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紅霞
一
培養(yǎng)小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既是重點又是難點。習作成了學生的難心事,對學生而言,寫作文難,寫一篇好的作文更難。他們面對作文題目不知道從何下筆,無話可說,即便寫出來,也是內(nèi)容空洞,言之無物,沒有真情實感。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如何才能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呢?我通過不斷學習,結合十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談談自己在作文教學中的一些體會。
首先要注重積累。作文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語言思維活動,寫作的過程往往建立在日積月累的知識、經(jīng)驗和想象之上。因此,如果要讓學生寫出一篇好作文,就要讓他們寫起作文來覺得有話可說、有事可寫。
1.多讀書,多背誦
自古就有“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說法,只有博覽群書,才能讓人明智、有禮。一開始,可以讓孩子讀一些自己喜歡的書籍,哪怕是連環(huán)畫也好,只要自己喜歡就行。漸漸孩子喜歡讀書了,我們可以選擇適合孩子年齡段的書籍,盡量涉及面要廣,如歷史、科技、自然等方面。這樣孩子不僅可以開闊視野、增長見識,而且會產(chǎn)生描述、書寫的強烈愿望。在學校,我要求學生除了課文中需要背誦的片段外,還讓一個組的學生把自己最近在課外書籍中讀到的優(yōu)美詞句或精彩片斷背誦給其他學生聽,并每周評出一位優(yōu)勝者,激發(fā)學生閱讀課外書籍的興趣。在家里,家長可以這樣激勵學生,為了能夠獲得好評,他們會積極準備、認真背誦。一學期下來,不僅自己讀了不少書,積累了不少詞句和文章片斷,而且從其他同學的背誦中獲取了大量有益的知識,拓寬了視野,豐富了知識儲備。
2.注意觀察,生活是寫作的源泉
生活是寫作材料的源泉,觀察是寫作的門徑。學生的生活內(nèi)容極為豐富多彩,在學校里,有豐富多彩的課間活動;在家里,有生活、家務等各種形式的活動;在社會上,有繁榮的市場經(jīng)濟、奇異的家鄉(xiāng)變化等。只有借助對周圍事物的仔細觀察,才能豐富寫作材料。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隨機觀察,隨機注意日常生活中有意義的、有趣的事物。讓他們養(yǎng)成隨機觀察的習慣,使他們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不斷增強,作文時便會“文思泉涌,得心應手”。同時,我會幫助學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廣泛收集素材,讓學生提高主動選擇、分析素材的能力。根據(jù)生活實際,組織學生參加某項力所能及的勞動,從旁堅持要求,督促鼓勵,并重點引導學生體會堅持實際過程中的喜怒哀樂之情。學生通過堅持觀察,獲得了許多別人未能發(fā)現(xiàn)且富有特點的材料。
3.走出家門,開闊視野
現(xiàn)代社會信息豐富,即使我們足不出戶,也可遍知天下事,但我覺得走出家門更好。在旅游中,孩子們?nèi)谌胱匀?,親近社會,增長見識,陶冶情操;在社會實踐中,他們的談話能力、思維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了鍛煉與提高?;氐綄W習中,他們會有更多的思想要表達,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就會情真意切,真實感人。
二
其次是善于動筆。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一個人的記性再好,也不如在閱讀中記錄下精妙之處,寫成讀書筆記,以后隨時翻看時很方便。當然,豐富多彩的生活會給我們很多寫作靈感,這就需要勤于動筆,記錄下心靈的感觸。
1.懂得摘抄,厚積薄發(fā)
部分學生一看到作文題目就傻眼,腦子一片空白,無話可說。其實是心中沒有寫作素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自然寫不出,這就要求學生學會積累寫作素材。積累好詞佳句就是一個好方法,“積學以儲寶”,積累就是一個采集零瓊碎玉使之日積月累,變成自己的聚寶盆的過程。通過課內(nèi)外閱讀,積累大量名人名篇中的名句,學生在寫作時就能旁征博引,厚積薄發(fā)。對于這一點,我讓孩子們每人準備了一本摘抄本,在讀書過程中,隨時記錄下自己認為好的詞句,并標注出處。我會每周檢查,并對摘抄好的同學予以表揚鼓勵。這樣做的目的,并不是一些硬性的作業(yè),針對素質(zhì)教育,孩子的閱讀量對各方面知識的積累有很大的作用,而我每周檢查批閱,更是希望在這個階段能幫助學生養(yǎng)成每天堅持閱讀、堅持摘抄的好習慣。
2.日記
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最好途徑。我讓學生堅持每天寫一篇日記,日記的內(nèi)容很廣,可寫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起初學生寫的內(nèi)容比較簡單,語句不夠通順,后來通過及時鼓勵與正確引導,漸漸地,學生的觀察視野不斷擴大,從身邊的小事寫起,寫班級的生活與風波,家庭的歡樂與憂愁,社會見聞,等等,大到社會,小到自我,盡入筆底??傊?,自己的喜怒哀樂、周圍的社會生活,都無拘無束地表現(xiàn)出來,這樣學生就有了一個自由發(fā)揮的空間,能寫出真情實感。
3.修改潤色,文從改出
修改,是提高中學生寫作能力重要的一環(huán)。不少學生將寫作當做負擔,勉強完成任務后,不愿修改文章。老師要指導學生學會修改,正如葉圣陶先生主張文章要自己改,多念多改,他說:“寫好以后,念他幾遍,至少兩三遍……凡是不通的地方,有廢話的地方,用詞不當?shù)牡胤剑笾驴梢月牫鰜???傊嗄疃喔?,作文進步才快?!弊魑恼J真的同學大都有相同體會:文章寫完后,細讀一番,就會發(fā)現(xiàn)一些毛?。话堰@些毛病改了,文章會變得好一些。這正是“文從改中出”,“善作不如善改”。
三
最后是多加肯定,少點批評。我們在批改學生作文時,應盡量肯定他們的優(yōu)點,用委婉的話指出不足之處,這樣才能不會打擊他們的信心,要強化學生信心,多多鼓勵他們,從而提高他們的寫作興趣。在作文中,有些學生的習作并不見佳,但在用詞、組句等方面有一點值得學習和借鑒的,我們也應多給予贊美,否則,若是把學生作文評得一無是處,則不僅挫傷了他們的自尊心,而且打擊了他們的寫作興趣,以為寫作是一件很難的事,從而畏懼寫作。
總之,小學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善于觀察生活,多練多讀,讓學生有內(nèi)容、有情趣地完成作文,讓學生寫的東西有真情實感。同時要多給予學生信心,鼓勵學生積極創(chuàng)作,從而不斷提高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