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英
摘 要: 傳統(tǒng)學習方式過于突出、強調接受和掌握,冷落、忽視發(fā)現(xiàn)和探索,嚴重桎梏人的思維和智慧,壓抑學生的學習熱情,嚴重摧殘學生的學習興趣?;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提出要轉變傳統(tǒng)學習方式,提倡自主學習。作者試圖運用教育理論,并結合教學實際,對當前農村初中英語自主學習教學存在的問題、成因進行分析,并嘗試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 農村初中 英語教學 自主學習
傳統(tǒng)學習方式過于突出、強調知識的接受和掌握,冷落、忽視學習的發(fā)現(xiàn)和探索,學習成為被動接受、記憶的過程。這種學習方式嚴重桎梏了人的思維和智慧,嚴重壓抑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嚴重摧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它不僅不能促進學生發(fā)展,反而成為學生發(fā)展的阻力,極大地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要“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轉變傳統(tǒng)學習方式、積極提倡自主學習是深化教育改革、實施素質教育、落實新課程標準的重要手段和內容。
一、存在的問題、成因分析
城市學生從幼兒園、一年級就開始學習英語,參加形式多樣的英語興趣班,學生和家長高度重視。農村學生從四年級才開始接觸英語,英語教學不被重視,往往被視為“副科”,且英語師資和設備匱乏。因此,農村初中學生的英語學習起點低、走步晚,基礎弱、底子薄。當前,在英語教學中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較普遍,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自主學習較少。制約和影響實施自主學習的主要因素有:
(一)興趣不濃,缺乏動力。
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不濃厚,往往把英語學習當成一種負擔,學習就是敷衍了事、簡單應付、被動依賴,嚴重缺乏學習動力,更談不上學習激情和主動性。
(二)氛圍不濃,缺乏條件。
由于種種原因,當前農村經濟、文化、教育等較落后,父母外出務工,爺爺奶奶年邁,留守兒童數(shù)量大,直接導致農村嚴重缺乏英語學習的良好氛圍、育人環(huán)境和教學條件,如工具書不全、學習網絡匱乏、閱讀書籍缺乏、沒有人指導和引領。英語教學方式長期以來以落后的傳統(tǒng)方式為主,強調接受學習,忽視先進的教學方式,較少關注自主學習。
(三)信心不強,缺乏主動。
大部分農村學生對英語感到害怕,學習沒有信心,特別是剛開始接觸英語時,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正因為如此,學習是消極的、被動的,缺乏積極性、主動性,更談不上自主性、自覺性。
(四)習慣不好,效率低下。
學生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如預習、使用工具書、背單詞、聽英語錄音、看英語視頻、閱讀課外英語讀物等;學習意識跟不上,課后時間僅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yè),等待第二天教師課堂授課;英語學習依賴性、被動性強,而獨立性、自主性弱。正因為如此,導致英語學習效率低下、效果不明顯。
(五)枯燥乏味,無成就感。
據調查了解,農村初中學生普遍認為英語課堂是枯燥乏味的,英語學習是件苦差事。長期的挫折感、失落感,讓學生沒有學習的成就感,感覺不到學習的快樂和樂趣。
二、優(yōu)化對策,培養(yǎng)能力
(一)精心設計,激發(fā)興趣。
毋庸置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英語教學中,激發(fā)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關鍵。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精心設計、嚴謹組織、緊湊安排對話表演、小組討論、游戲競賽、朗讀背誦,促使學生自主進行聽、說、讀、寫。通過精心的教學設計,增強教學趣味性和生動性,從而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動力和激情,進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1]。
如在學習七年級下Unit 4 “Don’t eat is class.”時,收集學生熟悉常見、趣味性強的圖片,利用多媒體展示,在學生觀看完圖片后,以小組競賽的形式組織教學,學生隨后積極參與、共同探討、自覺查閱課本……這就是一種積極的、有效的自主學習。在參與這一活動中,學生體驗了探索知識、自主學習的快樂。
(二)營造氛圍,創(chuàng)造條件。
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拼命寫,學生拼命抄;教師拼命灌輸,學生被動接受,這是典型的英語教學課堂寫真。久而久之,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主動性逐漸變弱,依賴性和被動性逐漸變強;學習效率越來越低,學習效果越來越差;學習趣味性沒了,厭學情緒高漲了。要改變這種現(xiàn)狀,教師必須為學生營造自主學習的英語氛圍,千方百計地讓學生主動、積極參與英語學習,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使學生在“學中求樂”,從而“樂而好學”。那么課堂就被激活,學生就會動起來、熱起來。
1.恰到好處地使用英語組織教學,讓學生真實、真切感受到英語的語言氛圍和環(huán)境。
2.鼓勵學生提高英語使用率,如日常問候、對話交流、生活用品等。
3.積極創(chuàng)造機會,組織學生觀看著名英語類影視作品;觀賞中學生進行英語演講比賽、欣賞著名英語歌曲等。
4.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建立校園、班級英語角。
5.鼓勵學生多閱讀英語名著。
(三)大膽嘗試,樹立信心。
對英語學習感到害怕、深感恐懼、缺乏信心,是農村初中學生的一種常見現(xiàn)象。如何扭轉這種局面呢?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嘗試、自主學習,在嘗試和自主學習中及時引導、鼓勵和表揚,及時樹立信心、增強自信。
如在音標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嘗試拼讀單詞;在情境對話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嘗試進行英語情境對話表演;在文章閱讀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嘗試用英語復述故事內容。在日常生活中,引導、鼓勵學生大膽嘗試用英語與同學老師交談交流,并引導、鼓勵學生嘗試用英語寫日記和周記。
(四)養(yǎng)成習慣,提高效率。
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不僅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有利于形成自主學習策略和提高自主學習效率,更有利于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終身受益。
1.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預習是獨立的、自主的、積極的、主動的一種學習方式,從某個角度來說,預習其實就是一種自主學習。
2.分年級、分階段、有步驟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七年級著重培養(yǎng)學生學習單詞的習慣,指導他們學會觀察比較的方法,通過拼讀法過單詞關,運用“速記法”提高記憶能力等。八年級著重培養(yǎng)學生學會使用工具書的習慣,指導他們借助工具書學習生詞,閱讀英語短文,概括段落大意等。九年級則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指導學生選擇課外英語讀物,注意文章的知識性、思想性、趣味性[2]。
(五)體驗成功,感受快樂。
在課堂學習中,通過自主學習,讓學生獲得不同層次、不同階段的成功。學生或讀準一個英語單詞,或掌握一個英語短語,或運用一個英語句子,或理解一篇英語短文,或書寫一篇英語作文;學生或進行了簡短表演,或參與了課堂競賽,或完成了學習任務……教師都應該且必須及時肯定、表揚和鼓勵學生,哪怕是一點點進步、一點點成功[3]。因為這些收獲,學生的內心一定是充滿喜悅的,心情一定是快樂愉悅的;因為這種收獲,不僅是一種成功的體驗,而且是一種快樂的體驗,更是一種幸福的體驗。
自主學習是個體走出學校后采取的主要學習方式,沒有自主學習能力,個體的終身發(fā)展會受到極大的限制,自主學習能力是個體終身發(fā)展的需要。正如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的《學會生存》一書中所講的:“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笨梢娮灾鲗W習能力已成為21世紀人類生存的基本能力,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
[1]鄭金洲.自主學習[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13.
[2]林立,王之江.自主學習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57.
[3]韓清林.自主學習教改實驗若干問題[J].教育研究,2000(5):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