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依依
伊拉克作家阿布爾·拉提夫Abdul Latif在12世紀參觀曼卡拉金字塔后,寫道:"與其他兩座金字塔相較,它看起來渺小許多,但是走近后單獨仰看時,不但感覺到它巨大無比,還有一股強烈的壓迫感迎面而來……"如今,我站在相同的位置,發(fā)出了同樣的驚嘆……
在開羅,外國人乘坐出租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你不但要區(qū)分車身的顏色,打表還是議價,還要問清是收美元還是埃及鎊,就算火眼金睛選了一輛正確的,價格也貴的嚇人,所以大部分游客選擇了旅行團的大巴或者埃及當?shù)氐男“?。以前聽一個做導游的朋友說過,金字塔區(qū)不比其他景區(qū),最是瘋狂商販聚集的地方,一定要謹慎再謹慎,以防被訛。果然,我在大門口被一個阿拉伯人攔住了,他讓我買票,但我發(fā)現(xiàn)別人都沒有買。幾經(jīng)交涉,我發(fā)現(xiàn)他是個騙子,和國內(nèi)的許多著名景點一樣,門口都會有一些哄騙外地人的騙子,他們會打著比正規(guī)景點門票便宜的幌子進行欺騙。這個人就對我說只要50鎊就可以騎馬看金字塔,而且是環(huán)游。后來發(fā)現(xiàn),他只是讓你騎著馬圍著圍墻轉(zhuǎn)一圈,只能遠遠的望著金字塔,那個距離和牛郎織女隔著銀河相望差不多。
我也是老江湖了,沒上當,故意裝著聽不懂英文,他氣得把手里的馬鞭在空中揮舞的“呼呼”作響,以此來泄憤,仿佛我是空氣一般。我也不害怕,反正他不敢打我。埃及政府對外國游客的保護非常嚴密。以前曾發(fā)生過宗教極端分子在金字塔下用沖鋒槍射殺了58個希臘人的惡劣事件。從那以后,埃及政府對外國游客就嚴加保護,在埃及的各個景區(qū),每輛旅行巴士的兩頭都有手持AK-47的警察在警惕的守衛(wèi)。埃及是個旅游大國,門票收入占了國民經(jīng)濟的大頭,如果頻發(fā)恐怖事件,世界各國的人們都不敢來玩,無疑埃及的損失是巨大的。
繼續(xù)往前走,才看見了售票口,非常簡陋,和金字塔的國際地位全不相符。不像國內(nèi),售票窗口大都氣派非凡,價格也氣派非凡,里面的工作人員更是氣派非凡,臉上只寫著一句話“要買就買,不買拉倒”。票價也象少女的臉,說變就變,而且越變越難看。埃及所有的景點票價就像國內(nèi)上世紀90年代初,實行兩個價格,就拿金字塔來說,外國人要50鎊,本地人憑身份證只要兩鎊。在擁擠的臭烘烘的人群中好不容易買到了票后,通過安檢,進入埃及所有景點和酒店都要經(jīng)過嚴格的安檢,防恐怖分子攜帶槍支和炸藥。
金字塔的國度
終于走近了我夢寐以求的地方,毒辣的陽光直射在沙地上,明晃晃的,非常刺眼,因為開羅是平原地帶,金字塔邊又沒有一顆樹,大風卷起黃沙鋪天蓋地的吹過來,打在臉上隱隱作疼,而且吹的我瘦小的身軀幾乎跌倒。我低著頭,踩著軟軟的黃沙艱難的行走著。
相傳,吉薩的三座金字塔是埃及第四王朝的三位法老胡夫、卡夫拉、曼卡拉這祖孫三代建造了他們,而三座金字塔的也按照這個家族的長幼排列的大小,胡夫最大,曼卡拉最小。而居中的卡夫拉金字塔則最神秘——相傳獅身人面像就是根據(jù)卡夫拉王的樣子修建的。
游客很多,都興奮地拍照留念,一些人更是瘋狂的沖向金字塔,向上攀爬。爬上巨大的建筑物是人類征服欲的直接表現(xiàn),但在在熾熱的陽光下走近最大的胡夫金字塔時,我不但絲毫沒有征服感,反覺得自己猶若一只站在廟堂門口微渺的螞蟻,以一時血肉之身,面對那永遠壯麗偉大的殿堂。我有個感覺,這座大金字塔將永遠坐落在這塊土地。
希臘歷史學家狄奧多羅斯在公元前1世紀時便說過,金字塔"不知道是何方神祗,賦予它形體,將它置放于這沙地上,它將屹立不動,直至永遠"。在日光下,聳立于眼前的巖塊穿透地質(zhì)學的時間,完全無視人類時間的洗禮,顯得莊嚴而恐怖。爬上6層石塊高度的現(xiàn)代樓梯,便來到了"瑪門穴",也就是今天一般進出大金字塔的主要入口。從瑪門穴進入,走進那黑暗水平通道時,只見四周滿目瘡痍,都是當年探險家瑪門容許他的阿拉伯工人,用火燒、用醋潑、用錘子敲、用鋸子鋸,極盡破壞能事,把這條路開出來的痕跡。從一個文物保護主義者的角度來看,開墓工人粗暴的行為當然是野蠻而不可原諒的。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當初設計金字塔,難道不是在引誘智慧高超、好奇心旺盛的后代人,為解開不解之謎而前來探險的嗎?吸進幾口古代的空氣,并讓眼睛習慣昏暗的人工光線后,我屈腰爬過這段阿拉伯工人鑿出的窄陡走道,來到了華麗的大甬道,大甬道是一段上坡路,在金字塔本身的通道,大甬道的盡頭,并登上一座大理石高臺,便來到了國王殿——相傳法老王胡夫就安葬在這里。走至房間的正中央,感受大量而巨碩的石塊,發(fā)出一股強力的壓迫感。國王殿的西側(cè)擺著的,便是許多古埃及學者相信整個大金字塔建造的目的——胡夫王的石棺。這座上面無蓋的長方形器物,是由暗巧克力色花崗巖雕鑿而成。我將兩手輕輕放在石棺邊緣,往棺材黑暗的底部望去。房間的電燈光線昏暗,無法照到棺底,只見浮塵如黃金色的云朵一般,漂浮在棺內(nèi)。與埃及其他神廟上密密麻麻的象形文字相反,胡夫金字塔的內(nèi)壁和石棺沒有任何裝飾,只有光滑的花崗巖,用手輕輕的觸摸它們,閉上眼睛,那些石頭仿佛在對你低語,訴說著它們經(jīng)歷過的歷史,見證過的故事,以及它們永恒的光榮……
世界聞名的獅身人面像
走出金字塔大概100多米的地方,就是獅身人面像。獅身人面像給我的第一個、也是最深刻的印象,便是它真的非常、非常的古老,那種真正的、遙遠的、無法探知的古老。它和三座金字塔一起,守護著古埃及尼羅河畔古老的文明。據(jù)《世界通史》上記載,拿破侖征服埃及后,讓人用火炮對準獅身人面相開火,使獅身人面像的鼻子塌陷了一塊,試想拿破侖當時的樣子,是多么的驕橫跋扈,不可一世??!他以征服者的姿態(tài)恣意破壞其他民族的文明,卻不曾覺察到他只能完成對別國土地的占領,永遠無法征服一個熱愛自由獨立的民族的心。最后在各國人民的反抗中,這個自命不凡的征服者自己被人民流放到了一個彈丸之島,了此殘生。獅身人面相的鼻子雖然塌了,但沒有人會覺得它變得難看,氣勢依然雄偉,矗立在天地之間供各國游人憑吊。
神廟在訴說
石頭的故事還在繼續(xù),如果說吉薩的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代表著古埃及的宏偉,那么阿布辛貝和盧克索的神廟就代表著古埃及的奢華。
從開羅順尼羅河而上,到達埃及南部城市阿斯旺,那里有去往阿布辛貝的短程團。阿布辛貝主要有兩個神廟群——阿布辛貝神廟和哈索爾神廟,它們都是第18王朝法老王拉美西斯二世所建。拉美西斯二世法老可能是世界上最出名的法老王之一,如果說胡夫因為金字塔,圖坦卡蒙因為詛咒出名,那么拉美西斯二世就是因為世界傳播最廣的著作《圣經(jīng)》出名的了——有一種說法表示《圣經(jīng)·出埃及記》所記載的法老王就是拉美西斯二世。幾千年來,每年只有2月21日(拉姆西斯二世生日)和10月21日(拉姆西斯二世登基日)清晨,太陽光準時直射阿布辛貝神廟大門,水平穿過61米深的柱廊直抵隧道洞底,不偏不倚地照在端坐神廟盡頭的拉姆西斯二世石像上。人們稱這兩天為“太陽節(jié)”,2月太陽節(jié)是麥收的開始;10月太陽節(jié)是尼羅河漲水的結(jié)束。60年代初,埃及修建阿斯旺高壩,庫區(qū)500萬人口被迫遷徙。為保護神廟不被水淹,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發(fā)動50多個國家捐資4000多萬美元,組織3000多位當代一流的科學家,采用瑞士人的方案將神廟切成9-30噸的巨石1036塊,上移60米后重新組裝,搬遷耗時達5年之久,拉美西斯二世也因此在3000年之后登上了時代雜志的封面。阿布辛貝神廟用悲涼的語調(diào)向后世人們講述著法老王的豐功偉績,講述著阿布辛貝神廟超越那個時代的技術(shù)和藝術(shù)成就,講述著人類的發(fā)展對古代偉大遺跡的傷害——科學家們采用最新科技手段挽救了神廟,可終究留下了一個永世的遺憾,從此太陽光照在拉姆西斯二世身上的時間由21日后移至22日,現(xiàn)代科學在數(shù)千年的拉姆西斯二世的神威下黯然失色。
離開阿斯旺北上約200公里,便到了擁有最大神廟建筑群的古都盧克索。盧克索位于古埃及中王國和新王國的都城底比斯南半部遺址上。底比斯興建于中王國第十一王朝時期,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到新王國十八王朝, 底比斯進入鼎盛時期,城市跨尼羅河中游兩岸。據(jù)說當時的底比斯人煙稠密、廣廈萬千,城門就有一百座,荷馬史詩中把這里稱為“百門之都”,是當時世界上最大城市。在近700年的時間里,法老們就從這顆“埃及的珍珠”發(fā)號施令,使古埃及的政治和經(jīng)濟達到了輝煌的巔峰,領土南接蘇丹、北達敘利亞,成為地跨東地中海地區(qū)北非、西亞的第一強國。此間法老們不斷擴展他們的版圖,并建造了無數(shù)的神廟與龐大的墓群。
“古埃及用燦爛奪目的文明之光照亮古今,只有在卡納克神廟的現(xiàn)場,才會真切的體會到什么叫震撼人心,精神在物質(zhì)的重壓下變得壓抑,而這壓抑之感正是神靈崇拜的起始,也正是卡納克神廟藝術(shù)構(gòu)思的特點?!薄妒澜缱蠲赖?00個地方》
作為埃及最大的神廟,卡納克神廟給人的感覺就是震撼,有人如此評價卡納克神廟——人類所有的思維都僵死和失落于此。穿過公羊大道,便可以進入卡納克神廟最為著名的百柱大廳,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用柱子支撐的寺廟。134個巨大的柱子顯得氣勢磅礴,在柱頂?shù)闹碧?,可以安穩(wěn)地坐下近百人,其建筑尺度之大,實屬罕見。站在大廳中央,四面森林一般的巨大石柱,處處遮擋著人們的視線,給人造成一種神秘而又幽深的感覺。雖然由于年代的久遠,致使神廟已破敗不堪,然而,透過那僅存的部分,人們依然能夠感受和想象到卡納克神廟當年的宏偉壯麗。在門樓和柱廳圓柱上有豐富的浮雕和彩畫,既表現(xiàn)宗教內(nèi)容,又歌頌國王業(yè)績,記載著古埃及的神話傳說和當時人們的日常生活并附有銘文。這座神廟是研究中王國和新王國歷史、文化的重要考古遺跡。這些石柱歷經(jīng)三千多年無一傾倒,令人贊嘆。
走出卡納克神廟,向西南方向有一條兩旁蹲坐著上百座獅身人面像的大道通,順著這個通道可以到達盧克索神廟。盧克索神廟巨大的大門外,古代曾有拉美西斯二世的兩尊坐像、四尊立像和兩根方尖塔。今天這里中只剩下了兩尊坐像、一尊立像和一根方尖塔。1836年總督穆罕默德·阿里將一根方尖塔送給了法國國王路易·菲利普,今天這根盧克索方尖塔位于巴黎協(xié)和廣場。作為交換穆罕默德·阿里為開羅的一座清真寺獲得了一座鐘塔。盡管已經(jīng)殘破不已,盡管其中一根方尖碑已經(jīng)落座他鄉(xiāng),但拉美西斯二世依然微笑且淡然著俯視著來往的人群,向人們訴說著曾經(jīng)這座古都所經(jīng)歷的一切,在4000多年漫長的歷史中,有過輝煌,有過沒落,有過人們對偉大神靈的贊美,有過對豐收和生命的歌頌,也有過丑惡的利益交換,入侵,矛盾及毀滅。當所有的一切都成為歷史,石頭依舊停在那里,平靜的講述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