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幾年來,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各大院校在對大學生的培養(yǎng)方面不僅僅局限于對專業(yè)知識技能以及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yǎng),也更加關注于對大學生體育方面的培養(yǎng),從近幾年的形勢來看,體育教學在大學生的日常生活方面占有越來越大的比重,可以說,我國在大學生體育能力培養(yǎng)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驕人的成績,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大學生體育能力培養(yǎng)方面我們還有著一些不足,而如何改進這些不足是各大院校的老師、學生及家長都密切關注和思考的問題,在這樣的一個大的背景下,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應運而生,越來越多的學校和老師采取了這種有效的方式來提升大學生的體育能力及相關素養(yǎng),可以說這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方式,但是我國各大院校在應用的過程中還是出現(xiàn)了一些不足和缺陷,如何使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在大學體育能力培養(yǎng)方面發(fā)揮作用,首先我們應當做到的是充分的掌握和準確的分析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對大學生體育能力的影響。
【關鍵詞】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大學生;體育能力;影響;研究
隨著我國的教育水平的不斷提升,教育資源的不斷豐富,以及教學模式、教學方式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的大學教育水平和教學能力都得到了不斷的提高,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加入到了我國社會各方面建設中來,為我國的發(fā)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動力與活力,而體育教學作為培養(yǎng)大學生體育能力、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的一部分,經(jīng)過近幾年的教育改革之后,它的教育水平和教學模式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可以說,體育教學模式極大的提升了大學生對體育運動學習的熱愛,直接的提高和影響了大學生的體育能力,但是,我國一些大學在這種體育教學模式運用和使用的過程中還是不可避免的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如何進一步擴大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在我國的應用,首先我們要具體的分析它的影響。這將對我國相關領域的改革產(chǎn)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次研究抽取了本校不同專業(yè)的大一、大二、大三學生各100名,共計300名學生進行調查,其中150名學生使用了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進行體育學科的教學。他們參與的體育俱樂部共有五個,分別是羽毛球、游泳、健美操、排球、乒乓球、散打。另外150名學生采用了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的方法,我們將這150名采用俱樂部體育教學模式的學生與使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150名學生進行對比。
1.2 研究方法
我們在調查的過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的幾種調查方法,主要有文獻資料法、調查問卷法、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法、對比分析法。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體育俱樂部模式對大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的影響
在接受調查之前,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的大學生與接受體育俱樂部方式進行體育培訓的大學生在身體素質和體育素質方面并沒有任何的差異,在各自接受為期一個學期的培訓之后,我們設置了一下的幾個項目進行對比和評定,分別是立定跳遠,男子100米跑,1分鐘跳繩,男子引體向上,散打、攀巖等,從以上的幾個具有代表性的體育項目來看,經(jīng)過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進行培訓的學生的綜合成績遠遠高于使用傳統(tǒng)模式進行培訓的學生,綜合素質和體能方面都有著較大的優(yōu)勢,特別是在男子1000米跑和攀巖比賽的測試中,使用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學生體能素質以及運動能力都遠遠高于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學生。
2.2 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對學生自我鍛煉能力的影響
通過一個學期的體育培訓,我們發(fā)現(xiàn)的是,使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學生對于體育學習仍然不抱有太大的興趣,他們對于日常的體育教學抱有的往往是一種任務性的、被動式的學習,在這樣的一個情緒和心態(tài)下,他們的體育水平以及相關的技能并沒有很大的提高,一部分的學生甚至因為抱有為了考試而參加體育課程的學習而產(chǎn)生了一定的負面情緒和消極情緒,但是使用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學生卻較以往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改觀,他們不再將體育訓練當成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興趣愛好,自覺的參與到日常的體育訓練之中,這就使他們鍛煉和參與訓練的時間大大的增加了,并將體育鍛煉逐漸培養(yǎng)成為一種習慣,在這種習慣的控制下,由于體育鍛煉的時間不斷增多加上接受體育鍛煉的學生能有一個正確的良好的參與鍛煉的心態(tài),所以使用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學生在體能方面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遠遠超過于使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學生,更重要的是,他們在參與俱樂部的學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潛質和興趣愛好,有利于他們對自身潛質的進一步的挖掘。
2.3 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對大學生運動保健能力的影響
可以說,現(xiàn)在的大學生對于相關的體育保健能力的知識還十分的匱乏,這不僅僅因為我國現(xiàn)有的大學對相關層面不夠重視,更重要的是我國大學生對于體育素質的相關培養(yǎng)方面還不夠重視,即使是一些體育愛好者或者是體能較好的大學生仍然在體育素養(yǎng)的培訓方面有著較大程度的欠缺,我們知道,大學生保健能力的欠缺很容易導致他們在體育訓練或者是體育活動中受傷,嚴重者甚至有生命危險,在近幾年的大學生體育事故調查中,我們發(fā)現(xiàn)因為大學生保健能力或者是相關知識欠缺而造成的事故屢見不鮮,而如何避免類似事故的再次發(fā)生也成為了我們所重點思考的問題。經(jīng)過本次的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體育俱樂部的教學模式能夠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大學生的保健知識和保健能力,學生在參與俱樂部的培訓和交流的過程中能夠很好的提升自己的保健能力,并且提高了相關方面的學習主動性。大學生保健能力的提高將會對大學生體能素質的進一步的提升有極大的幫助。同時,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也會對相關的體育保健知識進行進一步的探究,這也能夠為我們現(xiàn)在已有的大學生體育保健知識提供更加豐富的素材和改進意見,使我們現(xiàn)在擁有的體育保健方面的知識得到進一步的改進和完善,更加服務于我們國家的大學生體育教育。
3 結語
相較于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模式,體育俱樂部的教學模式是一個值得我們進行推廣的,具有極大優(yōu)越性的教學模式,他在培養(yǎng)和提升大學生體育能力、體育素質方面具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與此同時,它也能進一步的提高大學生的自我保健能力,使其在進行體育鍛煉的過程中更好的保護自己,避免因為訓練不當而造成的傷害,使體育鍛煉真正的、完全的達到培養(yǎng)大學生體育素質,提高大學生體能方面上來,更為重要的是,它培養(yǎng)了大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習慣和素養(yǎng),為我國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均衡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楊柳.普通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組織形式的現(xiàn)狀與改革探析[D].湖南師范大學,2006.
[2]黃果,陸毅琛,常華軍,汪曉鳴.體育俱樂部教學改革與學校運動隊建設聯(lián)動實踐——以浙江萬里學院體育教學改革與校運動隊建設為例[J].當代體育科技,2011,03:57-58.
[3]劉華榮.獨立學院課外實施體育俱樂部對大學生體育能力影響的研究[D].長江大學,2012.
[4]劉建坤.我國普通高校開展體育教學俱樂部的現(xiàn)狀分析與運作模式構建[D].曲阜師范大學,2004.
[5]李旭龍,李潔,許國錦.北京師范大學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發(fā)展現(xiàn)狀與對策分析初探[J].科技信息,2009,36:587-589.
[6]宋忠良.高校實施“課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困境與對策[J].體育科技,2014,01:121-122.
作者簡介:
李興春(1978.3~ ),男,漢族,陜西西安人,軍事體育教育學士,講師,任職于裝甲兵工程學院軍體教研室,研究方向:軍事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