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繼娥
摘 要:美術是一門藝術,它陶冶人的情操,鍛煉人的思維,讓學生領略大自然的美好,心中存有一顆追求美好事物的心和培養(yǎng)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同時還培養(yǎng)孩子的想象能力。但是,美術課上的“嘈雜之聲”層出不窮,這究竟是為什么呢?又應該如何應對美術課上的“嘈雜之聲”呢?就這一現(xiàn)象進行探析。
關鍵詞:美術課;主要性;興趣;自主學習
美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是影響一個孩子一生的內在素質。但是在中國應試教育體制中,面對多年來形成的所謂主科和副科的區(qū)別,面對大多數(shù)父母一味強調語數(shù)外成績的壓力,美術教育在夾縫中喘息。此外,受到傳統(tǒng)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美術課程往往得不到公平對待,不能引起學生及家長的重視,加上師資力量、教育經費匱乏等原因,使美術教育雪上加霜。
美術課上的“嘈雜之聲”可以是美術課上探討美術某一個知識點的不同聲音,是針對學校主科、副科不同學科重要性,領導、教師、家長的不同聲音,也可以是美術課改中不同專家的意見等等。這就要求我們理性對待這一情況,尋求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途徑。
一、重視美術重要性,確保美術課課時的完整性
每當期末時,美術、體育等所謂的“副科”就從學生的課程表中默默移除,全部被語文、數(shù)學或者英語老師占用了,這是一種普遍的現(xiàn)象,也是一種錯誤的做法。在學習階段,教師、父母和學生過于把硬性分數(shù)成績當作評定一個學生優(yōu)秀情況標準,其實這是片面的觀點。即使教師把“副科”時間搶過來復習“主科”,最后達到了成績優(yōu)異的結果,學生的個人品質也是殘缺的。知識是學生武裝自己的武器,但是審美等個人品質是學生享受生命的追求。我們應該重視美術教育的重要性,保證學生美術課課時的完整性,讓學生重視美術,重視對自己個性和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
二、激發(fā)學生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具體的教學操作過程中,我們可充分利用美術學科特點,借助投影儀、多媒體等現(xiàn)代化教學工具,利用音樂、影像等因素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優(yōu)化美術課堂教學。例如,在學習美術作品時,一般老師會手拿一張照片展示給學生,如果運用多媒體設備,使每一張照片不是靜態(tài)的,而是動態(tài)的,這樣更能引起學生的關注和興趣,并且分析它,有了興趣的推動,美術課上的“嘈雜之聲”也成了天方夜譚。
三、重視美術的實踐性,引導學生融入美學世界
美術作為一門對學生動手能力有著較高要求的學科,也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學習理論知識是學習,實踐是更重要的學習?!币虼耍谧⒅乩碚摻虒W的同時,還應加強實踐教學,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實踐活動不僅能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的精神,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在教學過程中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學生不明白“應該畫什么內容,怎樣去畫?”而事實證明,學生不是不知道怎么畫,而是缺少實踐經歷。平時,教師就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融入美學世界。
四、拓展教學材料,豐富教學內容
美術屬于藝術的范疇,不是語文數(shù)學等“主科”,它屬于傳統(tǒng)意義中的“副科”,讓學生重視它,除了發(fā)揮美術本身的魅力外,就是拓展美術的教學材料、課程范圍,納入學生感興趣的范圍,甚至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
比如,在“獨特的裝扮面具設計”的教學過程中,老師不再只是停留在傳授學生掌握固定幾個面具的設計能力上,可以讓學生采用生活中的各種材料和剪紙等去制作展現(xiàn)一個個可愛、靈動、鮮活的面具形象,這樣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又能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滿足學生好動的心理特征。美術材料的拓展使課堂不再死氣沉沉,引進新鮮事物的美術課也使學生變得活躍起來,達到學生與老師互動和諧而快樂學習的目的,消除美術課堂上存在“嘈雜之聲”的情況。
五、尊重個體差異,因材施教
學生群體存在個體差異性,我們應該尊重并且保護它。美術不是語文數(shù)學等知識性科目,會限制學生天馬行空的想象,恰恰相反,美術鼓勵學生的個性化思維,解放他們的思想。
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教師在實踐教學中往往不能遵循“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原則,如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相互之間的討論、動手、學習,思維非常活躍,動手能力也得到大幅提升。而教師所給出的“標準答案”往往會束縛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思維發(fā)散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不去想老師說的話的正確性,就算發(fā)現(xiàn)了問題也不敢提出來,提出來還會遭到同學的一陣嘲笑。我們要尊重孩子個性化的思維,減少美術課堂上的“嘈雜之聲”,優(yōu)化美術課堂。
總之,美術課上的“嘈雜之聲”并非都是影響課堂教學效率提升的因素。對于美術教師,應對“嘈雜之聲”加以合理識別,將其轉化為更好地了解學生學習狀況的有利因素,并針對這些因素采取有效的教學措施,切實提升美術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夏丹.美術教學方法初探[J].華章,2012(11).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