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強
摘 ? ?要: 高中新課程的開展實施對體育與健康教學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從教師與學生的層面改革教學方式,強化選項教學效果是值得研究的話題。作者根據選項教學的特點,結合教學實踐,嘗試以學生為主體,以對比差距教學為形式設置問題,以研究性學習為突破口,做了實踐嘗試,試圖尋找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
關鍵詞: 選項教學 ? ?對比 ? ?差距
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根據高中學生生理、心理日趨成熟的特點,十分關注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重視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學會學習,提高體育學習和增進健康的能力。新課程強調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關注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重視學習的主動性。這為我們該課題的研究提供了理論支撐。
體育的技能性很強,人們是在運動比較中獲得樂趣,展示個人價值的,選項教學作為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新試點,它是以學生的需求為出發(fā)點的,包括學生的興趣、身體基礎和學習動機。選項教學的目的性與專項性非常明確。這對選項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教師的教學專業(yè)水平、教學的形式。在實際專項教學中學生的技能水平參差不齊,如何把學生專項學習的問題轉化為一種探究學習方式的課題是我們研究的話題。
鑒于此,筆者把對比差距式教學運用到實際的專項教學中,試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
一、研究的對象與方法
研究對象:以自己任教的兩個教學班為實踐研究對象,高二(1)班為實驗班,共50人,高二(2)班為對照班共46人。
研究方法:以行動研究法為主輔以文獻資料法、調查法。文獻資料法:注重搜集、分析相關理論信息和研究成果,不斷完善研究目標,豐富操作樣式。行動研究法:堅持在實踐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動,注意個案的跟蹤研究。
二、對比差距式教學的界定
體育教學本身就是在技能技術的基礎上,群體共同參與體驗中體現體育的價值的,對比差距式教學是選擇與自己的對比對象,在對比中發(fā)現差距產生問題,群體互助,在教學與課余實踐解決自己的困惑,關鍵是在這個過程中學會學習。
三、實踐原則
(一)以學生為主體性原則。
要讓學生全面地、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得到各方面的發(fā)展,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學活動中時時處處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實踐中尊重學生的情感與需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設計符合學生對比后的需要。學生是認識活動的主體和學習主體。
(二)問題性原則。
學生針對專項對比產生的各種問題,經過自己的經驗積累、內化、主動建構而形成的關于問題的一種相對固定的看法和態(tài)度及解決的方法。教師在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中把對比產生的問題運用到實際的教學策略、行為、方法、手段。
(三)互助合作原則。
在小組互助合作學習中,小組成員不僅在積極參與教師的講學輔導和小組討論,還參與“教學工作”,做“小老師”教同伴,由單純的學,變成既學又教,在對比中改善師生間的情感溝通,拓寬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
(四)以遵循動作技能形成規(guī)律為原則。
從條件反射的形成過程分析,運動技能從開始學習到形成熟練技巧,整個過程可分為四個時相,即泛化、分化、鞏固和動作自動化。但每個時相并不能嚴格分開,而是相互聯系、相互交錯的,構成一個統(tǒng)一完整的過程。
四、實踐研究的具體操作
(一)設置對比模,尋找對比的對象與內容。
根據動作技能的結構特點,設置教學單元,在具體的單元教學中,充分了解學生情況,這里包括學生原有的技術水平、素質狀況等。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組建學習小組,選擇對比模(對比的對象、對比的內容)。對比的對象可以是技能水平相對較好的學生,也可以是老師。如:在羽毛球高遠球學習單元中,初學者在掌握了握拍和發(fā)球技術之后就可以逐步進行各種擊球技術的學習,那么如何在對練中發(fā)現自己的問題呢?這里就作了一個對比差距的安排。
(二)對比實踐發(fā)現差距,產生問題。
教學中通過對比發(fā)現在具體專項學習中的不足,與對比對象之間的差距,這樣產生的問題應是最直接,最表象,最知道該差距的實踐作用。由差距產生問題,由問題激發(fā)學習的目的性,為下一階段研究性小課題提供了原始資料。如下面是在對比實踐中學生的心得體會。
案例:這節(jié)課是羽毛球課(高遠球的打法),老師還是按以前的小組先讓我們展開對比,我的對比對象是我們的體育委員。其實我發(fā)現通過第一階段的練習我的球的路線還是比較多變的,體育委員沒比我好,可在上節(jié)課的對比練習中,我保護了前場后場又來不及,關鍵原因是我回過去球只能剛過對方中場,拉不開范圍,處于被動。我相信,如這一問題解決好了,我可以和他抗衡。
——蔣清華
(三)在分析的基礎上確立研究性小課。
針對前期對比產生的問題,確立單元的研究學習課題,分小組多問“為什么”,教師組織分析產生差距的原因,這為后期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提供內容。
(四)教學實踐,縮小差距。
明確了自己的不足,學習的目的性就十分清楚。教師要十分了解學生在對比后產生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展開教學研究設計。學生應帶著問題參與課堂學習,明確目標,同時注意積極思考,不但是在課堂上而且積極利用課外學習提高,逐漸縮小與對比模之間的差距,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的力量。
(五)總結評價反思。
在實踐學習過程中,要經常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定,及時把結果反饋給學生,依據每一個學生的實際進步進行考評、肯定,注意個體變化,而不是用統(tǒng)一的標準要求學生,特別注意階段成果,繼續(xù)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與新階段的學習內驅力。另外,注意把對比差距教學實踐的問題反饋給學生,促進下一階段的學習。
五、研究實踐的結果分析
(一)培養(yǎng)了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以學生對比差距為中心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對比的實踐活動發(fā)現差距,產生問題,激發(fā)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和探究心理。他們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要解決差距,提高運動水平。教師啟迪學生多角度思維解決問題,如多問為什么?原因在哪里?我怎么解決?在實踐中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如:實踐過程中學生的心得體會就是最好的說明。下面是其中一位學生在解決自己球拉不到對方后場的實踐研究的心得體會。
(二)學習效果好,學生的素質與技能有明顯的改變。
對比差距式教學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轉變學生的學習動機,能營造良好的課余體育氣氛,強化練習活動效果,深受學生喜愛。通過實踐,實驗班學生的身體素質、體育技能和身體機能等各項指標都大大超過對照班,由此可見對比差距式教學的優(yōu)越性可見一斑。
(三)營造互助合作的學習氛圍。
現代人必須強化合作意識,提高合作探究能力。在對比差距為中心的教學過程中,活動形式主要采用“小群體”“小組”和“團隊”合作的形式,如:羽毛球練球伙伴、小籃球隊等。在差距解決討論交流中,有不同的觀點的交鋒、補充、修正與探索,加深每個學生對當前問題的理解、動作技能的掌握,這對學生身心發(fā)展具有積極影響;在組成與合作的過程中,學生需要掌握和運用一定的交際手段與人合作,這是對學生與人相處能力的很好訓練,從社會維度發(fā)展了學生的適應性,強化了學生的合作意識,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建立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和諧關系。
(四)教師指導教學及專業(yè)能力得到發(fā)展。
“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在體育教學中應體現落實“健身育人”的思想,教師是組織引導者、啟發(fā)誘導者和解惑輔導者。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在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和鍛煉能力上狠下工夫,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逐步培養(yǎng)自主對比對象、自我評價、自覺鍛煉的能力,真正體驗到參加體育運動的興趣,從而潛移默化地養(yǎng)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這對教師的教法提出了更高要求。
六、思考
對比差距式教學更多地體現一種開放自主的思想,其在不同的專項教學中的對比設置可以不同,特別是教師應多注意對對比模的挑選與培訓和對學生對比問題的研究指導,盡量根據單元教學設置對比,同時加強自身專業(yè)的學習,力求真正促進學生的學習,培養(yǎng)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季瀏.體育健康課程標準解讀.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1.
[2]教育司.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研修.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
[3]霍益萍.研究性學習實驗與探索.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9.
[4]吳本連.論新體育課程中的自主學習.中國學校體育,2004.6.
[5]徐世民.中學生主體發(fā)展教育研究.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