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學
近兩年來,我們學校進行了高效課堂教學的研究活動,在引導學生如何開展“自主探索學習”的課堂教學方面做了一些嘗試。因此,我們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緊緊抓住課堂教學這個陣地,改革課堂教學目標、結構、形式,改革課堂教學策略與評價標準,走“自主探索學習”之路,使課堂充滿朝氣,煥發(fā)新的生命力。教學過程中,學生處于主體地位,學得積極,學得主動;教師則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地學習,指導學生策略性地學習,逐步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那么如何搞好初中歷史高效課堂教學呢?筆者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的。
一、設疑,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體現(xiàn)“趣”
我國古代教育家張載說:“學則須疑。”朱熹說:“大疑則大進。”“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痹O疑,就是設計疑問,提出問題,即教師要結合新舊知識和學生知識能力現(xiàn)狀,獨具匠心地設計一些激疑性、探究性、遷移性、發(fā)散性問題,形成“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完而未完,意味無窮”的教學境界,引起學生認知沖突或激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欲,為“自主探索學習”做充分的心理與智能準備。創(chuàng)設情境,情境,就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營造愉快、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使每一個學生喜愛學習,運用各種方法和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啟動學生的內驅力,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之火,讓每個學生主動、積極、自主地學習,讓每個學生都學會學習。如川教版7年級上冊第10課《秦末農(nóng)民起義》一課中我先設疑:“若天不下雨,秦末農(nóng)民戰(zhàn)爭還會爆發(fā)嗎?”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可代歷史人物發(fā)問:“假如你是商鞅,你將如何實施變法?”這樣可以吸引學生參與教學,增強主體意識,渲染歷史情境??傊?,問題要落在關鍵處,要在平淡中激起波瀾。
二、探索,自主學習,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體現(xiàn)“活”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學與自學出問題,進行探索,或學生獨立自學探索,或小組討論交流合作探索,讓學生在自學討論上充分感受“我能做出來”,“我能講給別人聽”,“我能與別人爭論”,“我自己能總結歸納”等成功的喜悅。讓學生通過教材這座橋梁,走向更廣闊的研究領域,探索更博大的未知世界。教學中我嘗試過以下一些形式,效果不錯:①主題辯論,教材提供的辯題很多,如秦始皇過大于功還是功大于過。②組織學生搜集相關故事或進行講故事比賽,如孫中山的故事,拿破侖的故事,等等。③知識接龍,如中國古代史出現(xiàn)的成語。④師生相互問難、單元歷史知識擂臺賽、學生自擬試題。⑤情景復現(xiàn):指導學生創(chuàng)作排演歷史戲劇,如一些成語故事,文成公主入藏等。⑥尋訪遺址,探究身邊歷史:城北的琉璃關,縣城中的紅軍遺址。⑦制作剪報,了解新的考古發(fā)現(xiàn);或讓學生就某一歷史時期的人物事件辦一份小報;模擬記者撰寫歷史新聞;與歷史人物通信。⑧推薦學生閱讀帶有研究性的歷史小讀物,如《上下五千年》、《中華歷史名人傳》、《秦漢史話》等,讓學生閱讀,并展示自己摘抄的讀書筆記。
之后,教師與學生共同研究、一道探討,使學生從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真正做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三、加強學習方法指導——體現(xiàn)“靈”
教師要善于捕捉和搜集教學反饋信息,并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揭示規(guī)律、掌握規(guī)律,構建知識體系,提高思維與表達能力。
1.以時間為線索,梳理知識。
歷史是過去的事情,有時間順序性,也有聯(lián)系性。如記住朝代建立的時間,可知道朝代順序,就會知道秦瓊為什么不能戰(zhàn)關公。同一朝代事件的聯(lián)系也可從時間推斷,如西漢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后又設西域都護的時間為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公元前60年,前后有順序有聯(lián)系,也有因果關系,不要孤立地記憶。
2.圖表法。
根據(jù)一些歷史知識特點采用畫簡圖、列表格的方法效果很好。如三國鼎立可畫簡圖表示其地理方位,并標出時間、建立者、都城。中國近代列強入侵可列表填出四次侵華戰(zhàn)爭及條約名稱、時間、影響等。講唐朝全盛時期可用曲線變化表示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時經(jīng)濟發(fā)展情況及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
3.類比法。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把同一時期中國史和世界史內容對比,如明朝戲劇家湯顯祖與生活在同一時期的英國大戲劇家莎士比亞進行比較。中俄《尼步楚條約》的簽訂時間可同英國確立君主立憲制的時間相比較。再如完成中國封建大統(tǒng)一的隋朝和元朝,其建立和統(tǒng)一的時間分別為581年、589年和1271年、1279年,尾數(shù)都是1和9,建立和統(tǒng)一的時間差都是8年。相當于八年抗日戰(zhàn)爭,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提高了,而且在類比中有助于學生掌握知識,在頭腦中通過類比喚起對知識的重現(xiàn),這樣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少學生枯燥的死記硬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4.趣味記憶法。
把一些難記的知識點編成順口溜,效果不錯。如后金建立的時間為1616年,改國號為清是1636年,諧音為一綹一綹、一綹三綹。八國聯(lián)軍諧音為“因禍得福,美日依靠”等。
經(jīng)過近兩年來的探索和實踐,我們認為“自主探索學習”課堂教學模式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一般教學模式,它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操作性。這一模式不僅豐富了課題的內涵,重視了學生自我意識的培養(yǎng),激發(fā)了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最佳學習的精神狀態(tài),而且重視了學法指導,引導學生學會了科學思維,幫助學生學會了符合學習規(guī)律的“自主探索”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了自主學習能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完整獨立的人格,適應現(xiàn)代社會和個性發(fā)展的需要,真正體現(xiàn)變“教我學”為“我會學”的“自主探索學習”為核心目標的教育教學思想。
參考文獻:
[1]宋山林.中學歷史教學中內容觀的更新[J].教學與管理,2003(03).
[2]張麗萍.開放——中學歷史教學模式的趨勢[J].教學與管理,2003(22).
[3]葉小兵.論中學歷史教學模式[J].課程.教材.教法,2004(07).
[4]許靜.淺析中學歷史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01).
[5]封必君.中學歷史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8(16).
[6]安玉奎.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情感和價值觀教育[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