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昊陽
當今世界各國主要的“城市病”之一就是交通擁堵問題,它已經成為全球各大城市面臨的普遍問題。河南是我國的農業(yè)大省,鄭州作為河南的省會城市,流動人口密度居全國第二。近年來,隨著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和私家車的快速普及,公共交通擁堵現(xiàn)象日趨嚴重,給人們的工作、生活、環(huán)境等帶來了一系列問題,應該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本文對鄭州交通的現(xiàn)狀進行分析,同時對西方緩解交通擁堵的經驗進行梳理,結合鄭州市交通的實際情況,對鄭州市交通的發(fā)展提出一些借鑒意見。
一、鄭州交通擁堵的原因
隨著鄭州市城市建設的迅速發(fā)展,城市框架日漸拉大,城市人口不斷擴增,同時,車輛也在不斷增加,城市道路已經無法滿足現(xiàn)在的交通需求。近年來,鄭州市民普遍感覺鄭州市的堵車現(xiàn)象日益嚴重,直逼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根據(jù)有關專家的調研分析,現(xiàn)列舉出鄭州交通擁堵的原因:
(一)機動車猛增
鄭州市車管所傳出消息:“鄭州2012年新增機動車突破30萬輛,機動車總量已達210萬輛。鄭州平均4個人一輛機動車,高于武漢、南京等城市?!薄?013年,鄭州新增機動車34.28萬輛。有關部門預計,2014年新增機動車,會突破35萬輛?!苯刂?014年8月3日,鄭州市機動車保有量約266.6萬輛。
(二)市區(qū)內施工工程多
幾年前,鄭州流傳著這樣一段順口溜:“鄭州鄭州,天天挖溝,一天不挖,不叫鄭州?!笨梢?,鄭州的市內施工現(xiàn)象已司空見慣。由于施工單位無法做到“占一補一”,因此,凡是施工地方必堵。再加上市區(qū)道路拓展緩慢,已經無法滿足機動車增速的需求。
(三)公共停車位少
鄭州交警部門統(tǒng)計:“平時每天進入市區(qū)的外埠車輛約有10萬輛,節(jié)假日進入鄭州市的外地車輛更多,將近30萬輛。按照‘一車一個基本車位,100輛車15個公共車位’的國際通用標準計算,鄭州市區(qū)需要21.6萬個公共停車位。而目前三環(huán)內開放的公共停車位只有11.2萬個,還差10.4萬個停車位?!笔忻駸o處停車,一些車主只能選擇在路邊隨意停車。
(四)新建小區(qū)不按規(guī)劃配建停車位
由于規(guī)劃滯后,老城區(qū)沒有配建停車位,而新建小區(qū)雖然配建了停車位,但是比例較低,依舊屬于“先天不足”,這都給交通擁堵帶來了巨大的隱患。
(五)管理混亂
相關部門對電動車、自行車和行人管理混亂,“中國式過馬路”現(xiàn)象隨處可見。加上對水泥罐車、渣土車等治理不到位,這些車輛經常駛入禁區(qū),造成交通事故。
二、緩解交通擁堵的國際經驗
交通擁堵是全球所面臨的共性問題,尤其是在發(fā)達國家人口較多的城市顯得極為突出。美國著名學者湯姆遜在1982年《城市布局與交通規(guī)劃》中將交通問題歸結為7個方面:“交通速度、車禍、公共交通高峰時間擁擠、公共交通非高峰時段乘客稀少、步行困難、停車困難和沖擊環(huán)境?!逼渲?,給大城市居民帶來巨大困擾的就是交通擁堵。鄭州如今也面臨著這一難題。本文選擇一些與鄭州市路況有相似性的西方國家及城市,通過對比總結出我們可以學習的經驗。
(一)美國緩解交通擁堵的經驗
根據(jù)相關資料記載:“交通擁堵已經成為當代美國大都市交通區(qū)最嚴重的社會問題之一,1982~1991年,美國50個主要的大都市區(qū)有47個交通狀況惡化?!痹?989年,美國審計總署向參議院交通委員會提交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在對兩萬人的調查中,80%的人認為交通擁堵是他們所在社區(qū)的主要問題?!泵纺帷た扑孤逅够仍凇锻ㄇ诘膲毫Α?、影響和對策》中有這樣的記錄:“1995年5月,美國市長會議對93個中心城市和66個郊區(qū)的官員進行的調查顯示,91%的郊區(qū)官員認為‘減輕街道和公路上的交通擁堵’是最嚴重的挑戰(zhàn)。”由此可見,交通擁堵給美國帶來了一系列問題,比如環(huán)境污染、人員傷亡以及不可估量的經濟損失。美國各級政府為了緩解交通擁堵相繼采取了以下措施:
1.擴建公路。美國政府為了緩解交通擁堵所采取的第一個措施就是進行公路擴建,他們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來建設更多的公路和立交橋,試圖緩解交通擁堵。然而事實證明,那些經過擴建的公路雖然在短期內確實有效,但是好景不長,新增公路很快又被大量車輛淹沒,不僅沒有緩解交通擁堵,反而使情況進一步惡化。由此可見,這種方法并不能從本質上解決問題,反而導致更加嚴重的交通擁堵。關于這一現(xiàn)象,吉姆·莫特瓦利曾經指出:“用擴建公路的辦法來緩解交通擁堵在短期內也許會奏效,但從長遠來說效果不佳,因為公路的擴建和交通條件的改善,將會導致公路沿線郊區(qū)居民區(qū)和就業(yè)機構的增加,從而增加交通流量。同時,公路的改進也會誘使人們購買和使用汽車,他們馬上就會占據(jù)新建公路的20%~50%?!?/p>
公路擴建又引發(fā)了其他方面的危害,比如,花費巨額開支、造成更加嚴重的空氣污染,有時還會拆除居民住宅從而破壞社會穩(wěn)定與和諧。美國曾經掀起過“反抗公路”的運動,對擴建公路的政策進行抵制。由此可見,公路擴建僅僅屬于短期措施。
2.發(fā)展公交。公共汽車和軌道交通是美國當前城市的主要公共交通方式。但是美國人追求地位并崇尚自由,公共交通在美國發(fā)揮的作用并不大。美國政府為了鼓勵人們少用私家車,選擇使用公共交通的出行方式,制定了“保證回家計劃”,即在正常工作日下班時間,同意安排公共汽車和地鐵專線接送工作人員上下班,如有急事需臨時回家的,政府免費提供專用車輛,這個計劃確實減少了美國人使用私家車的頻率。
3.共同乘車。美國政府鼓勵共同乘車。共同乘車分為共乘私人轎車和共乘客車兩種形式,共乘私人轎車主要是鄰里之間的公共活動,共乘客車是公司里的員工共同乘坐同一客車上下班,以達到減少交通量的目的。為了鼓勵大家共同乘車,美國地方政府還制定了相應的法律,例如,1981年,加州薩克拉門托市的普萊瑟縣(Placer County)制定了一項法律,要求開發(fā)商采取措施,減少由于開發(fā)項目而增加的交通流量。開發(fā)商必須簽訂一個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合同,以作為獲準建立開發(fā)區(qū)的一項先決條件,從而推動交通系統(tǒng)管理(TSM)計劃的實施,如共同乘車計劃,以便達到減少交通流量20%的目標。其他幾個地方也成功地實現(xiàn)了共同乘車計劃,美國交通部曾經在一份研究報告中寫道:“共同乘車,尤其是共乘私人轎車,提供了最為有望解決美國城市交通問題的辦法之一。它有助于減少交通擁堵、空氣污染和能源消耗,需要的投資相對減少,而且切實可行。同時,它還能夠提高現(xiàn)有設備和設施的使用效率,減少對新的車輛和道路的需求?!北M管共同乘車也存在一些問題,但是總的來說是利大于弊。
(二)英國倫敦緩解交通擁堵的經驗
根據(jù)有關資料顯示:“倫敦市中心的交通擁堵程度曾經是歐洲最嚴重的,在車輛行駛過程中平均有50%的時間是處于靜止狀態(tài)?!眰惗乜偯娣e是27224平方公里,人口有1805萬,倫敦的空間結構分為中心區(qū)域、外圍區(qū)域、近郊區(qū)域、遠郊區(qū)域,其中中心區(qū)域又由12個區(qū)構成,面積為321平方公里,人口大約445萬。倫敦市政府針對日益擁堵的交通問題提出了相應措施。
1.發(fā)展公共交通。倫敦的地鐵有著長達140多年的歷史,在這個得天獨厚的條件下,他們大力強化交通發(fā)展,如今倫敦的地鐵四通八達,不但線路密集,而且地鐵與地鐵之間的距離通過步行就可輕松到達,毫無疑問,倫敦人的首選出行方式就是地鐵。
2.自行車租賃。倫敦政府鼓勵騎車出行,試圖從各個方面來降低機動車的使用頻率。在倫敦市中心,有300多個自行車出租網(wǎng)點,他們的收費標準與我國不同,實行“前半個小時不收費,第一個小時收費1英鎊,并以此類推”。政府突出價格低廉、便利的優(yōu)勢來吸引人們在短距離內騎車出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有效解決鄭州交通擁堵的對策
近年來,鄭州市政府也在積極探索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的各種方法,相繼采用了打通斷頭路、優(yōu)化步行系統(tǒng)建設、增加公交車輛、推行錯時上下班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交通擁堵。但是在比較了西方的經驗后,筆者認為還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強化軌道交通建設
目前鄭州市軌道交通利用率并不高,駕車出行依舊是廣大市民的主要出行方式,未來鄭州市需要加強市郊與中心城區(qū)之間的軌道交通聯(lián)系,加大發(fā)車頻率,此外盡可能地實現(xiàn)城區(qū)地鐵路線與郊區(qū)地鐵路線的有效連接,滿足居民更遠范圍的出行需求。另外,在購票系統(tǒng)、轉乘空間等方面的服務也要進一步提升。
(二)提升公共交通承載力,提倡公交優(yōu)先
緩解交通擁堵的通常做法就是拓展公路、拓寬道路,但是從美國的失敗經驗來看,這并非長久之計。我們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從另一個角度來發(fā)展公共交通。
公共交通不僅便利而且載客量大,我們可以提高公交的服務質量,根據(jù)情況可設置公交專用路線和公交優(yōu)先路線。同時可擴大公共交通的覆蓋范圍,使公共汽車和地鐵相結合,增強公共交通吸引力。在下班的高峰時段,可以允許公交優(yōu)先行駛,這樣完全可以吸引人們“棄車就乘”。國際經驗也證明了大力發(fā)展公共交通是緩解交通擁堵切實可行的措施。
(三)在繁華路段提供自行車服務
在鄭州市的繁華路段可以提供自行車出租服務,這一簡單舉措會大大緩解交通擁堵的壓力。英國倫敦的成功經驗也說明了此法不僅投入少,而且見效快。
(四)大力宣傳,提高市民公共交通意識
相關部門應該大力宣傳“文明出行,和諧交通”。在鄭州市中心,很多自行車、電動車、燃油助力車的車主經常違規(guī)變道、掉頭和占用公交車專用道,這不僅加劇了交通擁堵,而且增加了事故發(fā)生率。相關部門應大力加強綠色出行和環(huán)保知識的宣傳力度,提高市民的公共交通意識。
每一個公民必須認識到,治理交通擁堵是城市健康發(fā)展的基礎,和我們每個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交通擁堵問題具有長期性和復雜性,任務艱巨而復雜,必須以長遠的態(tài)度來應對,同時也需要政府、規(guī)劃設計者、相關科研人員以及每一個市民的共同協(xié)作完成。
【本文系2014年度河南省政府決策研究課題“西方發(fā)達國家城市化模式比較研究”(2014213)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許昌學院公共外語教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