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軍
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是讓孩子取得好成績的根本途徑,教師應該把工作重心轉移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上,教會學生主動有效地學習。小學生由于年紀小,自控力差,紀律渙散,從幼兒忽然成為小學生,無法輕易適應角色的轉變。因此,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無疑是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任務。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現筆者結合多年語文教學實踐,談談從語文的角度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學習習慣。
一、教師言傳身教,結合家長的督促,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
1.教師的示范引領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
小學生在學習中接觸最多,關系最密切的莫過于老師。孩子從模仿中學習,教師在要求學生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同時,自己也要養(yǎng)成好的教學習慣。自己要求學生書寫正確規(guī)范的字,那么自己在黑板上的板書也要工整,要求學生說普通話,自己就要帶頭說普通話。以身作則,使學生在學習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從小節(jié)開始,持之以恒。教學中有許多細節(jié),如坐的姿勢,兩腿并攏,放在桌下,腰挺直;握筆的姿勢,要做到“三個一”,即一寸、一拳、一尺;讀書姿勢端正,回答問題聲音要響亮等,這些習慣不是一朝一夕能養(yǎng)成的,而必須有一個過程,一個好的習慣要經常堅持才能養(yǎng)成。
2.家長在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中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教師除了在學校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外,還要與家長密切聯系,請家長配合教師工作,在家督促、引領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如要求家長要經常督促孩子在家預習新課。
學生學習課程知識,課前預習,既是心理準備,又是具體內容的準備。預習是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是激發(fā)學生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和增強自學能力的重要手段。有了課前預習,學生就會帶著問題上課,把主要精力放在不能理解的問題上,在聽課時就能積極主動,充滿自信,學習興趣更濃厚,成績自然更好。我認為培養(yǎng)孩子課前預習的習慣尤為重要。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不僅要靠教師平時一點一滴言傳身教的引領,而且要與家長密切合作,家長的示范、引領、督促也是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養(yǎng)成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
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每位教師必須重視的。每一位教過語文的老師都明白,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不能單靠課堂上老師的講解就能形成,更大程度上要靠學生日積月累的閱讀。良好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對提高學生語文素有不可忽視的作用,下面我結合教學實際談談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的做法。
1.重視課外書籍的閱讀
引導小學生從小養(yǎng)成愛看書、多讀課外書的好習慣是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小學生課外學習的重要形式。為了增加孩子們的閱讀量,培養(yǎng)孩子們的閱讀興趣,教師就要鼓勵他們多讀書,讀好書,給他們推薦一些少兒讀物。在這方面我采取了布置課外作業(yè)的形式,由孩子們獨立完成,把自己讀了的內容講給同學聽,能把讀了的好詞好句理解記憶;或采取集體活動的形式,開讀書報告會,把讀了的書報推薦給同學,并介紹書報的內容。
2.利用現代媒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
現代社會中,可以說所有孩子從小就用很多時間看電視,也經常看電影。雖說小學生每天看電視的時間過長,不僅傷害視力還影響學習,但只要利用適當就有一定益處。我多次在課外活動時間,組織學生看適合他們年齡特點的電視節(jié)目或有特別教育意義的節(jié)目,之后針對所看內容進行講解,讓學生互相討論發(fā)表觀點。如組織收看《感動中國》,之后讓學生談談所思所想,學生情感激昂談得淋漓盡致,講得感人肺腑。通過實踐發(fā)現這樣確實能夠從多角度擴大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對現代文化的興趣和求知欲。
3.開展每天上課前的朗讀演講活動
每天上課前請一名學生上臺將自己最近讀了的喜歡的書大聲地朗讀一段。這樣,孩子們都爭先恐后地做準備,班上讀書氣氛相當濃厚,有的孩子一下課就捧著書認真讀。動員孩子們將自己喜歡讀的書帶來放在班上的“圖書角”里與同學交換讀,“圖書角”里也增添了不少好書,只要一有時間孩子們就津津有味地讀書。此舉長期堅持形成課堂教學固定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日積月累學生的閱讀能力自然提高了,語文素養(yǎng)提高了。
4.鼓勵閱讀新課
教師要鼓勵孩子們讀一讀還未學過的課文。一旦養(yǎng)成習慣,他們就會課外讀完,這樣不僅培養(yǎng)了閱讀能力,還預習了新課。教學新課文時,學生會更有的放矢,學習效率會更高。
三、培養(yǎng)學生全神貫注學習、集中精力思考的習慣
“心專才能事成”。學習也是如此。在課堂上,如果學生“人在課堂心在外”,就不可能學到知識。因此,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全神貫注地學習的習慣;課外學習時,教師和家長要引導學生克服邊學習邊玩,邊學習邊吃東西等不良習慣,從而把良好的習慣帶到課堂上。平時還要開展在特定的時間里完成特定的任務等豐富多彩的活動,逐漸養(yǎng)成全神貫注地學習的習慣。
課堂上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要求學生聽時堅持“三個到”:耳到、眼到、心到。眼睛看著說話人的表情,耳朵聽說話人的語氣,語音、語調,將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說話人身上,心里思考聽到的內容。培養(yǎng)學生勤于思考的習慣,教師首先要鼓勵學生勇于質疑發(fā)表見解,當然包括與教師所需要的答案持有不完全相同乃至于相反觀點或立場的意見。教師對于不完全符合設計意圖的各種想法與做法,應該做到不輕易否定,而能夠敏感地抓住學生思考中的合理成分,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入地討論,發(fā)揚教學民主,允許學生保留個人意見,充分表揚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讓學生真切地品嘗到獨立思考的甜頭,使學生逐漸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