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昌
學校文化是學校的核心競爭力。加強學校文化建設,創(chuàng)建具有獨特品質魅力的學校文化,是提升教育內涵的重要方面。學校文化是土壤,孕育著學校精神;學校文化是根基,生長著學校特色;學校文化是力量,提升著學校品質。用文化引領教育,用文化經營學校,是一所學校走向成功的基本策略。我校在文化立校方面做了一些積極探索,形成了“三尋三求”的學校文化建設路徑。
一、尋查薄弱環(huán)節(jié),對癥下藥求發(fā)展
在學校文化建設過程中,首先要對照和學習先進學校的辦學經驗,取長補短,審視反思和尋查薄弱環(huán)節(jié),查漏補缺。我們在審視反思中真切感受到存在如下不足和差距:
1.對學校文化建設的認識還不到位
學校中的干部和教師或多或少地存在這樣的認識誤區(qū):學校文化建設是務虛的行為,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美化綠化校園只要好看漂亮就可以,并不真正地去考慮發(fā)揮什么樣的教育功能。對此,我們通過理論學習和到名校參觀考察等方式,使學校中的干部教師對學校文化的功能和作用達成了如下共識:一是方向性。學校文化的優(yōu)劣首先由學校文化的發(fā)展方向來決定。在學校文化建設中必須首先確立正確的發(fā)展方向。二是豐富性。不斷完善理念、制度、行為、視覺、環(huán)境等層面的文化,做有要求、責有尺度,校園的一草一木都彰顯出學校文化強大的育人功能。三是動態(tài)性。學校文化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勢而為。四是參與性。先進的文化理念是師生共同遵循和追求的坐標,必須人人入腦入耳入心,化作自覺行為和共同認知。五是創(chuàng)新性。在育人方略和品牌建設中,求新求異,辦出新特色。六是實用性。文化不是擺設,必須作用于提高師生整體素養(yǎng),突出育人的實效性。
2.學校文化建設還沒有形成體系
學校顯性的物質文化建設有待進一步規(guī)劃和完善,精神文化和行為文化有待于進一步深入人心、踐于行動,課程文化有待于進一步建立。針對這些問題,我們要致力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物質文化四個層面的學校文化體系建設,特別是學校文化的核心——精神文化的建設。
二、尋找切入關口,文化立校求突破
在人類歷史的進程中,每個地域都形成了其獨有的文化。濃郁的地域文化氛圍,不但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陶冶了人的審美情操,激發(fā)了人的創(chuàng)造能力,而且在地域文化發(fā)展與變遷的過程中,在繼承與拓展的基礎上,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地域文化內涵。這就啟發(fā)我們:要充分開發(fā)學校特有的地域文化資源,構建學校獨特的文化體系,形成和諧的學校文化,使學校教育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膠奧之南有海,依挽大小珠山,懷涌萬頃碧瀾;左引鳳凰于飛,右呼瑯琊龍蟠;再有水靈仙島,恰如龍鳳嬉戲之珠,矗海摩天,堪當絕色!”——我們學校地處青島西海岸,之所以叫“珠山小學”,就源自學校地處珠山(大珠山和小珠山,“雙珠嵌云”是古膠州八景之一)腳下。針對這一地域特征,我們決定以“山”為切入關口來建設學校文化,名曰“仰山文化”。
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备敌唬骸把龈呱秸哂酗w天之志”。為實現我校辦人民滿意教育的夢想,我們提出以“仰山懷德”作為學?!把錾轿幕钡暮诵睦砟?。仰山志向遠,敬山品德高,學山智慧廣,如山身心健,仰山懷德豐富了學校的精神內涵,激活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同時成為貫穿學校文化內涵和外顯的一條主線。師生在知山、愛山、學山的過程中,培養(yǎng)了高尚情操,“仰山文化”成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載體,鼓舞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為創(chuàng)造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奮發(fā)向上。
三、尋找興校實招,精神引領求跨越
學校發(fā)展的關鍵在“人”,而“人是應該有一點精神的”——這應成為學校文化建設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名校的經驗告訴我們,精神文化才是學校文化建設的核心。讓各種物化的東西深入人心,讓各種制度要求內化為師生的自覺行為才是學校文化建設的真諦。我們在廣泛征求廣大師生意見的基礎上,提煉出“仰山精神”引領學校文化建設,具體做法如下:
1.完善校園文化建設,充分體現仰山文化的內涵
一是精心打造“仰山”文化長廊。在各樓層連廊和走廊間進行精心設計,分層布局,以起到仰山文化的教育功能。建設了三條文化長廊——仰山懷德廊:精選古今中外關于山之贊、山之悟、山之情的名言佳句,并配以各種形狀的“山”字形式,從大山風骨的正能量中提出新的育人理念;學山慧智廊:把世界各地的名山秀景呈獻給師生,并配以文字介紹,做到思想性、知識性有機結合,意蘊是學校辦學就是要以發(fā)展的眼光謀劃未來,以本校優(yōu)勢彰顯特色,在奮進中挑戰(zhàn)自我,在慧智中勇攀高峰;擁山致遠廊:既有師生們的優(yōu)秀作品展示,也有珠山驕子的身影,更有家鄉(xiāng)名人對學校的寄語和期望。總之,一系列的設計是要讓師生知山、愛山、仰山、敬山。
二是在進行校園規(guī)劃、景點設計和花草樹木的種植時,要考慮到充分涵蓋學校師生的精神面貌、集體輿論、心理環(huán)境、文化傳統(tǒng)等因素,通過物化的校園校舍,體現學校的教育理想,使校園成為朝氣蓬勃、充滿生機活力和希望的地方。學校建成名曰“心峰”的假山一座,寓意全校師生心中有夢想,登高望遠,不懈努力,努力攀登教育高峰??傊?,要為每一個景點都賦予特定的教育意義,要每一棵樹,每一朵花,每一面墻都會說話。
2.詮釋和充分發(fā)揮校訓、校風、教風、學風的具體含義、激勵和引導作用
我們提出的辦學目標是“打造書香型、花園式、現代化品牌學?!?辦學理念是“以人為本讓每個學生都綻放生命的光彩”;校訓是“山骨海胸追真求美”;教風是“優(yōu)教,教優(yōu)”;學風是“好學,學好”。一是用美觀的設計將校訓、校風、教風、學風標語懸掛在學校醒目的位置,以求將這些物化的精神文化在校園內積淀下來,在共同孕育學校文化的過程中形成一種具有持久影響力的“學校行為場”。二是通過校園廣播、宣傳欄、報欄、畫報、標語、校園小報等形式,進行宣傳普及和釋義解析,使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覆蓋到學校的每一個角落,真正讓仰山文化浸潤師生心田,讓仰山文化內化成師生的言行,讓仰山文化奏響我校的育人主旋律。
(1)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編成歌訣,熟記于心,并且要踐行。
(2)“仰高山者有飛天之志”。針對“山骨海胸,追真求美”的校訓,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在師生中開展“尋標、對標、跟標、達標”活動,讓全校師生都有自己學習趕超的榜樣,激勵自己不斷奮斗。
(3)針對“好學,學好”的學風,開展“小先生,小刺猬”活動。“小先生”活動,就是選出優(yōu)秀學生當小先生,組建合作成長共同體,發(fā)揚團隊精神,與困難生共同發(fā)展;“小刺猬”活動,就是讓學生主動請他人扮演“小刺猬”,幫助自己分析尋找自身缺點不足并進行幫助改正,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善如流,見賢思齊,不斷發(fā)展。
3.加強具有“山骨海胸、追真求美”精神的干部教師隊伍建設,讓仰山文化時刻伴隨和引領全體教職工職業(yè)生涯的規(guī)劃和發(fā)展
一是建設一支凝聚力強、領導力高、執(zhí)行力好、深受師生擁護的學校領導班子。學校領導班子要努力做到:一要大氣,即有境界,能通盤思考學校布局,長遠規(guī)劃學校發(fā)展;二要大度,有胸懷,能有山骨海胸,海納百川,善于借鑒他人之長;三要大智,有智慧,有科學的管理藝術,凝心聚力促發(fā)展;四要大勇,要有作為,面對困難能迎難而上、奮發(fā)圖強;五要大成,實現學校的辦學理想。二是讓仰山精神取得教師的認可,內化為自覺行為,建設一支敬業(yè)愛崗、勤學善思、業(yè)務精湛、奮發(fā)有為的教師隊伍。
4.多措并舉,全員參與,使“仰山文化”形成體系,努力形成“仰山文化”的校本課程
我們把學?!把錾轿幕钡母鱾€層面進行了梳理、整理,編輯形成低、中、高三冊仰山校本課程教材,供學生交流學習。低年級:簡單了解山的一些知識,了解家鄉(xiāng)的名山,背誦積累一些有關山的字詞、古詩和名言警句;中年級:知道校園內景點和一些設計的教育意義;了解山的有關知識,知道世界的一些名山及對當地政治、經濟發(fā)展的一些影響,背誦一些有關山的詩詞歌賦;高年級:明確學校的校訓、校風、教風和學風,了解其具體含義。繼續(xù)積累背誦有關山的詩詞歌賦、篇章句段。同時,對照山的品性,分年級段、分素質教育的各個層面的要求,師生共同整理和歸納出行為規(guī)范具體的、易操作的量化細則標準,并強化考評機制,在不斷把仰山文化做細、做實、做深、做透的過程中真正讓山文化在育人中發(fā)揮出實效。
(作者單位:山東青島市黃島區(qū)珠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