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念珠
【適用話題】健康 不為物質所累 財富觀
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依然耳聰目明、行動利索、精神矍鑠。有記者采訪,希望老人透露自己的長壽秘訣。他本以為老人會回答早、中、晚飯都吃些什么,平日都做哪些運動,等等。沒想到,老人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起自己當初在農村人民公社里掙工分的事情,絲毫沒提及什么長壽秘訣。老人給的回復不是自己想要的,記者有些郁悶,準備走人。老人一把就拉住記者的手,說:“小伙子,記得,別掙那么多工分!”
記者的好奇心一下子又冒出來:老人反復說工分之事,難道有什么特殊的含義?他坐在老人身邊細聽,果然大有裨益。
老人給記者講的是1965年他們生產隊里的事情。
“那一年,我們生產隊大豐收,我30多歲,是一個壯勞力,掙了整整4500個工分。分糧的時候,我分到了4000多斤糧食。我家就我一個人,怎么吃、怎么撐,一年也只能吃1500斤左右,頂多頂多,2000斤上不了。我預估一年之后糧食還能剩下一多半,于是想著提前把這一多半的糧食賣掉換成錢。我要把糧食換成錢,需要把它們從村里送到公社糧站去,那得走40里山路。我每天挑100斤糧食,走40里山路,然后到公社糧站換錢。當時,100斤糧食是賣8塊3毛錢。二十多天下來,我換到了近200塊錢,可錢到手的同時我也累倒了,連著休息了十多天才恢復過來?!?/p>
說到這里,老人話頭一轉:“我兒子、孫子一直搞不明白,我明明出生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卻為啥對金錢滿不在乎,財富觀那么淡薄。他們不知道,1965年對我而言是一個深刻的體會。任何物質超過你的需求,都是沒用的。你還得處理它,累;處理不當,更累。要我說,工分掙得夠吃就行,小伙子,你說我說的對不對?”
記者拼命點頭。那一刻,他突然明白老人為何一開始就反復強調“工分”這兩個字,也找到了老人長壽的真正秘訣。人們最大的財富,是生命,是健康。要想用生命和健康換成物質財富很容易,可倒過來,想把金錢換成生命和健康卻很困難。
【素材分析】年近九旬的老人長壽的秘訣,是能夠拒絕物質財富的誘惑,懂得生命和健康的可貴,然而世間懂此真諦者又有幾人?人生一世,有些東西可以失而復得,有些東西一旦失去就很難逆轉。過度的物質欲求損害健康,是短視的行為。過多的物質財富,也會成為負累。
【速用名言】
1.健康是人生第一財富。
——美國思想家 愛默生
2.君子寡欲則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則能謹身節(jié)用,遠罪豐家。
——北宋政治家 司馬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