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發(fā)亮
摘 要: 新課程標準下,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針對初中語文新課程閱讀教學,首先應明確教學目標,根據(jù)學生的個性化特點及新課程閱讀目標教學要求合理設計,以保證語文新課程閱讀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本文分析初中語文新課程閱讀教學的構建思路。
關鍵詞: 初中語文 新課程閱讀教學 構建思路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點部分,是培養(yǎng)學生認知能力和發(fā)展思維的重要途徑,加強語文新課程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能。
一、新課程閱讀目標的要求
在新課標下,要求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發(fā)展學生的個性、豐富學生的語言知識積累為目標,針對新課標語文教學目標的提出,也提出了新課程閱讀目標的要求。包括:第一,突出學生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在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提出了“閱讀是收集處理信息、認知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學生、教師與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一理念的提出,充分體現(xiàn)了語文教學注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也體現(xiàn)了學生情感的培養(yǎng),只有自主閱讀,主動學習知識,學生才能掌握更多的閱讀方法;第二,注重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為了加強語文閱讀教學,首先,應注重學生閱讀基本能力的培養(yǎng),多讀多看,擴大課外閱讀量,加強中國現(xiàn)代作品、中國古代作品及世界各國的作品閱讀,多方面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提高;第三,注重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語文學科具有基礎性、人文性的特點,為了讓學生具有深厚扎實的人文底蘊,則需要讓學生多讀,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第四,充分體現(xiàn)個性閱讀,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注重強調學生的個性體驗,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的表現(xiàn),在閱讀教學中,不應以教師的分析講解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個性化閱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樣的學習方法,更有利于學生個性化閱讀。
二、新課程閱讀教學設計的出發(fā)點
(一)注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促進閱讀教學活動深入開展的內驅力,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通過提出相關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在小組討論活動中,讓學生勇于發(fā)表觀點和看法,并用激勵性的語言讓學生不斷探索和探究,使學生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當閱讀興趣成了學生求職的內在動力時,學生將會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動力,自然而然語文能力將會得以提高。
(二)注重學生閱讀方法的培養(yǎng)。
良好的閱讀方法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在閱讀教學中,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整體性與創(chuàng)造性,這就要求教師不僅具有整體閱讀意識和掌握整體的閱讀教學方法,還注重學生整體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同時注重學生創(chuàng)造性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情感熏陶,積極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注重文本的整體把握,讓學生形成整體觀念,切忌對課文進行支離破碎的解讀,使學生對文章中的“事”與“情”有整體概念。
(三)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心理是提高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積極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引導學生探索出適合的閱讀方法,同時注重閱讀心理的控制。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需要加強誦讀教學,在朗讀實踐中,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語言知識積累,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加深學生對課文的體驗與領悟,突出學生在教學中閱讀行為的自主性。由于新課程中大多數(shù)文章都包含濃厚的感情色彩,如《濟南的冬天》、《黃河頌》、《珍珠鳥》、《背影》等,引導學生體驗這種感情,學生將對這些文字留下深刻印象。
三、新課程閱讀教學具體做法與嘗試
(一)明確新課程閱讀教學目標。
明確教學目標是實施語文教學課程的前提,教師應根據(jù)教學目標設計課程,例如學習朱自清的《背影》時,其教學目標是分析人物形象,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體驗父愛的偉大,學習積累文中的精美語句,學習作者描寫人物的方法。待根據(jù)教學目標完成課件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白主、合作、探究等多種學習方法,整體把握文章內容,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實現(xiàn)教學目標。
(二)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為了給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應根據(jù)學生的個性特點和教學實際情況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教學中樂于表現(xiàn)自己,并發(fā)表觀點。例如學習《奇妙的克隆》一課時,課前,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現(xiàn)近幾年國內外克隆技術的發(fā)展歷程,待學生進入教學情境后,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如:“克隆技術是怎樣造福人類的?你讀懂了什么?”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小組討論,這樣不僅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
(三)個性化閱讀教學。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應根據(jù)學生的個性化差異設計教學內容,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大膽放手,始終貫徹“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的教學原則。例如學習周敦頤的《愛蓮說》課時,教師可以將全班分成若干小組,分別對每個小組提出不同的要求,如讓幾個朗讀能力較強的孩子組成朗讀組,負責全班的朗讀指導,第二個小組是由幾個學習能力和表達能力較強的孩子組成翻譯組幫助全班完成了解文意的任務,讓第三個小組討論交流理解寓意。這樣不僅在短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而且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鍛煉,享受學習的快樂。確保閱讀教學不流于形式,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部分,新課標下,隨著語文新課程閱讀教學內容的增多,加強閱讀教學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應根據(jù)學生個性特點和教學目標要求合理設計教學,以滿足新課程下的教學要求。
參考文獻:
[1]陳艷蒲.淺談新課標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J].學周刊,2013(19).
[2]尹光華.談新課標理念下有效的中學語文閱讀教學[J].語文學刊,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