā)和相對具有主動性的社會干預性獲得了廣大網友的高度認可。對自媒體的轉發(fā)者而言,轉發(fā)者所轉發(fā)的內容也一定都是觸動了他們內心最柔軟部分的文字和圖片,是典型的“借他人之酒杯澆自己之塊壘”。某名人發(fā)了一條微博,內容是西蒙娜·德·波伏娃的一句話:“我渴望能見你一面,但請你記得,我不會開口要求見你。這不是因為驕傲,你知道我在你面前毫無驕傲可言,而是因為,唯有你也想見我的時候,我們見面才有意義?!币粫r間獲得網友強烈共鳴。從“轉發(fā)即觀點”的角度來講,轉發(fā)與原創(chuàng)傳情達意的本質是一致的。
極度平民化的自媒體幾乎沒有入門的限制,只要擁有基本的硬件設施、最基礎的技術手段和自我表達的愿望就可以實現(xiàn)這種自由、自主的媒體行為?!案鞣N自媒體現(xiàn)象是現(xiàn)實世界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在虛擬空間的映射,自媒體空間和現(xiàn)實生活一樣,協(xié)同與沖突并存,圍繞價值觀的話語紛爭時有發(fā)生,也不乏愛心的傳遞、正義的伸張,要使其有序運行,必須通過科學的機制進行有效的管理。”④作為非主流媒體,自媒體雖然由于缺少監(jiān)管會發(fā)出些許雜音,甚至不乏惑眾的妖言與謠言,但多數(shù)情況下進行的都是昂揚向上、關注民生的主流表達,其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也是吻合的。
1.合道
《周易》是中國最古老的哲學著作,其思想核心之一便是對“道”的闡釋。整部《周易》依托乾坤陰陽而來,“一陰一陽之謂道”說的當然不僅是狹義的“陰陽”的問題,而且包括了所有自然和諧的道理。儒家之外,傳統(tǒng)文化也一直在對“道”進行著積極向上的闡釋。傳統(tǒng)文化對中國人思想的影響完全可以用榮格的集體無意識理論來進行解讀,深入血脈的民族思想使絕大多數(shù)自媒體的發(fā)聲都是合于“道”的,那些眾所周知的公益微博洋溢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許多不知名的自媒體人的“小語小道”也透著對“真善美”的追索與期待,那些“治愈系”的圖和文帶給人的是無法言說的溫暖,那些被網友隨時上傳的“最美”的人和現(xiàn)象表現(xiàn)的更是時代的特點和強音。優(yōu)酷之類的視頻網站接受各類人員向網絡上傳視頻,那些年青人制作的志氣昂揚、詼諧樂觀的微電影和人間真實而溫暖的片斷總是點擊率極高的部分。自媒體信息的發(fā)布者和接收者在彼此的信息鏈條和“利益”鏈條上永遠是互為因果的,只要積極向上的民族精神是社會、時代和輿論的主體,與“思想市場”相適應的“正能量”的傳遞就會是自媒體的核心內容與核心價值。而如果一個社會的“負能量”無限增殖,傳統(tǒng)文化所崇尚的“道”也就會變得很難實現(xiàn),所幸我們沒有生活在一個那樣的時代。
2.適度
儒家學說中有“中庸”一詞,孔子評價《詩經》中的《關雎》篇時亦曾以其為標準說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苯Y合同樣為后人所推崇的“溫柔敦厚”“怨而不怒”等語,我們就可以知道傳統(tǒng)文化一直在強調“度”的問題?!岸取辈皇鞘治枳愕?,不是暴跳如雷,而是進退有據(jù)、過猶不及。出于對社會和時代的愛,出于做人的良知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自媒體上難免會有批評的聲音。但更多的自媒體發(fā)聲即便是抨擊和諷刺也都在社會道德和法律許可的范圍內,而不會“越界”,即使是那些針對民主、法制、經濟、文化所發(fā)出的“嗆聲”也不是為了將時代亂棍打死,而是在期望著變革和新生。自媒體經營者的身份并不相同,但很多人都在關注民生,關注社會熱點,關注重大問題。這里面既有于建嶸這樣以發(fā)現(xiàn)社會問題為本職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fā)展研究所教授、社會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也不乏雖有本職工作卻不時客串一下社會評論員的其他人士,李承鵬、白巖松、張泉靈、孟非等人都是。除了這些所謂的“名人”之外,在對自媒體的掌握和使用過程中,“人微言輕”這個詞語的意義似乎被更多人所無視——雖然“微”者甚眾,也就是更多的人都知道自己沒有高高在上的地位,也缺少一呼百應的影響力,但他們從不畏懼發(fā)出自己的聲音,很多熱點事件的當事人、爆料人、評論者都是如此。自媒體為他們提供了最便捷的平臺,而他們也沒有濫用這個平臺。
3.據(jù)實
實錄是中國文學尤其是中國史學的傳統(tǒng)。受這一傳統(tǒng)影響,自媒體在報道事件的時候也很負責地多以陳述為主,多用事實說話。拋開那些故意造謠和有意歪曲事實的自媒體,以實事求是方式表達心聲和觀點的自媒體就成了我們眼中最常見的景觀。而那些迅捷、簡便之中傳達的信息也更加有助于我們對世事的判斷。那些不曾被主觀篡改、不曾被歪曲和扭曲的據(jù)實表述,可以讓我們更清楚地看到世界和世界的真相?!白悦襟w的信息生成特征使得信息獲取的渠道由之前的相對單一化走向多元化,這種用戶自產生內容與交互為核心的傳播特征,極大促進了自媒體信息傳播在虛擬社會中對于現(xiàn)實生活全景的建構,讓信息傳播環(huán)境呈現(xiàn)逐漸向‘實態(tài)’靠攏?!雹莸c此同時,每個人也都知道“自媒體信息發(fā)布者需慎持公共話語權”⑥,急診科女超人于鶯、文史女教師等自媒體經營者也都是通過“實話實說”這一方式贏得了眾多的粉絲和聽眾。在近年發(fā)生的相當多的“微博反腐”事件中,民間反腐斗士的舉動或因與自身密切相關,或出于公益責任,或出于其他原因。從事后查證結果看,這些微博所反映的情況基本屬實,其所披露的相關內容為公檢法機關辦案提供了正確的偵破方向和有力的證據(jù)。這一系列“查有實據(jù)”的“微博反腐”事件,或許也是我們黨重申“堅持走群眾路線”的重要誘因之一,而依賴和信賴民眾無疑會讓自媒體產生更多良性的社會效益。
“文學”在漢語的歷史中曾是一個頗具爭議的詞語。由先秦而魏晉而唐宋明清,再到現(xiàn)代漢語的形成,“文學”的含義也有一個由寬泛到狹窄再到寬泛的演變過程。從自媒體的博客時代、MSN平臺,到今天以微博和微信為重要承載方式的言論表達,幾乎無所不包的“大文學觀”已經深入人心。就如同那個“筆者”可以置換成“鍵人”“鼠輩”的笑話所說的那樣,和從前相比,電子時代的書寫方式已經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長者教誨晚輩的時候時常要告誡我們要“敬惜字紙”。就這四個字,古人提倡節(jié)約,今人重談環(huán)保,古今一致的則是要人們鄭重落筆、慎重發(fā)聲。自媒體可以是每個人的權力,但每個人都不能忘記自己身上的責任。每個人都不是自己的,而是時代的、社會的,是父母的,也是子孫后代的,缺乏必要責任感的人是沒有未來的人,也是沒有意義的人。可以毫不夸張地說,自媒體所有不良的行為在本質上都緣于責任的缺失,違背了從古而今負載著“教化”意義的文學觀。
“日常私語,是社會化媒體傳播內容中占比重最大的一部分,也是廣為垢病的內容。諸如‘做什么’、‘在哪’的生活記錄、喜怒哀樂的心情描述等有關個人生活的內容,呈現(xiàn)的是‘私語化’,構成了社會化媒體上龐大的碎片化內容。”⑤這些“私語化”、“碎片化”的內容即使涉嫌生硬、枯澀、矯情、千篇一律,也是“大文學”的組成部分,是微博等自媒體的重要填充。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在海量的信息閱讀中總是能夠驚喜地發(fā)現(xiàn)一些可以給我們帶來心靈溫暖、人生啟迪和思想碰撞的文字,那里面有我們意想不到的美好,有我們期待已久的火花。事實上,無論是“大文學”還是“小文學”只有適應共性生活、能夠引起閱讀者共鳴的自我表達才是富有生命力的表達,逞一己之私、足一己之欲的過于自我的自媒體永遠不會擁有廣泛而持久的受眾。
古人的文學觀念里包括諸多文體,或者說所有文體無所不包,但古人對所有這些文字成果都有“氣”“韻”“格”“調”的要求。由文及人,就有了人氣、人格這樣的詞匯。某些勵志榜樣、草根明星的文字能力和思想感悟并不超越常人卻能擁有無數(shù)“粉絲”,我們會說這就源自他們的“人格魅力”。相反,自媒體中的粗口、對罵,以及各種形式的低俗語,都不會帶給人任何的審美愉悅,并且會引發(fā)自媒體受眾對自媒體主人的厭惡甚至拋棄?!拔摹庇小拔娘棥敝?,在“大文學觀”回歸的時代背景之下,所有的自媒體都應該有向真、向善、向美的愿望,這樣才能使自媒體不但可以成為記錄世事抒發(fā)情感表現(xiàn)性靈的工具,而且能夠在更加廣闊的范圍內生成更多的正能量。
“在當下的中國,不少熱衷政治事務的人希望在微博上建設一個理性包容的對話平臺?;钴S在微博上的‘意見領袖’、‘網絡推手’、‘異見人士’、‘維權公民’、‘草根記者’等恰好扮演了‘公民意識啟蒙者’的角色。他們通過傳播信息、發(fā)表言論、爭取民意、組織動員,在自覺或無意中凝聚了公眾的關注度,間接培養(yǎng)著公眾的公民意識?!雹薅@些公民意識培養(yǎng)者無不是在“大文學”的概念下進行著自媒體的大規(guī)模原創(chuàng)和有意識轉發(fā)。新民周刊首席記者楊江在2013年7月17日發(fā)表過這樣一則微博:“網傳湖南臨武今日中午,一個城管當街砸死了一個賣西瓜的農民。目前這條消息真?zhèn)紊形吹玫酱_認?!雹邨罱奈⒉┰谳^早時間表示了對一個社會事件的關注,卻通過嚴謹?shù)拇朐~,如“網傳”,如“真?zhèn)紊形吹玫酱_認”,堅守了自己作為一個新聞從業(yè)人員的責任和底線,表現(xiàn)了自媒體該有的文字態(tài)度。
曾先后在蘋果、SGI、微軟、谷歌等公司擔任要職,后來創(chuàng)立創(chuàng)新工場的微博達人李開復干脆曾經寫過一本書,名字就叫《微博改變一切》。這本書的內容簡介說:“李開復與你分享他的一切微博經驗。生活因微博而完整,因為有微博,網絡傳播的社會化時代已經到來!因為有微博,每個人都有可能,也都應當參與進來,讓自己成為新媒體的創(chuàng)建者!微博是一種態(tài)度,意味著走向更開放、更有想象力的人生!”⑧辭去公職創(chuàng)辦優(yōu)米網,將網站定位為“服務于國家和知識群體”的網絡電視的原央視著名主持人王利芬,也曾專門向公眾推薦李開復的這本書。李開復的微博充滿著激勵、激進與激情,開通第二年就列騰訊微博粉絲數(shù)第12位,新浪微博粉絲數(shù)第二位,這和他語重心長、感情豐沛的“文學”手段密不可分。
“中國的信史,就如同其他文明一樣,被認為只有在發(fā)明了文字之后才算正式開始”⑨,由此我們可見文學對于社會的重要。而“傾訴是卸去精神重負而獲得精神健康和享受輕松愉快的心情的唯一法門”⑩,由此我們又可以看到文學對個體的意義。同時,這些相關論斷或者也可以作為自媒體時代“大文學觀”回歸的原因。“大文學觀”的回歸創(chuàng)造了自媒體的繁榮以及巨大的社會影響力,但那些不顧及其他只是自說自話的自媒體卻讓我們不能不加以提防。
如果舉一個并不恰當?shù)睦樱蛘哒f是打一個并不恰當?shù)谋确?,甫一出世便?chuàng)造了數(shù)億票房的電影《小時代》,雖然走的是院線渠道,但在本質上卻似乎更接近自媒體表達。《小時代》的小說原作者是郭敬明,電影編劇是郭敬明,電影導演也是郭敬明。鑒于編劇和導演對于一部影片的重要意義,我們完全可以說《小時代》整個融合的主要是郭敬明這個個體的社會理念與審美理想。作為以青春題材為主打的類型片,《小時代》在拍攝之前就已將主要受眾群體設定為青少年,也因為這一主要受眾群體的設定,影片就要在無形中承擔起不可或缺的教育和引導的擔當與責任,而無法定位于一般娛樂片純粹娛樂的性質。雖然郭敬明和他的團隊表示他們在說的是向上的愛情與友情的故事,但從作品反觀創(chuàng)作者的內在之“氣”與外在表達時,從作品的價值取向與社會意義上看時,我們卻不得不表示失望。而影片票房的大賣,郭敬明及各位俊男美女主創(chuàng)的各類自媒體信息發(fā)布或者說自媒體經營則確定起了不容小覷的作用。
(作者單位:黑龍江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①喻國明《全民DIY:第三代網絡贏利模式》[J],《新聞與傳播研究》(人大復印資料),2006年,第2期。
②張海晏《談談“三不朽”》[N],《光明日報》,2007年7月6日,第9版。
③季衛(wèi)兵《從福柯微權力觀點看自媒體的話語傳播》[J],《學術論壇》,2013年,第3期。
④李煒娜《自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新秩序——以微博傳播模式為例》[J],《今媒體》,2013年,第4期。
⑤曹慧丹《論社會化媒體的信息傳播模式》[J],《新聞前哨》,2013年,第4期。
⑥陳曉明《微博在我國公民意識培養(yǎng)中的作用》[J],《青年記者》,2013年,第3期(下)。
⑦http://weibo.com/yangjiang001
⑧李開復《微博改變一切》[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11年。
⑨[美]牟復禮《中國思想之淵源》[M],王立剛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第9頁。
⑩葉知秋《精神現(xiàn)象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第17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