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叻石子 圖+重慶飛虎探險隊
向下!
闖入“另一個世界”
文+大叻石子 圖+重慶飛虎探險隊
英文導讀: A team called Flying Tigers attracts our attention. They find kinds of caves in the city. We will follow them to explore these caves.
那是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那里的天空是硬邦邦的,那里的動物是白花花的;那里的墻壁綴滿星辰,那里的云彩凜冽如冰;那里的人用臀部走路,用雙手爬石梯;他們以恐懼充干糧,以黑暗作大衣——就連自拍,也真是只給自己看的。
左上頁圖:重慶飛虎探險隊是全國知名的一只探洞隊伍,同時也承擔著重慶洞穴救援的重任。
在加來道雄筆下有一種名叫二維蟲的生物,它們生活的世界是一個巨大的平面。在這個世界里,他們只能感知二維(東南西北),只會爬行,不會跳躍。它們無法想象二維之外的概念,例如上和下。在他們自己看來,整個世界乃至同伴們只是一條條或長或短單調(diào)枯燥的線段,直到一只好奇心爆棚的二維蟲突破這層平面成為像我們一樣的三維生物,回頭望去,才發(fā)現(xiàn)同伴們形態(tài)原來如此豐富多彩——菱形、五星、六邊形…….
重慶人大多認為對自己生活的世界了如指掌,我們從南岸來往渝中,或是從渝北來往江北,我們在汽車尾燈串成的紅色天際線后面百無聊賴,我們在名為街道的線條上勾勒著時光。我們以為自己足夠了解重慶,但事實上,我們只了解自己身處這個名為城市的平面而已。
當然,我們可以爬上高樓,在那里觀光、在那里工作、在那里生活,但那里面有著與城市平面同樣的物件,同樣的規(guī)則,想來高樓們不過是紙面上一個個或高或矮的褶皺;當然,我們也可以乘飛機飛向天空,你坐在綿軟的座椅上,喝著咖啡,眼前是一片被方寸玻璃限制的天空或者狹窄的甬道,你不能和萬米高空的寒氣接觸,你不能撫摸空中的飛鳥,更無法探出手去,攫取一片云彩——城市這副巨畫撕出一角來,載你竄到空中,紙片飄然落地,你依然拘在這個平面之中。
右下頁圖:離地越深,則奇特的巖石、鐘乳越多,這也是支撐不少探洞者一路向下的源動力。
于是只能向下!
當你觸碰著真實的泥土,斜踩著厚實的巖壁,從天坑、陷洞、崖縫深入地心,新的世界向你敞開大門。這地下世界并非想象中的鐵板一塊,而是由一個個“房間”和“過道”堆疊而成,數(shù)量之多,仿佛群山、地表都不過是層皮而已。
很少有一個地方像重慶這樣“千瘡百孔”:僅僅已發(fā)現(xiàn)的大型洞穴便有千處。若把這些洞穴視為一個個房間,那么為重慶洞穴作設(shè)計的家伙不是位藝術(shù)家便是個酒鬼,抑或兼而有之。這些“地下房屋”的形態(tài)最為繁多:平洞、 斜洞、豎井、漏斗、旱洞、水洞、冰洞、穿洞、懸掛洞、單層洞、多層洞等,凡是地質(zhì)學上有的,都沒有落下。洞與洞間的甬道連接也千奇百怪,廳堂狀、階梯狀、袋狀、桶狀不一而足。墻壁設(shè)計更是天馬行空,圓形、橢圓形、矩形、峽谷形、裂隙形等絕不重樣。同時,這位設(shè)計師想必相當土豪,鵝管、石旗、石花、石珊瑚這些在別的地方難得一見的裝飾,在這里卻被橫七豎八地海量鋪撒。
除了形態(tài)不一,“房間們”還各有功用。位于巴南區(qū)的東泉熱洞和渝北區(qū)統(tǒng)景的楊家洞,洞溫均達32 ℃,如此熱洞,全國僅有3個,這片洞穴也成為了遠近聞名的溫泉;位于巫溪紅池壩的夏冰洞,夏季結(jié)冰,冬季融化,成為附近居民的天然空調(diào)房;江津長沖地洞類似熱帶,建成了重慶第一個熱帶魚養(yǎng)殖場;北碚海底溝龍王洞,陰河落差極大,又成就了一個獨一無二的地下電站;六七十年代一大批國防工業(yè)從沿海遷來重慶,出于安全需要,廠房直接建設(shè)在統(tǒng)景感應洞、涪陵白濤洞、萬盛磨子洞、興隆洞內(nèi),至今仍有部分留存……
但這些已被發(fā)現(xiàn)的洞穴不過是重慶“地下王國”的冰山一角,據(jù)估計,重慶八成以上的洞穴依舊無人踏足。這些遺留下來的無主之地,吸引了大批酷愛冒險的探洞小組。他們從古籍、地質(zhì)推斷、當?shù)貍髡f等各種途徑探到洞穴的入口,全副武裝地下到洞底,勘測洞的全貌,圈子里不成文的規(guī)定:第一個完成全洞勘測的探洞小組就默認擁有了這個洞穴的命名權(quán)。
若是不求揚名,有的探洞小組也會將洞穴的位置小心保護起來秘而不宣,而這些秘密的“地下居室”,也就成為了探洞隊們的自由王國。起初,探洞隊各行其事,除了在專業(yè)平臺上交流分享一些經(jīng)驗和成就外,少有交集,但久而久之,隨著探洞人的增加,圈子內(nèi)部也逐漸分為兩派。
第一種俗稱技術(shù)派,他們追求勘測的樂趣,常常下到最深的地底,同時“領(lǐng)地”感很強,由于擔心大量人類活動對洞中生態(tài)的破壞,希望洞穴的秘密永遠被埋藏起來,十分享受探洞作為小眾活動的快感。第二種則是體驗派,他們更享受探洞過程中的體驗,相比勘測得來的珍貴數(shù)據(jù),垂直下降的快感,洞穴奇景帶給人的震撼,以及黑暗中的兄弟情誼,更令他們著迷。這一派大多秉承開放的態(tài)度,希望更多人領(lǐng)略到自己體會過的極限感受。那些流傳外間的洞穴靚照,大多出于此派之手。
技術(shù)派不滿體驗派對洞穴的宣傳,猶如擔心秘密花園被搶占的孩子,體驗派則不屑技術(shù)派的閉關(guān)自守,認為將洞穴屏蔽于公眾的視線之外是暴殄天物,洞穴愛好者們應該推動洞穴保護,但不應為了省事兒,直接斬掉人們欣賞它的自由。
兩派孰是孰非,作為外人,很難定義。一次偶然的機會,重慶資深探洞人多多向本刊記者透露了他作為體驗派的根本原因:“洞穴之美讓人不敢去遮掩?!边@激發(fā)了記者們的好奇,我們聯(lián)系到作為重慶體驗派探洞隊代表的飛虎隊。在這些專業(yè)隊員的帶領(lǐng)下,對重慶那些未向外界公開的洞穴進行一次深度探訪,這一次,本刊將刺穿城市平面,深入地底,以一個闖入者的視角,向讀者們發(fā)回來自“另一個世界”的獨家報道。上頁圖:擁有這些華麗地臺的“杯子洞”有小黃龍之稱。左下頁圖:在32盞LED燈的輝映下,這個巨大的洞腔顯得頗有外星球的不真實感。
右下頁圖:高空速降,也是探洞人的必修課之一。
Caves Underground and the Flying Tigers in Chong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