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文
圍棋被公認為世上最復雜精深的智力游戲,博弈過程中的運籌帷幄、深思熟慮、沉穩(wěn)冷靜和攻守兼?zhèn)涞葢?zhàn)略手法,也適用于做人處事與商道上!
掌握圍棋之道,就能在競爭激烈的商場、人事復雜的職場,從容應對、自信縱橫。
倘若《孫子兵法》是商企界的戰(zhàn)略寶典,那近年風氣愈來愈盛的圍棋,則是新生代縱橫職場的生存秘笈。在博弈的培訓過程中,提前培養(yǎng)應對人生考驗的條件,鍛煉職場新人所欠缺的冷靜、抗壓、想象與創(chuàng)新能力,更是一門不可或缺的“挫折教育”。
做人處事、職場之道、商企經(jīng)營,就在一尺四方的圍棋盤上,簡單的黑白、復雜的變幻,所謂棋如人生、人生如棋,只要悟出其道,從商企領導人、主管級、發(fā)展如日中天的打工族或創(chuàng)業(yè)者,乃至社會新人,就能預先做好準備,兵來將擋、處變不驚、臨危不亂、成就大將之業(yè)。
人生鍛煉
中國業(yè)余六段圍棋手劉駱生說:“學習圍棋的人,在不同的年齡層有不同的收獲,也是不同階段的人生鍛煉?!边@門在唐代之后才有固定形式和規(guī)則的智力游戲,往后更發(fā)展到人格修養(yǎng)、待人處事及文化內(nèi)涵等層面的提升。
能力上,圍棋能訓練一個人的觀察能力、空間想象能力、計算能力、挫折教育、決斷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做人處事上,圍棋能鍛煉一個人深思熟慮、腳踏實地、不急功好利、審時度勢、知己知彼、應對挫折和考驗,不會半途而廢輕言放棄。
觀察能力
對圍棋一無所知的局外人,即使是成年人,眼中所見只有密密麻麻的棋盤和棋子,眼花繚亂,但對一個局內(nèi)人而言,即使是年幼孩童,卻是條理分明,清清楚楚。對于每一盤棋的格局、雙方的布陣和走勢,都能看出一個所以然。
劉駱生說,圍棋和其他棋類游戲最大的不同就是圍棋的語言很直觀,即使兩個人之間沒有共通的語言,但只要通過擺圖形的方式,也能教會一個小孩下圍棋,教會一個外國人看圍棋。
觀察能力、洞悉能力,在需要察言觀色、謹言慎行的職場上,能避免許多不必要的問題或麻煩,處理工作也不會粗心大意、忽略細節(jié)。這對于職場新人或“老鳥”都一樣重要。
計算能力
圍棋是你走一步、我走一步的斗智博弈,觀察對方的棋路及潛伏的后著,設法破壞對方的意圖,并且給對方不斷制造障礙或打擊,提升自己的決策方案。整個過程就是一種計算能力的鍛煉和提升。
創(chuàng)新能力
有一句關(guān)于圍棋的形容——千古無同局。說的是不論下多少盤棋,即使是同樣的博弈雙方,也不會出現(xiàn)一盤相同的棋,即使下了千年之久,迄今依然沒有一模一樣的棋局。
每一盤棋,都面臨新的問題、新的考驗,博弈雙方必須不斷思考新的方法,應對對方所制造的障礙,并且不斷想出新的招數(shù),擊敗對手。這就是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
空間想象
圍棋不是跟著對手的棋路進攻,更不是走一步看一步,而是盡量掌握先機、掌控局勢、謀劃布局。下棋者不能在棋盤上“試招”,只能在腦中想象整個棋局。
所以,每個棋手的腦中都有一個棋盤,然后就在那個空間棋盤上,想好怎么下每一步棋,想好接下來的幾步棋,才把棋子放到真實的棋盤上,不能改變。
挫折教育
一個人要成為拳擊手之前,首先要學會挨打,鍛煉過人的抗擊打能力,才能提升戰(zhàn)斗力,成為打不倒的強者。圍棋不用受皮肉之苦,但同樣需要“挨打”,即不斷輸棋,在失敗中積累經(jīng)驗,磨練抗挫折的能力,以頑強意志和足夠的經(jīng)驗,成為強者、勝者。
時下年輕新生代,在優(yōu)越生活及寵愛中成長,抗壓力和承受力薄弱,被喻為不堪一擊的“草莓族”,進入社會后,難以適應職場及生活壓力。其中一項主因,就是過度保護,鮮有或沒有受過挫折。
決斷能力
下圍棋時,旁人不能伸出援手。下棋者只能自己決定,要走哪一步棋,要選擇什么方案。這個過程,就是關(guān)于決斷能力的鍛煉。
深思熟慮
圍棋講究布局,下棋過程強調(diào)“走一步、看三步”,步步為營,衡量局勢及制定策略后,才決定落子的交叉點,同時想好接下來的三步棋路。套用在人生、職場、商場,都是同一個道理——重在深思熟慮,貴在眼光長遠、謀劃周詳。
在決定做一件事或落實一項方案之前,會比別人考慮得更多,想得更長遠,降低可能面對的風險和變化,甚至應對方案,從而增加把握和成功率。換言之,就是降低沖動壞事或制造問題的風險,減少不必要的挫折和失敗。
換個角度討論,一些“成功人士”或“偉人名言”,則鼓勵人們不要想太多,應該要有冒險的精神和勇氣。對此,劉駱生坦言說兩者都有其道理,也是當事人的經(jīng)歷所得,但他認為“深思熟慮可能會失去一些機會,但比起一氣之下的沖動魯莽,深思熟慮會好一些”。
以前普遍強調(diào)“腳踏實地”,現(xiàn)代人則追求“快速成功”。在圍棋的世界,“積小勝為大勝”是不變的道理。詮釋在職場人生,即“每一件小成果,最后積累成一個大成果”。
再厲害的圍棋手,也不可能一下就擊敗對手,都是一步一步棋走,經(jīng)過一番對弈搏殺,有進有退、有攻有守,直到分出勝負。
人生如棋、棋如人生,要想一下就擊潰對方,一舉獲勝,這樣一步登天的事,在現(xiàn)實中幾乎是不存在的。
韌性磨練
這樣一個過程,除了讓一個人學習腳踏實地,一步一步來,也學習韌性堅持,不論面對什么考驗,都要有始有終,不能受到一點挫折就放棄,而是不斷積累經(jīng)驗,從挫折中學習。
但是,堅持到底不是固步自封毫無轉(zhuǎn)彎,也不是每一件事努力就一定有結(jié)果。
《棋經(jīng)舍戰(zhàn)篇》有云:“與其戀子以求生,不若棄之而取勢,與其無事而強行,不若因之而自補”——當一種方法行不通,就嘗試另一項方案,路不轉(zhuǎn)人轉(zhuǎn)。世事無絕對,以退為進,也許柳暗花明又一村。
圍棋十訣
職場如戰(zhàn)場,棋道即商道,將戰(zhàn)場商道濃縮在一尺四方的圍棋盤上,身為一方統(tǒng)帥的自己,就在棋盤上分析形勢,調(diào)兵遣將,擺陣布局,或步步進攻或故布疑陣,攻守兼?zhèn)洌l能掌控局勢,沉著堅持到最后,誰就是贏家。
劉駱生曾經(jīng)發(fā)表過題為《圍棋和經(jīng)商之道》的演說,分析圍棋哲學如何幫助企業(yè)領導經(jīng)營成功,并且留住人才,掌握穩(wěn)定的發(fā)展優(yōu)勢,保持競爭力。
中國有《圍棋十訣》——不得貪勝、入界宜緩、攻彼顧我、棄子爭先、舍小就大、逢危須棄、慎勿輕速、動須相應、彼強自保、勢孤取和,套用到今時今日的人生戰(zhàn)場,都是一名成功者所具備的條件和能耐。簡單綜述就是冷靜沉著、能屈能伸、留人余地、和而不同。下棋最忌沖動莽撞,做人做事亦然,應盡可能多了解情況,掌握所有的數(shù)據(jù),不匆忙下決斷。身為運籌帷幄的領導人,要想縱橫商場,甚至成為叱咤風云的人物,更要深諳“入界宜緩”的道理。
不貪得勝
此外,具有一定水平和經(jīng)驗的圍棋手也都深知“貪不得勝”的道理。中國華為通訊資訊公司可作為“貪不得勝”的詮釋。老板創(chuàng)造價值數(shù)千億的華為,但他的股權(quán)卻一直保持在1.44%,將大部分的財富分給手下員工。我覺得作為一個集團的領導人,他明白“財聚人散,財散人聚”的道理,因此沒有貪心地占據(jù)所有財富,而是合理地分給所有人,因此擁有一支很好的隊伍。
圍棋也強調(diào)“善敗者不亂”,意即一個人預先有了失敗的準備,當打擊來到時,就不會陣腳大亂。
我覺得對一個成熟的企業(yè)家來說,倘若不善于應對失敗,當面對問題或打擊時,就很容易自亂陣腳,最后一敗涂地。美國一位鋼鐵企業(yè)家,在鋼鐵廠剛剛建好時,聽說煉鋼技術(shù)又有新的發(fā)展,一般人往往會不知所措,但這位企業(yè)家卻做好虧本的心理準備,毅然決定將剛建好的所有設備拆掉,直接引進新的設備。這個決定確實讓他損失了很大筆錢,但長遠的發(fā)展卻讓他獲利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