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忠輝
摘 要:小學教育是非常關鍵的基礎性教育,因而也起著至關重要的基礎性作用。英國是全球最早的工業(yè)化國家,在當今世界的影響力亦不容忽略,其教育也有著自身的特點,它的小學教育特色鮮明,其中很多方面對我國小學教育的發(fā)展有不少啟示。
關鍵詞:英國;小學教育;全納教育
中圖分類號:G4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9214(2015)10-0020-02
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當今時代,各國的激烈競爭終歸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培育理應從小開始。小學階段是個體獲取知識、提升能力的初始時期,同時也是他們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時期,其重要性無須言說。隨著中國綜合實力的不斷提升,對基礎教育的關注度亦越趨聚焦。盡管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突破,但我們依然應以謙虛的姿態(tài)合理借鑒國外的優(yōu)秀教育思想與經驗。在此,筆者簡要闡述英國小學教育的一些特點以及給我國帶來的對應啟示。
一、全納教育理念
教育公平是一種美好的教育境界,也是一種完滿的教育價值追尋,它是社會公平的基本構成部分,也是通往社會公平的奠基之石。所有生命體生存于世本該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權,任何妨礙這一權利落腳的阻撓都應義無反顧地排斥和拒絕。全納教育開辟了一個嶄新且明晰的視野以供我們更加深刻理解教育公平這一重要議題。全納教育是把全體孩子視作學校的一份子,不拋棄、不放棄任何個體的理想理念。英國是踐行全納教育理念較早的發(fā)達國家之一,并且它也貫徹得比較到位,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早在1976年的教育法中的一條就指出要讓身體有殘疾的孩子在普通學校享受同等的受教育權,1993年教育法明確指出每所學校務必制定針對特殊兒童的教育政策,之后又陸續(xù)出臺了不少教育法案推動了這一理念的發(fā)展進程。在當代英國的有些郡和地區(qū),其人口結構較為復雜,在面對不同種族與民族以及隨之附帶的不少區(qū)別的情境下,英國當局堅守全納教育這一理念,構建優(yōu)良的學習氛圍與環(huán)境,以保證難民、移民、少數民族等的子女、國內隨遷兒童、殘疾兒童等都能平等地接受教育,不分貴賤貧富地公平錄取。其實在英國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都是支持全納教育的,該理念在英國已成為一個專門的研究課題和方向,同時英國眾多的教育學者與專家從本國不同地區(qū)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進行全納學校的科學研討,這使全納教育能夠朝著事先預想的目標邁進。當然英國政府也是相當關注弱勢群體的生存與生活,另外,優(yōu)異的評估、安置體系為有特殊需要的兒童提供了堅實保障。其實個體本應平等地享受當下的一切,無論是法律權力,還是政治權力,抑或是其他權力及所應承擔的義務等等都應平等享有。并不僅僅是因為在憲法中可以找到它們的蹤影,更重要的是它完全符合人類的良知與價值取向。而在我國,教育不公平隨處可見,如教育機會不平等、教育過程不均等等等。在這一點上我們要向英國學習,應全面貫徹全納教育理念。我國倡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事實上教育公平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因此,我們更應重視教育公平與全納教育的價值和意義。
二、非常重視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對小學生良好道德行為習慣與健全人格的形成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價值,也與一個國家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關,它是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工作,也是他們自身形成正確人生觀、世界觀的基礎。小學階段是學生身心都處于快速發(fā)展的時期,他們對事物的分辨能力顯得相對缺乏,而當今社會的各種不利因素與現象又經常浮現于小學生的視野,因此,加強小學生的道德教育顯得刻不容緩。英國的小學教育十分重視學生道德素養(yǎng)的提高,從英國2008年9月份執(zhí)行的新課程標準就可以看出,它的道德教育目標比較重視小學生道德素質的養(yǎng)成;重視傳統教育與宗教知識的傳承;注重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的培育;重視學生公民素養(yǎng)與人際關系的塑造;注重自由主義價值觀的傳遞;也很重視對他們良好心理素質與完整個性的培養(yǎng)。首先它的德育開展主要是通過各學科教學實現的,這種滲透式的道德教育方法往往更容易為學生所接受,而我國的不少小學教師在進行道德教育時只是照本宣科、強行灌輸,這都不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調動,課堂氣氛也變得沉悶、死寂,自然不會有好的教學效果。然后英國公民教育的課程目標更加注重學生個體的身心全面發(fā)展,而我國則較傾向于政治與社會穩(wěn)定,當然一個國家的政治與穩(wěn)定確實十分重要,但也應兼顧學生個人的綜合素質,在這些方面我們應根據本國的實際情況借鑒英國的有益經驗。第三,整體而言,英國教師的道德涵養(yǎng)更高,他們有很強的責任心,其敬業(yè)精神相當可貴,他們能夠以身垂范,能夠成為學生遵從的良好典型,在師生關系上也顯得更加民主、平等,教師更懂得尊重學生。反觀我國,師德建設似乎還有一段相當長的路要走,有一部分教師,尤其是農村地區(qū)的教師不顧學生的尊嚴動不動開口就是“沒出息”、“你傻啊”等俗不可耐的話語,對學生暴力相向的事情時有發(fā)生,甚至時常聽到有些教師做出難于啟齒、嚴重敗壞師德的無恥事件。教師本是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崇高使者,而這一系列不斷重演的悲劇性事件卻玷污了教師職業(yè)的神圣內涵,這值得我們深刻反思。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我國的小學教育受到高考這一指揮棒的左右,無論是學校還是家庭都難以逃離應試教育的痕跡,所以學校也相對忽視學生道德素質的培養(yǎng),就算很多小學的德育工作者想搞好自己學校的德育工作,也很難建立起良好的德育家校聯系,因為在很多家長眼里,孩子的文化學習成績才是最重要的,至于能不能夠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似乎顯得不是那么重要,所以也就有了“五加二等于零”這樣的后果出現。而英國是一個有著紳士風度傳統的國家,教師與家長都為人隨和、彬彬有禮,一言一行都洋溢著高尚的人格魅力與道德修養(yǎng)。這些優(yōu)良的品格都值得我們學習。
三、寬松的學習氛圍
英國的小學生都是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度過自己的小學時光的。他們呆在學校的時間是大約上午九點到下午三點,私立學校的時間要稍微長些,上課以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比較常見,課堂氣氛溫馨、自由,相對我國來說更隨意,當然他們的隨意并不是無節(jié)制的,而是建立在和諧、尊重的基礎之上。除了上課外,學校經常會組織各種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歡聲笑語遍布整個校園。在家里面他們的母親也會騰出不少時間來陪他們,一起在操作各類玩具的嬉戲聲中度過。另外,他們幾乎沒有什么家庭作業(yè)。而我國的小學生卻是在緊張、忙碌的情境中熬過的。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背景下,小學生學業(yè)負擔過重是一個普遍的現象。他們在教室里都是正襟危坐,課堂教學機械呆板,填鴨式現象嚴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被輕視,家庭作業(yè)繁多,超出了教育行政部門規(guī)定的作業(yè)時間標準。在功利主義價值取向的影響下,一到周末及寒暑假等其他節(jié)日,不少家長就把自己的小孩送到各種類型的培訓補習學校繼續(xù)“深造”,擁有自由支配的時間對他們來說顯得如此奢侈和可貴。這些現象表明小學生并未被當作真正的人來對待,緊接著他們的厭學情緒與各種心理問題逐漸凸顯,這將嚴重影響他們身心全面和諧發(fā)展。在他們的時間與空間都被嚴格規(guī)劃的境地下,這些被物化的個體難免讓人痛心和憐憫。童年本該是美好而又值得回味的,但我國很多小學生的童年似乎被陰暗、荒涼的沙漠所埋葬,灰色的童年記憶與他們形影不離,這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英國在這一方面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的小學教師和家長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還孩子一個無憂無慮、輕松愉快、自由自在的美好童年。endprint
四、充分的教育財政投入
英國對小學教育的財政投入是很充分的。簡單回顧一下其基礎教育的財政法案,早在1833年,英國就通過了《教育補助金法案》,這一法案是其教育財政制度的起點。1918年,英國通過了《費舍法案》,該法案達成了小學教育免費的目標。后面又出臺了一些法案都是關注教育投入與公平的。從這一系列教育法案就可以看出英國是一個非常強調立法的國家,其具體的經費實施方案都有健全的投入法案作保障。中央政府和地方當局是英國小學教育經費來源的兩個組成部分,但主要經費來源是中央政府。從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開始,英國就非常重視小學教育的投入,這些年它的教育經費也是一直占到其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五以上,全球各國每年的教育財政投入占其國內生產總值的平均比例也大約是百分之四點五,而我國截止到2008年,沒有哪一年達到百分之四。并且在我國,小學教育經費的主要承擔方是縣級政府,由于不少縣級地區(qū)經濟不景氣,這就直接導致教育經費的供給。且不少縣級政府只顧及自己的政績,把資金投入到效益低下的面子項目上,這種可悲的舉措也給教育經費的供應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事實上教育財政投入是十分重要的戰(zhàn)略性投資,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而英國百分之七十五甚至更多的小學教育經費均由中央政府承擔,這給學校教育經費的獲得提供了強有力的后盾。其實教育的重要性不需要過多闡釋,是否注重教育事業(yè)的財政投入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于此,我們也要吸取一些教訓,首先,我們要完善立法來加大對小學教育的財政投入。其次,要提高對小學教育的投入比重。第三,可以將教育財政投入的重心上移,同時要加大對經濟落后地區(qū)的小學教育投入,以此來促進全國小學教育的平衡發(fā)展。最后,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中央政府和省級政府也要加大對小學教育的轉移支付程度。
五、十分注重個性化教育
個性化教育在英國發(fā)展得比較早,我們可以追溯到其導師制,在19世紀,牛津大學就實施了這一教育制度。導師制主要是指導師給予學生個別化的引領,著眼于學生個性的不同,能夠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的制度。1921年尼爾創(chuàng)辦了夏山學校,這所學校被人們稱譽為“最富人性化的快樂學?!?,它的教育目標是適應兒童的個別化需求以及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的意識與能力,其辦學理念為應讓學校適應每一位學生。20世紀80年代以來,替代性學校在英國開始出現。重視教育個性化是其顯著特征,它注重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另外,英國制定了一系列傾向于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教育政策與措施,比如1999年的城市教育優(yōu)異計劃、2003年的《卓越與快樂》、2007年的《2020愿景:2020年教與學評議組的報告》等等。雖然我國在新課改的推動下也開始更加關注個性化教育,但受傳統教學觀念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的個性化教育依然存在不少問題,比如,很多小學教師并未樹立個性化教育的理念,出于各種原因,為了學生能夠取得一個更好的分數,他們并未真正把學生作為一個有獨立個性的活生生的人來對待,而是把他們作為一模一樣的“機器”在生產;在灌輸式教學依然橫行的情況下,課堂毫無生機,學生的個性沒有展示的余地;有些教師的責任心不強,只是為了教學而教學,絲毫不顧及學生的感受,更別提所謂的個性化教學。在這一方面我們確實要向英國學習,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應始終牢記個性化教學并將其付諸實踐。
六、結語
除了以上這些特點外,英國的小學教育還有不少東西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在此,筆者不做過多闡述。
(作者單位: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參考文獻:
[1]王俊.英國全納教育研究—對我國隨班就讀教改試驗的啟示[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2.
[2]劉陶甄.中英小學道德教育比較研究[D].齊齊哈爾:齊齊哈爾大學,2014.
[3]易秋莎.中英兩國中小學德育課程比較研究[D].武漢:武漢紡織大學,2012.
[4]施祖毅.英國中小學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4.
[5]蔣丹.英國基礎教育財政投入政策折射出的教育公平理念及啟示[J].教育與經濟,2009.
[6]周煜琳.“以縣為主”體制下的義務教育財政投入問題研究—以四川省雙流縣和中江縣為例比較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11.
[7]田燕.英美日個性化教育比較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2.
[8]戴銅.英國小學教育的特點和啟示(上)[J].小學教學參考,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