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藝,嚴 寧
(深圳市第五人民醫(yī)院口腔中心廣東深圳518000)
·齒科美容·
成年女性雙頜前突患者種植支抗矯治后鼻唇頦協(xié)調性分析
張藝,嚴寧
(深圳市第五人民醫(yī)院口腔中心廣東深圳518000)
目的:通過種植支抗矯治成年女性雙頜前突患者,分析矯治后患者鼻唇頦協(xié)調性。評價種植支抗矯治成年女性雙頜前突患者的治療效果。方法:選取使用拔牙后種植體支抗矯治雙頜前突成年女性患者15例,對治療前后的頭顱側位X線片進行測量分析,通過分析治療前后軟硬組織的變化,分析研究矯治后患者鼻唇頦協(xié)調性。結果:矯治后患者鼻唇角增大,上下唇厚度增加,相對于E線的突距減小,頦溝傾角和頦厚在治療后明顯增大和增厚,頦唇溝深度加深,與治療前相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頜骨間關系的無變化。矯治后患者鼻唇頦協(xié)調性改善,側貌線條趨于柔和。結論:在成年女性雙頜前突患者的矯治中,種植支抗的使用能改善鼻唇頦的協(xié)調性,使面部線條趨于柔和,從而達到滿意的矯治效果,但并不能使成人的頜骨產(chǎn)生根本性的改變。
雙頜前突;種植支抗;鼻-唇-頦
雙頜前突是廣東地區(qū)口腔正畸門診常見的一種錯牙合畸形,雙頜前突的主要特征:上下前牙前突,即口唇部突出或外翻,開唇露齒,頦部相對后縮,頦肌緊張;鼻唇頦關系不協(xié)調。對于這些情況患者要求急需改善審美的缺陷,正畸和正頜治療均可以提升面部的協(xié)調性,正畸治療可以矯正牙槽前突通過直立和內收前牙。而正頜治療通過改變部分頜骨的位置減少前突,兩種治療方法均可以減少面突度改善側貌。近年來,種植支抗的應用,解決了部分只有正頜才能治療的問題,傳統(tǒng)正畸治療比較關注是否達到中性咬合關系這個目標,在現(xiàn)代隨著觀念的轉變,是否能獲得協(xié)調美觀的軟組織側貌同樣重要。本研究旨在通過治療探討種植支抗下如何提高改善雙頜前突成年女性患者的鼻唇頦協(xié)調性。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3月~2012年12月深圳市第五人民醫(yī)院口腔醫(yī)學中心就診的15例成人女性安氏I類雙頜前突患者為研究對象,年齡19~32歲,平均22.5歲?;颊呒{入標準:上牙列輕度或無擁擠,上前牙無先天缺牙,上前牙唇傾,患者側面貌為凸面型;矯治為拔除雙側上下頜第一雙尖牙;MBT直絲弓矯治,種植支抗聯(lián)合滑動法關閉拔牙間隙?;颊咧委熐昂笈臄zX線頭顱側位片,記錄數(shù)據(jù)。
1.2材料
助攻式鈦合金種植支抗釘:直徑1.5mm,長度8mm(西安中邦公司)。MBT直絲弓托槽0.022"×0.028"英寸槽溝(3M Gemini公司,美國),0.019"×0.025"不銹鋼絲(Ormco公司,美國)彈性鏈圈,鎳鈦拉簧。
1.3治療過程
患者均在拔除上頜第一前磨牙后,常規(guī)排齊整平牙列,上頜第一磨牙粘結腭側橫腭桿加強支抗,防止上頜第一磨牙間的牙弓寬度變窄。選用西安中邦公司產(chǎn)種植支抗釘,規(guī)格:1.5mm×8mm。局部麻醉作用下,稍分離牙齦,于上下頜第二前磨牙與第一磨牙之間頰側,膜齦聯(lián)合處,在上頜與牙長軸呈45°,在下頜骨表面呈15°,植入種植支抗釘。1個月后在側切牙與尖牙之間放置牽引鉤,使用橡皮鏈或拉簧(力值為150~200g)加力,此后每月復診加力,直至間隙關閉。在此過程中,關閉間隙弓絲為0.019"×0.025"不銹鋼絲,為控根移動,部分病例使用適當搖椅弓。最后精細調整后結束矯治Hawley保持器進行保持。
1.4治療前后拍攝X線頭顱側位定位片,由同一醫(yī)生在一段連續(xù)的時間進行定點、描繪、測量X線頭影測量分析。
1.4.1硬組織測量項目:①SNA角:蝶鞍點-鼻根點-上牙槽座點角;②SNB角:蝶鞍點-鼻根點-下牙槽座點角;③ANB角:上牙槽座點-鼻根點-下牙槽座點角;④U1-SN:上、中切牙長軸與SN平面相交的下內角;⑤L1-MP:下、中切牙長軸與下頜平面相交之上內角。
1.4.2軟組織標志線及測量項目:①鼻唇角(NLA):鼻下點與鼻小柱點連線和鼻下點與上唇突點連線的前交角,代表上唇與鼻底的位置關系;②上唇厚(UL-U1):上唇突點至上、中切牙唇面的距離;③下唇厚(LL-L1):下唇突點至下、中切牙唇面的距離;E線:從鼻尖點至軟組織頦前點聯(lián)想的審美平面;④上唇突距(UL-E線):上唇突點至E線的垂直距離,代表上唇突度;⑤下唇突距(LL-E線):下唇突點至E線的垂直距離,代表下唇突度;⑥頦溝傾角(Pg'B'-FH):頦唇溝點B'與軟組織頦前點Pog'連線與FH平面相交所成的下后角;⑦頦軟組織厚度(Pog-Pog'):頦前點Pog點與軟組織頦前點Pog'點的水平距離;⑧頦唇溝深度:頦唇溝點到下唇突點和軟組織頦前點連線(Li-Pog')的距離。
圖1 頭影測量項目
1.5統(tǒng)計學分析
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13.0軟件包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經(jīng)方差齊性檢驗,用配對t檢驗分析矯治前、后的變化,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5例患者矯治結束后,前牙覆牙合,覆蓋基本正常,磨牙關系為中性,上下唇明顯內收,矯治后患者鼻唇頦協(xié)調性改善,側貌線條趨于柔和。治療前后X線頭影測量結果見表1。
本研究中病例矯治后上下前牙有明顯內收,隨之相應的上下唇的突度減小,鼻唇角增大,上下唇厚度增加,相對于E線的突距減小,頦溝傾角和頦厚在治療后明顯增大和增厚,頦唇溝深度加深,與治療前相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頜骨間關系的改變治療前后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治療前后頭影測量結果(x±s)
對于臨床上尋求就診的成人雙頜前突的患者,我們應著力于改善患者的前突面型和唇閉合功能,建立良好的咬合關系及協(xié)調的鼻唇頦關系。基于成人社會活動和對美觀的需求的因素,減數(shù)4個第一前磨牙配合種植支抗成為目前常用的治療手段。傳統(tǒng)正畸治療比較關注是否達到中性咬合關系這個目標,在現(xiàn)代隨著觀念的轉變,是否能獲得協(xié)調美觀的軟組織側貌同樣重要。目前,臨床正畸門診中,成人女性患者增多,那么在成人女性雙頜前突的患者的矯治中,如何獲得協(xié)調的鼻唇頦側貌是一個重要的命題。
3.1頜骨的變化
SNA、SNB、ANB角在治療后均無明顯變化,而U1-SN、L1-MP角在治療后明顯減小,與國內倪密等[1]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由于已過生長發(fā)育期,即使是使用種植支抗內收前牙并不能使成人的頜骨產(chǎn)生根本性的改變,只能引起上下頜骨的輕微變化。矯治后主要的變化來自于牙性改變,拔牙矯治只是單純靠前牙的內收的掩飾性治療來改善面型。但是在本研究中病例均為安氏I類雙頜前突患者,故在矯治中我們基本上是維持了磨牙的位置,并未使用種植支抗對上下磨牙作特別的壓低等干預治療,所以對于矯治中骨面型是否會隨著矯治的變化出現(xiàn)不同的結果我們需要進一步的驗證。
3.2鼻部的變化
治療后鼻唇角增大10.51°±1.80°,與治療前有顯著差異。國內外[2-3]普遍認為,對于成人內收上下切牙可以有效地使上下唇內收,同時隨著上唇的內收,鼻唇角、頦唇角會顯著增大,從而改善鼻唇頦的關系,改善患者的面型。但是隨著種植支抗下上前牙的內收,上頜前牙會趨于直立,為避免根尖在移動中超出牙槽骨,也為了避免過度直立使鼻孔出現(xiàn)外翻,對于在內收后期上前牙出現(xiàn)過于直立的患者,上頜弓絲需要加入適當搖椅或加正轉矩進行控制。
3.3唇部的變化
上唇厚UL-U1、下唇厚LL-L1在治療后厚度增加,上唇突距UL-E、下唇突距LL-E在治療后減小,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本研究發(fā)現(xiàn)隨著前牙的內收,上下唇厚度增加,由于上下唇肌肉緊張松解,原有的唇紅外翻消失,視覺效果上產(chǎn)生上下變薄而線條更加柔和。Weinstein[4]研究后認為,唇部軟組織是相對不可壓縮的組織,唇形態(tài)因牙齒移動或骨移動而發(fā)生的形態(tài)變化主要表現(xiàn)為軟組織的再次分布,而不是單純的突度減小。R.Christian Solem[5]通過對亞洲成年雙頜前突患者治療前后軟硬組織的CBCT三維掃描后,發(fā)現(xiàn)該類病例拔牙矯治后:上唇的內收集中在兩側鼻唇溝界內組織,下唇的內收集中在中線位置,向兩邊減小,越靠近頦前點軟組織的重新分布越明顯;矯治后唇部軟組織緊張松解形成了新的平衡。另一方面,在本研究中,針對部分鼻部高挺的患者我們并沒有過分追求前牙內收,在內收結束時選擇稍豐滿的唇部。毫無疑問,直面型一直是正畸醫(yī)生追求的目標,但是隨著時代和觀念的轉變,對于鼻部高挺的成年女性患者,稍豐滿的唇部使側貌線條更加協(xié)調。祖青等[6]通過觀察分析中國美貌女性頦部軟組織側貌的形態(tài)比例特征及相關性。結果表明,豐滿的唇部和略微前突的頦部可使美貌女性的側貌顯得更加柔和。另外,年齡的增加肌肉的松弛,稍豐滿的唇部有利于支撐面部而不顯過分衰老,有利于長期效果的保持。
3.4頦部的變化
頦溝傾角和頦厚在治療后明顯增大和增厚,頦唇溝深度加深,與治療前相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施潔君等[7]通過對中國人與白種人顱面形態(tài)比較,認為由于中國人的頦部相對于鼻根點明顯后縮,且鼻尖低,鼻底平坦,上唇前傾度大,致使其雙唇相對于鼻部和頦部明顯前突,造成中國人側貌較凸的印象?;裟鹊龋?]認為,通過內收前牙頦溝傾角增大可使頦部形態(tài)顯現(xiàn),從而改善頦部的軟組織側貌,使頦部形態(tài)恢復較和諧的曲線。在本研究中,在種植支抗的良好垂直向控制下,雖然治療后頦部硬組織的突度并沒有明顯增加,但由于上下前牙的內收、唇部的內收,使得頦前部軟組織緊張得以松解,頦部軟組織厚度增加,頦唇溝加深,頦部豐滿度增加,頦部的相對位置不再顯得過于后縮,唇頦關系獲得新的平衡,側貌形態(tài)呈現(xiàn)柔美的曲線。吳峰[9]通過對成年人頦部形態(tài)與正畸拔牙設計相關性的研究認為,頦部位置依靠正畸手段較難改變,而唇部突度則可通過牙的移動而發(fā)生變化,最終正畸治療通過協(xié)調患者顱面各軟硬組織結構而獲得相對正常的面型。
另外,成年女性患者對面部容貌的的審美存在年齡、種族、社會和文化心理背景等差異,正畸醫(yī)師在治療前需充分了解患者的容貌美標準,在矯治設計時結合患者的需要,從而可獲得患者對正畸療效更高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對于雙頜前突的成年女性,用減數(shù)種植支抗的治療方法能獲得良好側貌改善,對于沒有生長潛力的成年女性,針對不同的骨面型,不同軟組織厚度患者,如何獲得患者和醫(yī)師均滿意的協(xié)調的鼻唇頦側貌,仍需要我們進一步長期的研究。
[1]倪密,陳文靜.微種植體支抗治療雙頜前突患者前后顏面形態(tài)改變的研究[J].口腔醫(yī)學,2014,34(4):241-244.
[2]Kachiwala VA1,Kalha AS.Soft tissue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first premolar extractions in adult females[J].Aust Orthod J,2009,25(1):24-29.
[3]林銘,王大為.成人雙頜前突錯畸形患者拔牙正畸治療后顱面軟硬組織的變化[J].中華口腔醫(yī)學研究雜志(電子版),2009,3(4):424-429.
[4]Weinstein S,Harris EF Areher SY.Iip morphology and area change associated with surgical correction of mandibular prognathism[J].J Oral Rehab,1982,9(4):335-354.
[5]R.ChristianSolem,RichardMarasco.Three-dimensional soft-tissue and hard-tissue changes in the treatment of bimaxillary protrusion[J].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2013,144(2):218-228.
[6]祖青,米叢波,聶晶,等.中國美貌女性頦部軟組織形態(tài)的比例分析[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1,15(22):4065-4068
[7]施潔君,謝以岳.中國人與美國白種人顱面形態(tài)結構對比研究[J].口腔正畸學,1998,5(1):34.
[8]霍娜,段銀鐘,韓春,等.腭杠腭托聯(lián)合支抗矯治雙頜前突的臨床研究[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6,27(1):70-72.
[9]吳鋒,胡榮黨,倪振宇.成年人頦部形態(tài)與正畸拔牙設計相關性研究[J].口腔醫(yī)學研究,2012,28(7):730-733.
編輯/何志斌
Harmony of nose-lip-chin relationship in adult female patients of bimaxillary protrusion after orthodontic treatment with micro-implant anchorage
ZHANG Yi,YAN Ning
(Stomatology Center,Shenzhen 5thPeople's Hospital,Shenzhen 518001,Guangdong,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harmony of nose-lip-chin relationship and to examine the effect in adult female patients of bimaxillary protrusion after orthodontic treatment with micro-implant anchorage.Methods15 cases with bimaxillary protrusion,were treated with 4 first premolar extractions'followed by anterior retraction with micro-implant anchorage.The cephalometric film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measured and analyzed to explore the harmony of nose-lip-chin relationship.ResultsTh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NLA,UL-U1,LL-L1,Pg'B'-FH,Pog-Pog'and mentolabial sulcus depth increased,UL-E and LL-E decreased.The effect demonstr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pre-and post-treatment.b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xillary and mandible showed no significant changes.Patients'appearances and the harmony of nose-lip-chin relationship were all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fter the treatment.Conclusion Micro-implant might improve the facial profile and the harmony of nose-lip-chin relationship in adult female patients of bimaxillary protrusion,.b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xillary and mandible showed no significant changes.
bimaxillary protrusion;micro-implant anchorage;nose-lip-chin relationship
R783.5
A
1008-6455(2015)11-0067-04
2015-04-25
2015-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