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巧玲
新學期開始了,這個學期我繼續(xù)帶原來的班級,由于特殊原因,三年級有一個班進行了拆分,所以我們迎來了6名新同學,所有孩子都到齊了之后,我就開始簡單介紹這些加入集體的新成員,三個男生,三個女生。他們一一站起來打招呼,有的熱情大方,彬彬有禮,還有的有一些靦腆。就這樣,我們開始了新學期的旅程。
開學一個星期后,出現了狀況,第三組有一個孩子雙休日作業(yè)一點沒做,我抬頭向第三組望去,那個交不出作業(yè)的孩子低著頭,兩只手指絞在一起,目光盯著絞動的手指,看起來有點不知所措。這是新轉入的一個插班生李小美,我走近她,詢問她關于作業(yè)的情況,她低頭不語,這時,和她一起轉來的幾個同學卻七嘴八舌說開了:“她以前也是經常這樣的”“是的,她經常不做作業(yè)的”“她經常被老師批評的?!薄叮业奶炷?!作為一個班主任,最擔心班級中出現這樣的“頑固分子”了,但是不管怎樣,如果今天我馬上接納這些孩子的看法,是不是意味著李小美同學從此在新的集體中又會恢復原來同學對她的不良印象呢?可是上周一到周四的學習任務她不是都完成了嗎?我想一定有原因的。于是我語重心長地向同學們發(fā)表了我的看法:第一,每個孩子在學習中、生活中都會出現一些困難和錯誤,我們不能因為這些而否定一個人的全部。第二,出現錯誤的時候我們應該找出原因,知錯就改仍是好孩子。他們好像有點聽懂了我的意思,那幾個剛剛還在議論的孩子也停止了說話聲。我輕輕叫了那孩子一聲,讓她抽時間補好作業(yè)自己來交給我,她點點頭答應了。
事后,通過了解我才知道,這個孩子的生活情況讓人聽了都會覺得同情和嘆息。孩子很小的時候媽媽就因病去了天堂,爸爸長期在外打工,孩子是爺爺奶奶帶大的。在生活上也許還能勉強照顧,但在學習上完全是無約束狀態(tài)。所以要想取得家長配合教育似乎不太可能。
當孩子來交作業(yè)本時,我和她聊開了,當我說起她的母親,她眼眶一下子紅了,我告訴她:天下每一個媽媽都是愛孩子的,無論到了哪里,哪怕是天堂,媽媽也都會很用心地看著自己的孩子成長。她會祝福孩子,但是看到孩子不乖,還是會難過。說到這里,她的眼淚嘩嘩地落了下來。我覺得這是一個內心柔軟而敏感的孩子,她只是需要幫助。她還支支吾吾地說,雙休日作業(yè)會比平時多一些,看了有點麻煩,就開始拖拉,拖到禮拜天晚上就完不成了。這確實也是很真實的情況,很多孩子都是父母監(jiān)督著,她呢?可是這樣的情況憑我一個人的力量也是力不從心呀。
也許同學們能想出什么點子來一起幫她克服困難。為此我們展開一次班會。果然,學習委員洪爍妍提出了一個很好的建議,她說,她和李小美是同村的,不如雙休日邀請她來自己家一起作業(yè)。要是有問題還可以一起探討呢!我也暗暗為這個建議叫好。
連續(xù)幾個星期下來,李小美同學的作業(yè)偶爾也會出現漏做的題目,但是沒有再出現什么都不做的現象了。走進教室,仿佛比原來更加和諧和溫暖了。
(作者單位: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qū)秋瑾小學 3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