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霞
【摘要】官員們出現(xiàn)腐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身處官場的官員身上始終存在著公與私的角色沖突。當人性的私欲任性放大時,“惡”便產生了,比如貪婪、荒淫、跋扈等,這些“惡”再借助公共制度賦予的公權力,給社會造成的破壞之大已經是有目共睹了。要把人性的惡魔關進籠子里,解決的要義在于“三觀”的不斷完善和改造。
【關鍵詞】官場秩序 ?腐敗 ? 制度 ? 【中圖分類號】D630.1 ?【文獻標識碼】A
官場中的私欲需要壓制和約束,制度在抑制人性“惡”方面起決定性的作用
從人性的角度分析,官員們出現(xiàn)腐敗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身處官場的官員身上始終存在著激烈的矛盾沖突。近代工業(yè)革命以來,以政府為代表的公共領域與以市場為代表的私人領域發(fā)生了分化,公私領域無論是在活動內容、行為準則、價值追求上都是不同的。私人領域以趨利為行為的重要特征,而公共領域則奉行公共原則,追求公共利益,更多地關注社會公平與正義。公私領域的劃分,給公職人員帶來了巨大的角色沖突,一方面,他們要履行社會管理和服務的公共職責,他們是社會公共利益、公共服務的維護者、承擔者,職責要求他們在行使公權力時必須遵守特別的行為規(guī)范,做到清正廉潔、勤政務實、為民服務。另一方面,作為個體的人而言,他們又是市場經濟中的一分子,有著自己的私人利益,這是人性的天然屬性。因此,這種克己約束的公職角色要求就會與原始貪占私念的人性發(fā)生沖突,在公職人員身上表現(xiàn)得異常激烈,由此便常態(tài)性地產生這種雙重角色的沖突:謀公還是謀私。然而,市場經濟條件下,有著大量的物質誘惑,官員如果放松堅守,把持不住,便極易在公與私上發(fā)生失衡。因此,當個人放棄為公服務的政治信仰和職業(yè)精神時、放松自我修煉和職業(yè)道德約束時,便自然產生了腐敗的內動因素,內動因素如果與不良的外在環(huán)境產生化學反映,私欲便開始為所欲為,權力尋租便開始無限擴大,官場生態(tài)還能夠山清水秀嗎?
其次看制度的因素。當人性的私欲任性放大時,“惡”便產生了,比如貪婪、荒淫、跋扈等,這些“惡”再借助公共制度賦予的公權力,給社會造成的破壞之大已經是有目共睹了。因此,反過來看,制度在抑制人性“惡”方面起決定性的作用。這種作用表現(xiàn)在,它對人性惡具有強大的壓制和約束作用,能夠強制規(guī)范公職人員的職業(yè)行為,使其職業(yè)行為與所從事的服務公共利益、促進公共福祉的事業(yè)目標達成一致。同時,制度的作用還在于能夠主導社會的風氣,通過制度規(guī)制,明確一個社會的懲惡揚善,促進社會道德風氣淳化,從而從社會層面有效調節(jié)人們的行為規(guī)范,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因此,制度遏制人性惡,制度確保官場秩序正。
每一種腐敗都是主動的腐敗,公職人員必須加強思想道德修煉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貪婪的惡魔,這是人性的弱點,這個惡魔對于公職人員來講,同樣面臨著如何將其關進籠子里的問題。渴望生活質量、追求幸福生活,本是人之常情,但如果放縱私欲,膨脹私利,以利當先,任性欲望,把公職場當成營利場,罔顧黨紀國法,任由貪婪惡魔橫行,必然會犯罪。許多貪官進入監(jiān)獄之后才幡然猛省,曾經有位貪官悔恨地說,原來一個人,一張床板、一雙筷子、一只碗就夠了,其它都是多余的。如果在位期間堅持這種極簡主義,何至于貪婪成性。
官場還流行一種說法,叫“被動腐敗”論或者“體制性腐敗”論,認為誰進來都沒法幸免,沒貪的人是因為手中無權。錯,內因是決定因素,外因只是影響因素。從所有的腐敗案件來看,基本上都是首先因為人有私欲之心,即本人心存貪欲、私欲、攀比、權色交易等主觀因素,從而無法抵御各種誘惑,心理防線突破,進而開始腐敗,并成為一種習慣。因此,每一種腐敗都是主動的腐敗,只能說在制度不健全、生態(tài)不純潔的情況下,個人的行為更容易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但這也恰恰證明,個人的道德水準和政治素養(yǎng)是多么重要。說到底,要把人性的惡魔關進籠子里,解決的要義在于“三觀”的不斷完善和改造。一說到“三觀”往往被指以空洞虛無,看不見摸不著,可是當大量的腐敗案件擺在人們面前時,當大量貪官們的悔恨言辭曝光后,誰還能說“三觀”虛無呢?堅定的政治信仰,奉獻的公共精神,是每一個公職人員必須認真對待的問題,正氣何以來,人格何以高,行為何以正,這些都來自于平時的思想道德修煉,來自于對公職意義的認識,來自于對權力、對制度的敬畏,來自于對公共精神的堅守,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公職人員要在各種誘惑面前經得起考驗。
選人用人是官場秩序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官場秩序的良好運轉,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就是選人用人,用人腐敗是最大的腐敗。當“進不了圈子就進不了班子”、“琢磨事不如琢磨人”、“劣幣驅逐良幣”的逆淘汰等成為一種風氣時,那么人人都會選擇“潛規(guī)則”來實現(xiàn)升遷;而一旦成功后,又會變本加厲地搞腐敗,撈回升遷成本,再通過權錢交易積累財富,這種惡性循環(huán)使那些一身正氣、踏實肯干的干部反倒被官場淘汰。選人用人壞了規(guī)矩,會讓整個官場秩序和政治生態(tài)腐爛掉,最后危及到政權的存在。2014年修訂頒布的《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在防范庸官貪官的預防性功能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可稱為史上最嚴標準、最多關口的選人用人規(guī)定,它對選拔任用領導干部的基本資格作出了硬性規(guī)定,對“破格”提拔干部作出了限制規(guī)定,對選拔任用“裸官”說“不”,對官員“復出”作出明確規(guī)范,賦予巡視機構和相關部門“發(fā)言權”。此外,官員個人事項報告制度也得到進一步完善,不僅要求領導干部要如實報告?zhèn)€人有關事項,也要求后備干部報告?zhèn)€人有關事項,并重點進行抽查。這一系列制度落實到位,一些“爛樹”、“病樹”、“歪樹”還能生存幾何,官場秩序何愁不正。
權力規(guī)制不明,行政規(guī)則不清,在個人有私欲,部門有私利的趨利沖動下,權力任性、行政任性、專權濫權、不作不為便不可避免要發(fā)生,官場秩序也必然混亂污濁。因此,對部門來說,要公布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切實做到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對官員管理來說,要加強績效考核制、失職追究制、引咎辭職制等一系列制度的健全和完善,照章辦事,依規(guī)行事。在這種法制情形下,如果官員不作為,那就要么還有私心,心理抵觸依法行政,這樣的人是不宜在位任職的;要么行政能力不足,或不適宜新的形勢要求,這就需要努力提升素質和適應新規(guī)則,不能尸位素餐。
權力任性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官場運行不透明,政務不透明,給官場秩序蒙上霧霾。陽光是最好的反腐劑,大力推進信息公開,把政務工作置于陽光下,選人用人有規(guī)矩,百姓辦事有手冊,辦事程序有指南,一切接受制度監(jiān)督、接受公眾監(jiān)督,那些潛規(guī)則、暗箱操作何以藏身?只有在陽光之下,官員才能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官場何愁不清。
官場山清水秀,就是清爽干凈,有秩有規(guī)。建立良好的官場秩序,就是要做到良幣驅逐劣幣,廉潔戰(zhàn)勝腐敗,勤政代替懶政,法治代替人治。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永遠在路上,相信有全黨上下齊心協(xié)力,有人民群眾鼎力支持,一個風清氣的正官場秩序必將逐步建立。
(作者為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人才隊伍建設研究室主任)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10月版。
責編/徐艷紅 ?劉瑞一 ?鄭清源(見習) ? 美編/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