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艷
摘 要: 高職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統(tǒng)一整體。本文以高職語文教材第三冊《永遠的蝴蝶》為例談談在實際教學中如何通過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和正確生死觀的培養(yǎng),實現(xiàn)語文課程這兩重屬性的和諧統(tǒng)一。
關鍵詞: 高職語文 工具性 人文性
《江蘇省五年制高等職業(yè)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guī)定:“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边@兩句話揭示了高職語文最本質的特點,語文作為高職學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程之一,著力于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語文能力,提高學生的溝通理解能力,體現(xiàn)出語文的工具性;語文作為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文本內容所蘊涵的文史哲思和價值內涵,強調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健全人格,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體現(xiàn)出語文的人文性。語文課程的這兩重屬性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統(tǒng)一整體,本文以高職語文教材第三冊《永遠的蝴蝶》為例,談談在實際教學中如何實現(xiàn)這兩者的統(tǒng)一。
一、注重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體現(xiàn)高職語文教學的工具性
葉圣陶先生曾說:“彼時國人之意,以口頭為語,書面為文,文本于語,不可偏指,故合言之(稱為‘語文’)?!睆堉竟壬f:“這個語文,就是語言的意思。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在口頭謂之語,在書面則謂之文,合起來稱語文?!闭Z文教學就是要通過語文的閱讀和學習,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書面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永遠的蝴蝶》是一篇散文化的微型小說,雖篇幅短小,情節(jié)簡單,但因其巧妙而高超的表現(xiàn)藝術,將這則凄美的愛情故事描述得動人心弦。課堂教學以一首旋律舒緩、優(yōu)美感人的《化蝶》導入情境,這是我國古代愛情故事《梁祝》中最經(jīng)典的一段,梁祝二人的愛情在蝴蝶身上得以延續(xù),而蝴蝶在我國的民族文化中就是愛情的象征。這里通過學生的聽覺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自然導入新課。
繼續(xù)落實學生的“聽”,讓學生通過欣賞課文的動畫視頻初步感知文本,在低沉纏綿的背景音樂中,深情動人的朗讀,再配以直觀形象的動畫,給學生強烈的視聽沖擊,喚醒學生內心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通過想象置身于文本故事的情境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并初步感受課文的悲劇美。
古語有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遍喿x是人類特有的一種復雜的高級心理活動,也是感知文本內容的必要手段,我們在文本閱讀中積累知識、汲取智慧、提升自己。在《永遠的蝴蝶》課文研習部分,緊抓小說三要素,讓學生在自由朗讀課文的過程中,通過分析課文的環(huán)境、人物、情節(jié)理清文脈,解讀文本,把握文旨。
在課文的環(huán)境分析中,學生主要抓住文中寫“雨”的句子進行細細品讀,仔細體會文中所渲染的凄清、陰冷的氛圍,在研習中不斷嘗試以自己的語言概括“雨”在文中的作用、在作者生命中的意義,落實學生的“讀”和“說”。“雨是故事的起因,因為下雨又只有一把傘,櫻子才獨自過馬路寄信。”“因為下雨影響視線,櫻子才會發(fā)生車禍?!薄皬奶臁轮辍健∮挈c濺在我的眼鏡玻璃上’,再到‘濺到我的生命里’,最后‘是我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場雨’,這場雨在‘我’的心里越來越深刻,失去櫻子是‘我’生命中最大的一次劫難,所以這場雨就成了‘我’生命中最大的一場雨?!睂W生在分析解讀中錘煉語言文字,規(guī)范語言表達,有效訓練口語表達能力。
課文中的櫻子是一個年輕、純潔、善良、溫柔、體貼的姑娘,小說主要通過對她的外貌、語言、神態(tài)和動作的描寫刻畫人物,學生在課文的描寫中概括人物形象,學習塑造人物的方法,訓練語言概括能力,提升讀寫表達水平。
小說最后補敘了那封奪去櫻子生命的書信內容,點明了兩人的戀人關系,增強了故事的悲劇性。年輕的櫻子,甜美的愛情,在瞬間就因死亡而消逝。死與生,是人生不可回避的永恒話題。課堂教學的最后環(huán)節(jié),布置當堂作文練習——寫下你對死亡或生命的感悟,隨后請兩三位同學與大家分享交流所寫的內容:“每一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當我們出生之后,就一直行走在死亡的路上,既如此,我又何必懼怕死亡呢?既然我連死都不怕,那還會害怕活著的困難嗎?”“死亡的力量很強大,它會摧毀我們人生中所有美好的東西。所以我們更應該珍惜我們的生命,將我們的生命活出最美的精彩!”“我們的生命并不僅僅屬于我們自己,它還屬于我們的父母、家人,所以不管在什么時候,我們都沒有權利去放棄我們的生命。而生命也很脆弱,一旦放棄就不可挽回。”學生積極分享感悟文字,交流思想靈感,豐富情感體驗,課堂靈動。這一課堂作業(yè)在深化教學內容的同時,落實學生的“寫”,有力鍛煉學生的書面寫作能力。為鞏固教學效果,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本課的課后作業(yè)要求學生將課堂上所寫的感悟完善成不少于600字的作文,并推薦閱讀袁衛(wèi)星老師的《生命課》,強化學生在課堂上聽說讀寫訓練的成果。
二、挖掘文本內涵,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生死觀,體現(xiàn)高職語文教學的人文性
人文性即人文精神。關于人文精神歷來有不同論述,于漪老師認為:人文精神的內涵應包括知、情、意等方面,主要指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質等。語文作為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內容蘊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優(yōu)秀文化,涉及人類社會和自然界的各個領域,具有豐富的人文教育素材。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文本內涵,把人文精神貫注到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
《永遠的蝴蝶》是一部愛情悲劇,毀滅這美好愛情的是死亡。死亡并不是忌諱談論就能回避的,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歸宿。由“生”觀“死”,又由“死”觀“生”,才能擁有大智慧;正確認識和面對死亡,才能更好地認識生命的價值,善待生命,珍惜生命?!队肋h的蝴蝶》通過讓學生書寫和交流自己對死亡或生命的感悟進行生死觀教育,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生命的意義,正確面對生命的挫折,在生與死之間做出正確的選擇。
高職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相輔相成、和諧統(tǒng)一的,在實際教學中應根據(jù)高職教育的特點,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宗旨,在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的訓練中滲透人文教育,將語文教學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機結合,使之相得益彰。
參考文獻:
[1]覃艷艷.淺談高職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7(10).
[2]金飛.挖掘語文課本中的人文性[J].考試周刊,2009(3).
[3]王佩碧.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中學生正確的生死觀[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