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巧玲
【關(guān)鍵詞】 語文作業(yè);交流平臺;門戶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6—0096—01
師生的交流方式可謂多種多樣,可以是口語交流,也可以是文字交流,兩者相得益彰。但是對學生而言,有些心里話他是不會說出來的,而在語文作業(yè)中我們卻能讀到他們的心里話,能感受到他們想與老師交流的愿望。因此,作業(yè)本自然就成了師生交流的另一平臺。下面我就從三方面談談師生是如何通過這個平臺進行心靈交流的。
一、作文——走進學生心靈的門戶
1. 用欣賞的眼光閱讀學生的作文。我們一直強調(diào)學生寫作文要說真話,抒真情,那么,當學生把自己的真情、真話用文字的方式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時候,我們應該怎么做呢?假如我們大刀闊斧去修改,其結(jié)果是吃力不討好,學生看到被老師修改得七零八亂的作文,可能會對寫作失去興趣,更別說抒真情、說真話了。假如我們以學習、欣賞、發(fā)現(xiàn)的方式去批閱學生的作文,學生感受到了老師對自己的尊重、信任,寫作文時才會樂于表達,敢于表達。例如,老師講過《春》這篇文章之后,讓學生寫一篇以“春”為話題的作文。有位同學的標題是《老師,別打擾我》,其中有一段寫到:“……整天待在鴿子籠中,連四季的交替也忘了,偶爾抬頭瞄一瞄教學樓對面的山坡,那里有農(nóng)民在播種,還有滿山的綠色……”老師的評語很簡單:我和你一樣渴望春天!趁著周末,好好去感受春天吧!當學生讀到這樣的評語,能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肯定與支持,師生心靈交流的門戶就會打開。
2. 從學生的視角審視學生的作文。老師如果能從學生的視角審視學生的作文,更利于全面了解學生,善待學生,與學生共同成長。例如,一位學生的成績在一段時間內(nèi)直線下降,老師還沒來得及找他談話,卻在一篇作文中找到了答案。原來這位學生迷戀電腦游戲,到了“總在午飯時忘食,午睡時廢寢”的程度,直到父母剪斷網(wǎng)線,切斷電源,電腦進入癱瘓狀態(tài)后,這位學生嘗試修理,沒有修好,最后才幡然醒悟,明白了“原來在拯救電腦之前,得先拯救自己”。老師在評語中寫道:老師和你一樣,也喜歡電腦游戲,但是看到你選擇用成績來拯救自己的電腦,我深受啟發(fā),讓我們一起努力吧!學生讀到這樣的評語,感受到的不是居高臨下的說教,不是指手畫腳的指責,而是一種心靈的交流。
二、周記——排解學生疑難的鑰匙
1. 能為學生保守秘密。學生能把自己的秘密寫進周記,說明學生對老師充滿期待,因此,老師一定要為學生保守秘密,這樣才能贏得學生的信任,師生交流的渠道才會暢通。
2. 能為學生出謀劃策。學生在周記中所反映的問題是多方面的。他們畢竟不是小孩子了,他們會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用自己的心去理解世界,用自己的大腦去思考世界,情感上的困惑,生活中的不公平,對社會某些現(xiàn)象的不理解,都會寫進周記。面對這些問題,要求老師要做出巧妙的回答。例如,有的學生會在周記中透露出對異性的好感,以及伴隨這種好感而產(chǎn)生的情緒波動……老師委婉寫道:有的人把精力和時間放在不該做什么上,有的人放在了該做什么上,前一種人會心煩,后一種人會心安,因此,心煩的人只有幻想,心安的人擁有了夢想。你愿意做哪一種人呢?我想,學生與老師經(jīng)過這樣的交流,學生心中的困惑就會漸漸解開。
3. 能當學生的傾聽者。有時候?qū)W生會把自己的煩惱事兒寫進周記,這種做法,既釋放了心中的情緒,又想尋求老師的幫助。作為老師,應該認真傾聽,并在評語中為學生指明方向。例如,一位學生在周記中寫到:“……周末回家本應該特高興,碰巧又趕上爸媽吵架,鬧離婚,煩死了……以后我該怎么辦?”并交代了事情的原委。老師寫下了這樣的評語:生活中總有無奈的時候,我們不能改變什么,但是我們可以改變我們的心情。試想一下,你可以因父母吵鬧這件事而煩惱,肯定也有過因某件事而高興吧,收拾一下心情,扔掉煩惱吧,留出空間多收藏一點開心的事,這樣你才能擁有好心情呀。
三、練習作業(yè)——師生知識交流的陣地
平時的練習作業(yè)是了解學生的窗口,更是反饋信息的主渠道。它一方面反映出學生的性格,學習態(tài)度,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思維發(fā)展情況,另一方面折射出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否。尤其是對某些探究性問題,學生的回答五花八門,比如老師教《孔乙己》一文,老師提出的問題是:孔乙己如果生活在你們周圍,你也會嘲笑嗎?為什么?學生的回答不是“異口同聲”,而是千差萬別。有的同學寫到:會取笑,因為大家都在努力工作,他好喝懶做,那怎么能行?有的同學寫到:不會,我會同情他,幫助他。老師對這些回答都一一加注了評語,并從這里找到契機,組織學生討論,解決了許多問題。
編輯:劉於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