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杰欽 黎力 凌同滿
[摘 要] 毛澤東政黨觀即毛澤東關于政黨的一系列觀點和看法,它是中國革命和社會建設發(fā)展實踐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學說中國化的重要成果。它指導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今天,重溫毛澤東的政黨觀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價值。
[關鍵詞] 毛澤東 政黨觀 當代價值
毛澤東政黨觀即毛澤東關于政黨的一系列觀點和思想,它是中國革命和社會建設發(fā)展實踐的產物,內容豐富,條理清晰,包含了政黨與軍隊的關系,政黨與人民群眾的關系,政黨與國家的關系,政黨與政府的關系,政黨與政黨的關系,政黨與立法、司法機關的關系,政黨與階級的關系,政黨與群眾的關系,政黨與領袖的關系等多方面內容。毛澤東政黨觀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學說中國化的重要成果,它指導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取得了輝煌成就。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今天,重溫毛澤東的政黨觀,準確理解毛澤東政黨觀的深刻內涵和當代價值,對于提高中國共產黨的執(zhí)政能力和執(zhí)政水平,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社會和諧的“中國夢”,具有重大的的理論意義和現實價值。
一、毛澤東政黨觀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學說的中國化的重要成果
毛澤東繼承和發(fā)展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政黨的思想,并把它運用到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通過實踐加以轉化,最后總結、提煉形成一個系統(tǒng)的政黨理論體系。這恰好解決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沒有完全解決的問題,彌補了馬克思政黨學說留下的空白,推進了馬克思主義政黨學說的中國化。
首先,關于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毛澤東指出,既要對人民群眾和我們的黨員做好思想工作,進行馬列主義的教育,還要堅持黨的階級基礎,嚴格黨員的標準。不能因為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后黨的任務和環(huán)境變化了而降低我們黨員的標準,同時我們的黨員也要加強同群眾的緊密聯(lián)系。因為“我們共產黨員,無論在什么問題上,一定要能夠同群眾相結合。如果我們的黨員,一生一世坐在房子里不出去,不經風雨,不見世面,這種黨員,對于中國人民究竟有什么好處沒有呢?一點好處也沒有的,我們不需要這樣的人做黨員。我們共產黨員應該經風雨,見世面;這個風雨,就是群眾斗爭的大風雨,這個世面,就是群眾斗爭的大世面?!薄拔覀兪钦驹跓o產階級的和人民大眾的立場。對于共產黨員來說,也就是要站在黨的立場,站在黨性和黨的政策的立場?!盵1]p936、805
其次,關于執(zhí)政黨的建設問題。毛澤東認為,在革命時期,黨的主要任務是奪取國家的政權,一切活動圍繞著階級斗爭為中心而展開;而在黨執(zhí)政后,黨的建設目標和任務發(fā)生了變化,黨的中心任務是鞏固國家政權,通過大力發(fā)展生產力,把我國由一個農業(yè)大國轉變成一個工業(yè)大國,全面實現國家的工業(yè)化,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在建設過程中,要把黨建設成為領導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核心力量,這樣才能達到鞏固國家政權的效果。
最后,關于防止個人專斷、發(fā)展民主集中制的理論問題。毛澤東認為,要正確處理政黨和領袖的關系,防止個人專斷,就要加強黨的集體領導,發(fā)展民主集中制?!懊裰骷兄剖屈h和國家的最根本的制度,也是我們傳統(tǒng)的制度。堅持這個傳統(tǒng)的制度,并且使它更加完善起來,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是關系我們黨和國家命運的事情”。[2]p12他認為:“民主集中制,它是民主,又是集中的,將民主和集中兩個似乎相沖突的東西,在一定形式上統(tǒng)一起來?!盵3]p383因此,我們的民主集中制就是“在民主的基礎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導下的民主”[1]p1057。毛澤東特別強調發(fā)揚我們黨內民主和人民民主?!叭绻怀浞职l(fā)揚人民民主和黨內民主,不充分實行無產階級的民主制,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無產階級的集中制。”[4]p832無論是在革命還是建設的實踐中,他一直把民主集中制的落實具體化。他提出,在黨內建立黨委制,防止個人專斷,并且要處理好中央和地方的關系、上級和下級的關系,國家和個人的關系等,這些都是過去沒有過的。
顯然,毛澤直接繼承了馬克思政黨學說的思想并且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發(fā)展豐富了馬克思政黨學說,這是毛澤東有關政黨建設思想的重要貢獻。
二、毛澤東政黨觀奠定了鄧小平黨建理論的基礎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在總結建國以來正反兩方面經驗的基礎上,在改革開放的嶄新實踐中,我們開始找到了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創(chuàng)立了鄧小平理論。鄧小平的建黨理論包含了豐富的毛澤東政黨觀思想,它是毛澤東政黨觀在新時期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的理論成果。
第一,鄧小平繼承了毛澤東關于中國共產黨是全中國人民的領導核心的思想,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關鍵在于堅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1979年,鄧小平就明確指出:“在中國,在五四運動以來的六十年中,除了中國共產黨,根本不存在另外一個像列寧所說的聯(lián)系廣大勞動群眾的黨。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社會主義的新中國?!盵5]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是中國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領導核心。在民主革命時期,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下,建設起一支紀律嚴明、團結統(tǒng)一的工人階級先鋒隊,毛澤東把這一罕見的壯舉,稱之為“偉大的工程”。[6]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毛澤東繼續(xù)為此奮斗。鄧小平根據新的歷史時期的實際情況,強調“常委會的同志要聚精會神地抓黨的建設,這個黨該抓了,不抓不行了”[7]p314?!鞍盐覀凕h建設成為有戰(zhàn)斗力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成為領導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堅強核心。”[8]這是“新的偉大工程”的核心內容。
第二,鄧小平繼承和發(fā)展了毛澤東政黨觀思想關于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和加強社會主義事業(yè)接班人培養(yǎng)選拔的思想。強調培養(yǎng)和選拔德才兼?zhèn)涞母骷夘I導干部,是保證黨的路線的連續(xù)性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大計。鄧小平強調:“中國的事能不能辦好,社會主義和改革開放能不能堅持,經濟能不能快一點發(fā)展起來,國家能不能長治久安,從一定意義上說,關鍵在人。”[7]p380“政治路線確立了,要由人來具體地貫徹執(zhí)行。由什么樣的人來執(zhí)行,是由贊成黨的政治路線的人,還是由不贊成的人,或者由持中間態(tài)度的人來執(zhí)行,結果不一樣。這就提出了一個要什么人來接班的問題?!盵9]p98鄧小平根據毛澤東關于“又專又紅”的理論思想和黨的基本路線方針要求,堅持德才兼?zhèn)涞脑瓌t,提出了干部“四化”的方針,反復強調要選拔黨性好、作風好、團結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接班人,繼承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使得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開創(chuàng)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后繼有人。
第三,鄧小平繼承和發(fā)展了毛澤東政黨觀中要把思想建設放在首位的思想。鄧小平反復強調黨的各級領導干部要充分重視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學習,加強工作的原則性、預見性和創(chuàng)造性。他認為:“我們要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時代和任務不同了,要學習的新知識確實很多,這就更要求我們努力針對新的實際,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盵7]p63
總之,無論是在思想、作風建設方面,還是在執(zhí)政黨建設的原則和方法方面,鄧小平關于執(zhí)政黨建設的思想理論都是在毛澤東政黨觀思想的基礎上豐富和發(fā)展起來的。正如他自己所說:“三中全會以后,我們就是恢復毛澤東的那些正確的東西嘛……今后相當長的時期,還是做這件事。當然,我們也有發(fā)展,而且還要繼續(xù)發(fā)展?!盵10]p300這就充分地表明了毛澤東政黨觀思想對鄧小平黨建理論的奠基作用。
三、毛澤東政黨觀指導新時期黨的執(zhí)政實踐
在探索政黨理論的過程中,雖然毛澤東晚年在理論和實踐中出現了嚴重的曲折,偏離了正確軌道;但是從整體上來看,這個理論是在馬克思主義政黨學說的指導下,繼承和發(fā)展了其中很多思想,并結合了中國的具體國情而形成的,在中國的革命和建設過程中發(fā)揮了巨大作用。毛澤東的政黨思想是我們黨集體智慧的結晶,對新時期我們黨的執(zhí)政實踐具有長遠的指導意義。
在中國的革命和建設過程中,毛澤東針對政黨提出了很多獨到的觀點,時至今日依然具有現實指導意義。例如,他認為無論在何時,我們黨務必要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艱苦奮斗的作風;關于保持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嚴格黨員的標準,純潔黨的組織的思想;關于加強和人民群眾的魚水關系、血肉聯(lián)系的觀點;關于加強黨的集體領導,健全民主集中制,防止黨內個人專斷的思想;關于加強人民對政府的監(jiān)督,建立一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廉潔的政府的思想;等等。這些思想經過了中國革命的實踐考驗,是符合我們具體國情的獨到、正確的論斷,應該對其進行不斷的繼承和發(fā)展,用以指導我們黨的執(zhí)政實踐。
同時,毛澤東在對政黨探索和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失誤和教訓也給我們提供了前車之鑒。例如,關于如何正確的處理政黨、領袖和群眾的關系,堅持黨的集體領導,反對個人崇拜的問題;關于如何加強黨的領導和采取何種方式改善黨的領導的問題;關于如何正確處理好政黨和政府的關系,防止黨政不分的問題;關于正確處理好政黨和各個民主黨派的關系以及和國外政黨的關系的問題;等等。針對這些問題,在毛澤東早年的探索中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在晚年他也陷入了誤區(qū),對我們黨造成了嚴重影響。但是總的來說,中國共產黨在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央領導下取得了很大成果。鄧小平在1980年指出,在新中國成立的31年以來,“同一些比較大的發(fā)展中國家相比,我們所取得的成績比它們大,建設的速度也比它們快,”“全國人民的生活比解放前好得多了”。[10]p357這與毛澤東針對這些問題進行的探索所取得的成效和造成的失誤,留給我們黨的經驗和教訓是分不開的。
最后,毛澤東對政黨建設的探索為我們黨在新時期的執(zhí)政實踐提供了科學有效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在加強黨的執(zhí)政過程中,要遵從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原則和方法探索黨的執(zhí)政實踐。黨的目標和任務在不同階段是不斷變化的,只有恰當地確定好黨執(zhí)政建設的重點和主題,采取正確的步驟,才能把工作落實到實處來。毛澤東關于政黨思想理論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個系統(tǒng)的戰(zhàn)略思想和理論觀點,“更是他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的生動體現,也是他繼承前人又突破陳規(guī)、善于集中人民群眾在實踐中創(chuàng)造的新經驗,繼承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生動體現”[11]p563。毛澤東的這些理論思想都是我們應該學習、永遠珍惜的寶貴財富。
四、毛澤東政黨觀促進了新時期執(zhí)政黨的自身建設與發(fā)展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從過去的革命黨變成了如今的執(zhí)政黨,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黨需要面對的形勢是嚴峻的,黨的執(zhí)政地位受到了嚴峻考驗,甚至國內有些人開始懷疑我們黨是否能夠鞏固好新建立起來的政權,履行好人民賦予的黨的職能。針對這些懷疑,毛澤東明確指出:“總結我們的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工人階級(經過共產黨)領導的以工農聯(lián)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12]p1438也就是說,中國共產黨必須領導中國走人民民主專政道路,這就需要中國共產黨搞好自身的建設與發(fā)展,才能肩負此重任。
第一,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后的新形勢需要黨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早在1939年,毛澤東就將黨的建設比喻成一項偉大的工程。在七屆二中全會上,他又進一步指出,“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盵12]p1438面對著新中國成后的新形勢,黨的執(zhí)政是一件好事,同時更是一件難事,正如他所說:“中國的革命是偉大,但是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堅持艱苦奮斗的作風?!盵12]p1438新中國成立后,黨的地位發(fā)生了巨大轉變,由一個革命黨逐漸轉變成一個執(zhí)政黨,將會面對很多困難。特別是國內“嚴重的經濟建設任務擺在我們面前,我們熟悉的東西有些快要閑起來了,我們不熟悉的東西正在強迫我們去做。這就是困難”[12]p1480。針對這些問題,毛澤東一方面要求黨員加強自身的思想建設,不斷地學習理論知識,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另一方面,號召全體黨員學好科學技術和管理技能,帶領人民群眾一起克服困難。他認為:“我們必須向一切內行的人們(不管什么人)學經濟工作……鉆進去,幾個月,一年兩年,三年五年,總可以學會的?!盵12]p1481在國際上,反動勢力對中國實行“和平演變”,企圖通過政治、經濟等手段對中國進行滲透和遏制。防止和平演變的重點就是在執(zhí)政黨內部,執(zhí)政黨只有把自身建設好,才能抵抗外敵。
第二,思想建設是黨的建設的基礎,黨要把思想建設始終擺在黨的建設的首位。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黨的工作中心被迫從城市轉移到農村,黨內工人階級的人數很少,需要不斷地吸取農民和小資產階級投入到黨的隊伍中來。這些新成員將小農意識和非無產階級思想也帶入到黨內,引起了黨內的各種思想矛盾。加上黨當時還處于幼年時期,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都不是很強,“自然在我們黨內引起了一系列重要問題,這就是在黨內反映了大量的小生產者的思想意識,甚至資產階級與封建階級的思想,也時常經過黨內的小資產階級分子傳達到黨內來,這就是黨內主觀主義、宗派主義、黨八股及政治上組織上的機會主義的社會來源”[13]p407。毛澤東充分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指出:“我們感覺無產階級思想領導問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邊界各縣的黨,幾乎全是農民成分的黨,若不給以無產階級的思想領導,其趨向是要犯錯誤的?!盵14]p77因此,在政治建設中,可以通過對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增進黨員的思想純潔性?!罢莆账枷虢逃菆F結全黨進行偉大的政治斗爭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如果這個任務不解決,黨的一切政治任務是不能完成的。”[1]p1094而進行思想教育就需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無產階級的科學思想去教育與改造我們的黨員、特別是小資產階級革命分子的問題”[15]p327。在組織建設中,毛澤東一貫強調,“沒有思想上的統(tǒng)一,組織上的統(tǒng)一是沒有意義的”[16]p907。在抗戰(zhàn)時期,他指出:“有許多黨員,在組織上入黨,思想上并沒有完全入黨,甚至完全沒有入黨。這種思想……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黨?!盵1]p875因此,對黨要從組織上進行整頓,需要先從思想上整頓,加強思想建設是抓好組織建設的前提和基礎。在作風建設中,他指出:“學風問題是領導機關、全體干部、全體黨員的思想方法問題,是我們對待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態(tài)度問題,是全黨同志的工作態(tài)度問題。既然是這樣,學風問題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第一個重要的問題。”[1]p813這就需要全黨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方法,同時還需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這是共產黨區(qū)別于任何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之一。
第三,黨要更加的密切聯(lián)系群眾,與群眾保持血肉聯(lián)系。黨在執(zhí)政之前,處于一個革命的時代,在當時艱苦的環(huán)境下只有得到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才能取得革命的勝利,這就客觀要求我們黨必須密切聯(lián)系群眾,充分發(fā)揮他們的革命積極性,這也造成了我們黨和人民群眾結成了深厚的情意。黨在執(zhí)政之后,更需要加強同人民群眾的聯(lián)系,因為“我們共產黨人區(qū)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有一個顯著標志就是和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lián)系。”[1]p1094我們黨和人民群眾的關系應該如魚水關系一般,密不可分,“如果黨群關系搞不好,社會主義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會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鞏固”[17]p547。但是,在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后,“在我們的許多同志中間,仍然存在著違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觀點和作風,這就是:思想上的主觀主義、工作上的官僚主義和組織上的宗派主義。這些觀點和作風都是脫離群眾、脫離實際的,是不利于黨內和黨外的團結的,是阻礙我們事業(yè)進步、阻礙我們同志進步的”[18]p116。針對這些黨內不良的作風,毛澤東號召“全國一切革命工作人員永遠保持過去十余年在延安和陜甘寧邊區(qū)工作人員所具有的艱苦奮斗的作風”[19]p17,并要始終牢記共產黨基本一條就是直接依靠廣大人民群眾。毛澤東的這些思想,啟示著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要堅定不移地走群眾路線。當今我們黨“面臨許多前所未有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zhàn),執(zhí)政考驗……精神懈怠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這就需要我們“全黨同志必須牢記,密切聯(lián)系群眾是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yōu)勢,脫離群眾是我們黨執(zhí)政后的最大危險”[21]。
第四,黨還要培養(yǎng)和造就更多的無產階級革命事業(yè)的接班人。在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十分重視黨員干部的培養(yǎng),說:“指導偉大的革命,要有偉大的黨,要有許多最好的干部?!盵22]p277他堅持任人唯賢的干部路線和德才兼?zhèn)涞母刹繕藴剩诟锩窢幹信囵B(yǎng)和訓練了大批的革命工作干部,這是贏得革命勝利和在勝利后組成新的國家的重要條件。新中國成立后,“對執(zhí)政黨來說,黨要管黨,最關鍵的是干部問題”[2]p328。此時,革命事業(yè)還在不斷發(fā)展,需要的干部也在不斷增加,老黨員的數目卻在不斷地減少,這就需要不斷地選拔新干部,并大膽地放手讓他們各司其職、各盡其才。隨著黨的工作重心逐漸轉移至經濟建設中,面對更為嚴峻的經濟形勢,黨要更加注重培養(yǎng)“又專又紅”的黨員干部,充分發(fā)揮他們的先鋒模范作用,帶領人民群眾一起克服困難,共同建設社會主義事業(yè)。
黨中央和毛澤東還提出了無產階級革命事業(yè)接班人的具體要求:他們必須是真正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能夠團結大多數人一道工作的無產階級政治家;是黨的民主集中制的模范執(zhí)行者,學會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領導方法,養(yǎng)成善于聽取群眾意見的民主作風;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富有自我批評的精神,勇于改正自己工作中的缺點和錯誤。他認為無產階級事業(yè)的接班人是在群眾斗爭中產生的,是在革命的大風大浪中成長的,應當在長期的人民群眾斗爭中考察和識別干部,挑選和培養(yǎng)接班人?!?/p>
參考文獻:
[1]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鄧小平文選(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澤東著作選讀(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5]王繼元.試論鄧小平對新時期黨的建設理論貢獻[J].新長征,1995(11).
[6]孔志遠.話說黨的建設“偉大工程”[J].中共伊利州委黨校學報,2005(2).
[7]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8]周向軍.精神文明發(fā)展規(guī)律論[M].山東:山東大學出版社,2005.
[9]孫立櫵.優(yōu)秀領導干部成長規(guī)律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1.
[10]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1]宋鏡明.毛澤東建黨科學體系發(fā)展史[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8.
[12]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3]劉少奇論黨的建設[M].北京:中共文獻出版社,1991.
[14]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5]劉少奇選集(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16]政治戰(zhàn)略家毛澤東(下)[M].北京:中央民族出版社,2004.
[17]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6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
[18]毛澤東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9]毛澤東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0]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12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
[21]胡錦濤.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1-7-2.
[22]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責任編輯 彭月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