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君
摘 要:由于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模式的影響,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意識不強,由此導致了學生在學習的時候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不能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學習效率不高。本文主要分析了高中生物課堂參與度不高的具體體現(xiàn),提出提升生物課堂參與度的有效策略,希望對高中生物教學質量的提高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中生物;課堂教學;學生參與度;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9214(2015)10-0063-01
當今社會,知識增長和更新的速度極快,如果不想被社會淘汰,就必須要學會主動學習,終身學習。與此同時,高中教育已經(jīng)得到了普及,逐漸成為面向多數(shù)學生的大眾教育。在此基礎上,我國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開展并不斷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程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研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庇纱丝梢?,學生的參與度是課程改革的一個方向。
一、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參與度不高
通過調查以及實際教學觀察,目前學生參與度不高主要體現(xiàn)在:
(一)認知方面。學生對于較深層次知識的認知度不夠,而僅僅停留在較低的水平。具體表現(xiàn)在:多數(shù)學生不會主動對知識歸納總結、形成體系,通過采用死記硬背、題海戰(zhàn)術等來強行記憶知識點,而不會利用聯(lián)系的方式來學習和記憶。可見,學生沒有掌握學習生物的正確方法,更難以對知識理解和運用。
(二)情感方面。教師、學校、家長更多考慮的是考試成績,而忽略了學生學習生物興趣的培養(yǎng)。教師教學中過分強調知識點的記憶,而沒有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導致課堂教學缺乏樂趣。同時,家長、教師、學生過于看重考試成績,造成學生心理壓力增大,產(chǎn)生焦慮情緒。長期以來,會使得學生學習生物時缺乏自信心,甚至產(chǎn)生厭學情緒。
(三)行為方面。學生課堂表現(xiàn)不夠積極,主動發(fā)言較少,課外主動學習生物相關知識的情況較少,生物實驗動手能力不強,缺乏創(chuàng)造性思維。學生除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以外,很少積極主動學習生物學。
二、高中生物教學中提升學生參與度的策略
(一)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生物是一門與實際聯(lián)系非常緊密的學科。教師在進行課程設計的時候,應該注重利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例子,巧妙設疑,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好奇是孩子的天性,而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卻使得學生的好奇心慢慢退化。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更要珍惜學生的好奇心,使好奇心轉化為對生物學科的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旦學生對生物發(fā)生了興趣,他就會專注其中樂此不彼。新課標中指出:“高中生物學教學應從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正是要從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入手,使學生產(chǎn)生明顯的意識傾向和情感共鳴,為主動參與教學創(chuàng)造條件。
(二)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和諧的師生關系是開展教學工作的基礎。只有師生和睦相處、平等交流才能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教師要摒棄高高在上的觀念,應確立一種平等的、和諧的、友好的師生關系,充分尊重學生,關愛學生,將學生看成獨立完整的個體。利用課下時間,走到學生中去,與學生真誠的溝通,拉近老師與學生的距離,消除師生間的隔閡。只有學生接受老師,與老師交朋友,才能讓學生融入課堂,才能更好的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教學質量才能提高。
(三)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指導者、組織者、幫助者、參與者和合作者。同時確立以學生為本的思想?!苯處煈褜W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中心,讓學生充當教學活動的主角,而教師的各項活動都應該為學生服務。改變以前教師主宰課堂,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情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整個過程中主動學習。教師要搭建良好的參與性課堂氛圍,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教學目標和任務,開展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教學活動,以加深理解教學內容,例如:在生物教學中,多提供學生參與的機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表現(xiàn)自己,給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多思考,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四)多種教學方式融合,增強學生的參與度。教師在講授知識的時候要根據(jù)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的不同以及學生的接受知識情況,選擇多種教學方式,如討論法、自主學習法、提問法等與教師講解相結合使用,促進學生的思維活動,更能有效的提高學生學習知識的參與度。教師要在教學中不斷積累經(jīng)驗,那些知識點與那種教學模式配合效果更好,應在以后再嘗試使用。
(五)優(yōu)化語言表達。同樣的知識點采用不同的語言表達,對于學生的接受可能產(chǎn)生不同的效果。教師在教學中要盡量使用簡單易懂、幽默的語言,輔以生動的例子,使得課堂趣味性增強,營造輕松的課堂氣氛,學生會更樂于參與到課堂中。同時,簡潔、清晰的語言表述能夠使學生準確理解教師的意圖,迅速對教師傳遞的信息作出反應。
(六)利用信息化教學,保持學生參與的新鮮感。生物教學中,許多內容較為抽象,許多實驗無法在課堂上直接展示。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或利用網(wǎng)絡等手段,通過視頻、音頻、圖片等形式,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變抽象為形象、具體,利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也能保持學生參與的新鮮感。
高中生物課堂學生參與度低是影響課堂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分析和研究高中生物課堂學生的參與度有一定的實際意義。
(作者單位:聊城市第三中學)
參考文獻:
[1]曾琦.學生課堂參與現(xiàn)狀分析及教育對策——對學生主體參與觀的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3,23(8):42-45.
[2]張雪梅.高中生物教學中促進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策略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1.
[3]崔鴻,鄭曉蕙.新理念生物教學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4]童英玲.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主動學習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3.
[5]曾繁薇.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學生參與度的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