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信麗
摘 要: 追求課堂返璞歸真,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求發(fā)展。根據(jù)文本特點和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將讀文、識字巧妙結(jié)合,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同時讓學生享受自主參與、積極探究的美好學習過程。
關(guān)鍵詞: 丹頂鶴 美麗 自主參與 積極探究
蘇教版二年級第一學期第20課《美麗的丹頂鶴》一文,語言優(yōu)美,形象而傳神地描寫了丹頂鶴的顏色美、形體美、姿態(tài)美,介紹了它們每年到黃海之濱越冬的遷徙習性,引起了學生對丹頂鶴的喜愛,滲透了保護野生動物的教育。師生對丹頂鶴鮮有接觸,而且本課生字新詞數(shù)量多、難理解,因此根據(jù)文本特點和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緊扣“美麗”學文識字,引領(lǐng)學生領(lǐng)略丹頂鶴的美麗、高雅,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同時讓學生享受自主參與、積極探究的美好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初見“美麗”
上課伊始,老師一邊播放丹頂鶴遷徙飛行的圖片,一邊解說:“一群丹頂鶴,兩群丹頂鶴……一群群美麗的丹頂鶴,唱著嘹亮的歌兒從遙遠的北方飛來?!蔽赖膱D片,伴隨老師深情的語調(diào),將一個個調(diào)皮好動的小家伙牢牢吸引住。
借用地圖形象理解:根據(jù)以往經(jīng)驗,第一自然段中的“遙”極容易和“搖”混淆不清,因此就要給學生準確清晰的第一印象。我講解丹頂鶴遷徙習性:“在地圖上,南京到上海只有這么一丁點兒長,可是卻要坐兩三個小時的高鐵,而東北到江蘇的距離這么長,可見路途是多么的遙遠。”同時,在黑板上標示,一條極短的線段與一條長長的曲線在孩子們的眼前形成了鮮明對比,并且指導學生讀好這個詞和相關(guān)的句子。雖然孩子們年齡很小,老師也沒有多加指導,但是學生讀出路途漫漫、無比辛苦,相信這個字已經(jīng)在他們的腦海里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用老師說教,美麗、高雅的丹頂鶴已經(jīng)成功地將孩子們的注意力引到課文中。學習不是一種強制性的規(guī)定,而是來自內(nèi)心的渴求。
二、初讀課文,感知“美麗”
揭示課題之后,要求學生聽老師讀課文,注意聽清每一個字的字音。在優(yōu)美的音樂聲中,我精準地范讀,將孩子們帶入丹頂鶴的世界,無論是顏色、形體、姿態(tài),都顯得那么美麗、高雅,沒有一個孩子走神,仿佛正和美麗的丹頂鶴一起飛到黃海之濱自由、幸福地生活著?!罢n文美不美?學著老師的樣子讀課文?!辈灰J為這是一句毫無意義的場面話,因為通過聽,文字符號連同老師的語音、語調(diào),轉(zhuǎn)換為活生生的形象、畫面,“學著老師的樣子讀一讀”成了孩子們此時此刻最希望做的事情,那亮晶晶的眼睛里仿佛真的飛翔著一群群美麗的丹頂鶴。
三、細讀課文,品味“美麗”
“丹頂鶴美在哪兒呢?找出課文中的句子讀一讀?!边@是為讓學生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而“抓住關(guān)鍵詞語說一說”,則是教給學生自主品悟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品悟的能力。強調(diào)學生自主學習,其實對教師的指導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應(yīng)信心觀察、善于聆聽,捕捉課堂隨時生成的信息,結(jié)合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巧妙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
例如:學生初步感知丹頂鶴美在一身的羽毛是潔白的,頭頂就像嵌著一顆紅寶石鮮紅鮮紅的。老師不能善罷甘休,還得繼續(xù)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片,理解“潔白”就像雪一樣潔白,像云朵一樣純潔;對比生活中的紅寶石,理解“鮮紅鮮紅”是指紅得鮮艷、紅得耀眼,而丹頂鶴的名字就源于此。對于丹頂鶴脖子和翅膀邊兒的黑色,很少會有孩子能夠注意到。所以,我將這一看似奇怪的問題拋給學生:“羽毛潔白當然美,黑色有什么美的呢?”學生通過自讀自悟,能夠抓住“卻”字體會。
借助字理巧妙辨析:本課學習的第一個部首就是“卻”的“單耳旁”,“單耳旁”表示一個人,“卻”就是背對著一個人離去,引申為“相反、反而”。通過朗讀和觀察圖片,了解到丹頂鶴一身潔白的羽毛,而脖子和翅膀邊兒反而是黑的,這樣一襯托顯得高貴典雅,真有點兒像穿著白色禮服,戴著黑色領(lǐng)結(jié)的紳士??雌饋頍o比復(fù)雜的圖像卻蘊含深奧的構(gòu)字規(guī)律,運用漢字形與義的關(guān)系使抽象的漢字變得形象、生動,學生非常感興趣,且在觀察、聯(lián)想中辨析、記憶,教學效果顯著。
通過前面的指導,學生學著抓住關(guān)鍵詞體會丹頂鶴形體修長、姿態(tài)高雅。除了讓學生借助圖片、視頻形象直觀地理解外,還做做動作,聯(lián)想生活中舞蹈家、歌唱家的深刻體會。
觀察圖像形象理解:本課生字“引”并不陌生,但是這里的“引”是什么意思?老師要求學生對照圖片學做丹頂鶴的動作,想象左邊的“弓”就像丹頂鶴彎曲的脖子,右邊的一豎就像把脖子拉長了,了解本文就是指丹頂鶴放開嗓子高聲歌唱。接著老師指導大家想象歌唱家的姿態(tài),最后通過觀看視頻和丹頂鶴近距離接觸。無需教師言語點撥,學生只是通過自己的朗讀,就將丹頂鶴姿態(tài)“高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雖然孩子們僅僅是二年級的小學生,但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將一個個方塊字嚼出味道,雖然淺顯,但是語文味十足,讀得有滋有味,這樣的語文課,學生怎能不喜歡呢?
四、了解保護區(qū),共護“美麗”
文章最后一小節(jié)寫丹頂鶴飛到黃海之濱過冬,如果只是讀讀了事,二年級學生就很難體會到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而且很難理解其中的四個四字詞語。于是我以“從哪里看出它們被保護得很好,平安、幸福、快樂地生活”引導學生找出句子、抓住關(guān)鍵詞自讀自悟,感受丹頂鶴在保護區(qū)里無憂無慮地生活。
例如:第二個新學的部首是“慮”外面的“虎字頭”,代表老虎身上的花紋?!皯]“就是指心里害怕老虎的侵害”,“無憂無慮”就是指沒有一絲擔憂和害怕”,引導學生想象丹頂鶴在黃海之濱的保護區(qū)里有吃的,有喝的,沒有人或天敵的傷害,生病了還有人照顧,當然沒有一絲擔憂和害怕。這樣就將保護野生動物的思想種在每個孩子的心里,讓美麗的丹頂鶴能夠幸福、快樂地生活,這本身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語文教學改革轟轟烈烈,如今追求課堂返璞歸真,崇尚簡簡單單地教語文,扎扎實實地求發(fā)展。對本文的教學,我采用最傳統(tǒng)的“導入揭題—初讀課文—研讀課文—復(fù)習鞏固”教學程序,將讀文、識字巧妙結(jié)合,因為情感的投入,語文教學顯得溫情而又美麗。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樂和美的滿足的東西,都具有一種奇特的教育力量。”對于學生來說,無論是識字、寫字、閱讀和表達,都能夠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并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和自我肯定的滿足感,這樣的學習怎能不美好、幸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