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兵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發(fā)展小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培養(yǎng)小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主要平臺。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過程中,豐富、多樣化的課程資源,是提升小學生綜合實踐學習效果的基礎?!缎W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提出:加大對校內外各種綜合實踐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挖掘,需要充分發(fā)揮教師與學生的積極性,做好對學校圖書館、科技館、周邊農田、科研院所等資源的利用與整合。因此,加大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成為當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本文結合小學綜合實踐的教學工作,就小學綜合實踐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展開了實踐層面的研究,以期為豐富小學綜合實踐課程資源,提供有益的參考。
一、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開發(fā)與挖掘的原則
1.合意性原則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題的設置,需要在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發(fā)展與需求的基礎上提出。在追求小學綜合實踐課程教學效益的基礎上,按照小學綜合實踐教學的規(guī)律,更好地凸顯小學生在綜合實踐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與興趣提升。如在我執(zhí)教的《灌南河道水質調查》這一綜合實踐主題教學中,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調研能力,教師可以通過選取灌河、鹽河等河道,安排學生與家長、教師帶領等方式進行河道水質的調查。通過開展調查活動,激發(fā)小學生綜合實踐學習與探究操作的能力,幫助小學生更好地認識到水質健康對人們生產、生活的重要性,從而為小學生環(huán)保意識的培養(yǎng)打下堅實基礎。
2.優(yōu)化性原則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優(yōu)化,是提升課堂教學效益的基礎。因此,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整合的過程中,需要加大對綜合實踐課程資源效益的優(yōu)化、課程資源內容的優(yōu)化。優(yōu)化的目的是為了提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與學生發(fā)展的相關性與密切性,以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培養(yǎng)為目標,優(yōu)化綜合實踐課程的組織目標、實施方式、評價方式。從小學綜合實踐課程資源的主題需要入手,將學生樂于接受的課程資源內容、教學方法等落實到課堂教學中,以此來提升小學綜合實踐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3.整合性原則
整合性原則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展的一個重要原則之一,指的是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以現有的綜合實踐活動內容、活動場地、活動條件等為依托,做好對現有課程資源的整合、利用、提升。有效地整合與創(chuàng)新,是激發(fā)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學習興趣,促進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效益提升的關鍵所在。因此,教師在整合的過程中,需要從課程資源的內容、目標、使用方法、創(chuàng)新思路等方面進行整合。
二、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挖掘的內容與方法
學校在開展關于勞動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過程中,教師通過組織學生在校園內觀察不同種類的花卉等植物,幫助小學生全面了解學校的植物品種類型與生長習性。在此基礎上,教師結合學生對植物的認識,通過組織學生深入家庭周邊的公園等觀察植物的種類、特征,并安排學生做好記錄。這兩步完成以后,教師就可以安排學生自己或者與家長一起來種植某種喜歡的植物,讓學生在勞動的過程中體會綜合實踐學習的魅力。
1.注重小學生的自主探究,傳授活動開展的方法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為一門以發(fā)展學生能力、培養(yǎng)學生實踐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通過科學的組織方式,安排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自主探究與小組合作,積極開展綜合實踐學習活動。在小學階段,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自主探究主要是通過查閱資料、實地觀察、調查訪談等方式實現的。小學階段的自主探究主要以培養(yǎng)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興趣和認知水平為目的。
2.依托社區(qū)來挖掘豐富的實踐資源
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展的過程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題的設置,需要在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發(fā)展與需求的基礎上提出。在追求小學綜合實踐課程教學效益的基礎上,按照小學綜合實踐教學的規(guī)律,更好地凸顯小學生在綜合實踐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與興趣提升。社區(qū)資源作為小學生身邊最常見、最便利的綜合實踐課程資源,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綜合實踐,參與社會實踐,在實踐過程中獲得學習經驗、實踐能力的發(fā)展,不斷提升學生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節(jié)水意識等。社區(qū)的廣場、家庭、人文、物質環(huán)境都是小學綜合實踐課程的資源,教師要通過最大限度地開發(fā)與利用,為小學綜合實踐教學提供多樣化的素材。
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為了更好地借助學生周邊的現代生活設施,提升綜合實踐資源開發(fā)的生活化程度,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周邊的超市,開展我的消費觀等實踐活動。在活動安排上,教師以安全為底線,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與家長等一起去超市了解人們的消費觀念、消費特點、超市的經營特點等。利用這種生活化的教學資源,促進學生綜合實踐操作能力的提升。
3.家校合力共促小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發(fā)展
對小學生來說,學生的感性認識是小學時期的主要特征之一。因此,在小學綜合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能力發(fā)展需求,以現有的課程資源為基礎,通過不斷挖掘社區(qū)的綜合實踐資源,來提升小學綜合實踐教學的開放性、實踐性與綜合性。這種開發(fā)式的學校與社區(qū)綜合實踐教育,能夠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與學習的主動性。在學校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所舉辦、開展的各種綜合實踐教學,既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也需要借助家庭、學校的合力,來提升綜合實踐教學與學生家長之間的溝通交流。在溝通交流的過程中,學校綜合實踐教育也能夠對學生家長與學生的家庭生活方式產生積極的影響,從而為進一步提升小學綜合實踐教學的效益,提供更多的路徑。
綜上所述,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開展的過程中,學校、社區(qū)、家庭以及社會等所蘊藏的綜合實踐活動資源是豐富的、無窮的。因此,學校在開展綜合實踐教學的過程中,要以學生的主體發(fā)展為目標,結合綜合實踐教學需求、校本教材研發(fā)的需要等,就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制定科學合理的措施。為更好地提升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效果,應多方合力,從而實現課程資源對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