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風
小時候因為吃飯的事兒,我沒少挨父母的數(shù)落。那時候因為太小不懂事,我經(jīng)常會把飯粒掉在飯桌或炕上,有時還吃不干凈碗里的飯,剩下些許飯?!慨斶@時,父親便會嚴厲地斥責我,直到我把掉下或剩下的飯吃干凈為止。為了讓我長記性,父親還要在飯后讓我背誦上二十遍“鋤禾日當午”,以記飯食來之不易。
漸漸長大后,頑劣之性不改,我偶爾會隨便亂花口袋里的零花錢。母親看到非常痛心,會掰著我的手讓我攤開掌心,指著我手指之間的指縫,嘆息地說,“就你這手,手里有再多的金子,也會流出去呀……”母親教導(dǎo)我,“做人要以勤勞節(jié)儉為本,不能大手大腳,不能鋪張浪費,即使能吃飽也要想到會有餓著的時候,這樣細水長流,日子才會安穩(wěn)地過下去。一個人活在世上,光節(jié)儉還不夠,還要勤勞,否則就會坐吃山空。”母親的這些話被我深刻地記在腦海里,并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之后漫長的人生。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我逐漸養(yǎng)成了勤儉持家的好習慣。
大學畢業(yè)后,我先后在新疆和福建工作。再后來成家立業(yè),有了自己的小家。現(xiàn)在日子雖然好過了,滋潤多了,但父母勤儉持家、儉以養(yǎng)德的良好家風,依舊在影響和熏陶著我。每當看到孩子吃飯時沒把碗里的飯粒吃干凈,我就唬著臉叫他把剩下的吃掉,讓他從小知道浪費是一件可恥的事情。小孩子不懂事,大人可不能任著孩子的性情,讓他從小就養(yǎng)成浪費和亂花錢的臭毛病,否則對孩子成長有百害而無一利。培養(yǎng)一個孩子的品性,要從小抓起,也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在正確的軌道上健康地成長。
逢到好友聚會、同事聚餐,去飯店吃“大餐”,眼瞅著那一大桌子琳瑯滿目的飯菜,幾個人是不可能全部裝到肚子里去的。離席前,我會讓愛人打包,把剩下的飯菜帶回家。望著朋友們有些異樣的目光,我笑著說,“我出生在農(nóng)村,曉得糧食來得不易,打包不丟臉呀!”朋友們個個豎起大拇指,說我日子好過了,并沒有忘本,說我不虧是農(nóng)民的后代……
聽著這些贊美的話語,我一張老臉真是樂開了花。此時此刻,我又想起了小時候父母對我的斥責和嚴格要求,他們的一言一行,深刻地改變和影響我現(xiàn)在的生活。“勤儉持家,儉以養(yǎng)德”是我們家的家風,我也要以身作則,繼續(xù)傳給下一代。勤儉持家真是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