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群鑫 陳運動
摘 要:易班為我國高校網絡思政工作開辟了一條新途徑。文章在分析易班學生互動社區(qū)推廣的主要目的及主要優(yōu)勢的基礎上,以廈門大學為個案,分析了廈門大學易班應用現(xiàn)狀,探討了易班在高校網絡思政工作中的實效性。
關鍵詞:易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教育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15)08-0078-02
在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新興媒體以它交互性強、即時性強、便捷性強、共享性強的優(yōu)勢吸引著廣大大學生,并逐步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人網、微信與微博等互聯(lián)網新產物逐漸為大學生所親睞與使用。易班為高校網絡思政工作開辟了一種新途徑。
一、易班推廣目的及主要優(yōu)勢
1.易班推廣目的
在網絡時代大背景下,怎樣使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有所突破與創(chuàng)新,從而優(yōu)先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這一主陣地,成為目前高等學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任務。在2013 年度,教育部與國信辦聯(lián)合發(fā)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網絡建設和管理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把易班構建為集思想教育、教務教學、生活服務以及文化娛樂成一體的大學生網絡互動典范社區(qū)。為使大學生更加合理地使用互聯(lián)網新媒體,上海市教衛(wèi)黨委、市教委在上海市內的所有高校當中有計劃地、逐步性地推進了易班的建設,在國內首次創(chuàng)立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高校大學生社交網絡互動平臺管理系統(tǒng)。推進易班學生互動社區(qū)建設的目的在于,妥當處理好思想政治教育在步入互聯(lián)網進程中所產生的網絡思政教育資源缺乏、吸引力薄弱、互動性低下等問題。
2.易班的主要優(yōu)勢
運用互聯(lián)網新媒體,能夠讓大學生及時接收社會熱點、國家政策、群眾心聲等,可以用最短時間了解最多信息,如此對于大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養(yǎng)成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當下,怎樣全面借助易班平臺提升師生間的溝通與互動,讓它在大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中充分發(fā)揮出其促進作用,儼然成為高等院校輔導員正面臨的新課題。輔導員、教師和學生都能在易班平臺中展開在線交流、共同分享信息和資源、照片上傳以及共享學習資料等活動,運用互聯(lián)網增強學習與工作的效率。
二、廈門大學易班發(fā)展現(xiàn)狀分析
2012年12月,易班正式進駐福建廈門大學,至今基本實現(xiàn)學校全覆蓋。廈門大學作為易班上海地區(qū)推廣的第二所高校,得到了上海市教衛(wèi)黨委、上海教育系統(tǒng)網絡文化發(fā)展研究中心以及上海易班發(fā)展中心的大力支持。同時,廈門大學易班的推廣也得到了校領導的高度重視。目前,廈門大學已經出臺了易班的相關管理辦法,組建了易班領導小組,并且將各個行政班級在易班上的活躍度列入班級評獎評優(yōu)的考核指標中。此外,廈門大學還在積極整合可利用網絡資源,創(chuàng)設易班搶票平臺。但是,廈門大學易班還處于剛剛起步階段,使用度不夠高、社區(qū)活躍度較低、活動參與率較低等問題都有待進一步改進。
本文采用問卷調查法,以廈門大學易班推廣學院為抽樣對象,全盤考慮抽樣的代表性,本次采取分層、整群隨機抽樣的形式,隨機抽取5個不同學院,然后再從中抽取45個自然班作為調查樣本。問卷調查采用團體測驗的方法進行,問卷共發(fā)放了1655份,實際回收1583份,其中有效問卷1492份,有效回收率為90.15%。
1.內容信息貼近大學生實際
選擇“內容信息貼近大學生活”這一選項的大學生占總人數(shù)的22%,因為易班結合大學生的實際需求開發(fā)話題與投票等應用,所以與其生活、學習更接近,可以讓他們的交際需要得到滿足。大學生通過易班取得學校的相關信息,跟輔導員及本班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參與班級和學校的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充實了大學生活。
2.學習資料的存儲與共享
選擇“學習資料群組共享與存儲”這一選項的學生占近兩成的比例,這體現(xiàn)了大學生期望易班能夠為教師與同學供應實用權威的學習資料及快捷高效的互動服務。實用易班平臺中的資料庫以及云筆記等相關網絡儲存空間建立易班互聯(lián)網課堂教學平臺,不僅能夠讓課堂教學內容得到豐富,提升大學生的能動性與自由度,還提升了師生間及生生間的連帶互動。
3.成為即時交流與互動新平臺
選擇“成為與學?;咏涣鞯钠脚_”這一選項的大學生占總人數(shù)的17.1%,從中可以看出易班平臺已經成為了學校信息交流的有效工具,起到了為大學生生活與學習服務的作用。學校在易班網站主頁設置了信息服務欄,及時發(fā)布跟大學生緊密相連的教育教學與團學活動等相關信息,且在第一時間回應大學生樂于關注的信息,當下已經成為大學生和學校進行互動的新平臺。
四、易班平臺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實現(xiàn)路徑
1.拓展網絡交往空間,實現(xiàn)網絡思政教育與網絡人際交往的有效結合
目前,生活網絡化已成為大學生的生活模式,如此,更需把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跟學生的網絡生活進行有機結合,開展和大學生網絡生活相符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進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大學生在易班平臺中的交際活動有私信、話題探討與分享等。為能使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學生的網絡生活交際進行有機融合,輔導員可以充當大學生網絡生活交際的“過濾器”,結合學生的特點與心理需要,借大學生所關注的熱點話題為主題,結合各種不同的交際形式,針對各個群體的實際需要,采取相應的教育方式。在這一過程中應遵循兩方面原則:第一,把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和易班話題探討等公共性的大學生網絡交際進行結合;第二,借助易班平臺來達到輔導員跟大學生的一對一網絡人際交流。
2.通過虛擬與現(xiàn)實相結合,實現(xiàn)網絡思政教育與學生現(xiàn)實生活的有效結合
目前,有越來越多的人聚集在“虛擬空間”中生活,這已經成為現(xiàn)代網絡人的一種生活常態(tài)。從本質來說,作為現(xiàn)實世界延伸的虛擬世界,是以現(xiàn)實世界為前提的,所以虛擬世界與現(xiàn)實生活是一個有機統(tǒng)一體。在易班平臺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需以大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為前提,以易班平臺的虛擬世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為補充,進而達到二者在教育目標上的一體化、教育內容上的整合、教育形式上的互補。跟師生之間的面對面交流相比,網絡教育有其不足之處。所以,在全面了解其缺陷的同時,可以利用易班話題探討來提升網上交流及網下互動,讓二者真正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易班平臺在即時互動方面的優(yōu)勢為師生間的思想互動與情感交流搭建了橋梁,輔導員應該善于洞察大學生的心理變化,從而真正了解其需要,唯有如此,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奏效。
3.引領易班平臺教育話語權,實現(xiàn)網絡思政教育與學生網絡輿論引導的融合
易班學生互動社區(qū)集成了新媒體的優(yōu)勢,跟大學生的生活、學習、娛樂等結合極為密切,大學生只要用手機就能在易班平臺上隨時隨地了解各類教學信息,以及在易班平臺上發(fā)表評論等。因易班學生互動社區(qū)具有方便、快捷、互動性強以及虛擬化的特點,加上大學生好奇心強和好沖動的個性,以及互聯(lián)網熱點事件的迅速持續(xù)發(fā)酵,不同立場、不同主張紛至沓來,致使大學生極易接收各種理性與非理性觀點的影響。大學生在網絡中發(fā)表的言論作為他們思想狀況與行為動機的外在體現(xiàn),直接關系到他們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所以應借助易班進行介入與引導,讓大學生在網絡上的交際也成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首先,在師生進行網絡交際的時候滲透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是借助師生間談論網絡熱點話題這一方式,在觀點撞擊與交流過程中對大學生加以引導。其次,在對大學生進行有目的的思想引導時,應該在易班平臺中構建起一個師生自由、平等的互動氛圍,用真誠、尊重與理解來獲得大學生的“推心置腹”與信賴,從而達到真正意義上的言語交流、思想分享及價值引領。
總之,通過易班平臺構建動態(tài)、交互、自主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方式,應該在尊重大學生主體地位的前提下把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逐步滲透到大學生網絡生活交際以及知識學習等相關方面去,進而使大學生通過網絡生活中的價值判斷、思想碰撞、情感體驗等方式受到教育和熏陶。
參考文獻:
[1]趙敏.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道德教育創(chuàng)新研究[M].濟南: 山東人民出版社,2012.
[2]王賢卿.道德是否可以虛擬——大學生網絡行為的道德研究[M].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
[3]劉建華.校園輿論的形成機制及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1.
[4]周濤峰,張登瀝,林海悅.易班網絡群體心理特征及育人效能發(fā)揮[A].虞麗娟.哲學社會科學論壇(第5輯)[C].上海:東華大學出版社,2012:209-212.
[5]武永江.師生交流中的中性態(tài)度[J].教學與研究,2007(7). (編輯:魯利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