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萍
【關鍵詞】 農村英語;課堂教學;導學案;書寫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3—0086—01
2013年秋我區(qū)教育局為推動基礎教育全面、持續(xù)、均衡發(fā)展,實施聯(lián)校辦學,以城區(qū)中小學教育帶動農村中小學教育共同發(fā)展,開展了支教活動。筆者作為“甘肅省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積極響應上級教育部門的號召,參加了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下面就筆者的支教工作談幾點體會:
一、導學案,深入課堂進行中
為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優(yōu)化課堂結構,在支教前筆者為學生編寫了輔助課堂教學的講學稿。當筆者來到農村的支教學校時,這里的老師也編寫了高質量的課堂導學案。經過集體探討,導學案從內容到形式都得到了進一步完善。
二、強化書寫訓練,培養(yǎng)良好習慣
在支教工作中,筆者發(fā)現(xiàn)農村孩子的書寫普遍不好,究其主要原因是在起始階段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而城市學生的書寫普遍要比農村學生的好,這與家長的重視程度有很大關系。因此,給他們補上這一環(huán)節(jié)很重要。我經常對學生講:“字如其人,漢字和英語字母都一樣,要寫得規(guī)范,工整,美觀,大方。良好的習慣會使你們終生受益。”尤其是起始年級,課本一開始就有書寫要求,所以每一節(jié)課教師都應該進行示范并訓練,嚴格要求學生規(guī)范書寫。由于農村學生中午不回家,午飯后還可以再練一頁,但這需要長期堅持。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們養(yǎng)成了良好的書寫習慣,這對他們學習英語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也增強了他們的學習自覺性和自信心。
三、采用有的放矢的教法,提高教學效益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筆者體會最深的是學習現(xiàn)在進行時。課前我設計了一些卡片,在課堂上,我叫了五個學生,抽取我手中的卡片,要求做出卡片上的動作。卡片上是write、run、sing、clean、open、jump等單詞。農村孩子的膽怯、扭捏、害羞的缺陷暴露無疑,很勉強地用了肢體語言。因此我的課堂教學必須有的放矢的進行調整。首先在教材設計上,應注重教材與實際相結合,努力做到抓住教材的關鍵,突出重點,分散難點。特別是對農村學生來說,他們的學習能力、知識水平都達不到教材的要求,就適當進行取舍。其次課堂上我采取了“每課一題”的環(huán)節(jié),也就是展現(xiàn)經典題目,由學習較好的同學承擔講解,以兵教兵的方式,在鍛煉了這一部分學生的能力的同時,鞏固知識點;然后增加以小組為單位的課前預習展示并量化打分。有的放矢地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中的每一項活動,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的保障。
三、加強心理疏導,攻克讀說難關
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有極強的應用性和實踐性。朗讀和對話是學好英語的第一關。在語言表達方面,農村學生表現(xiàn)出膽小拘謹、不善言談,加之受地方語音的影響,學生對英語語音學習缺少自信心,又害怕說錯會被老師批評,會遭同學恥笑。不敢講,更不敢大聲講。首先,教師要多領讀、多示范、多鼓勵、多表揚,讓學生感覺到老師對他的肯定和認可,消除害羞怕講的心理障礙,緩解學生內心的緊張。在句型訓練中,首先培養(yǎng)學生大膽說的好習慣,逐漸提高學生說的能力。然后在適當的時間進行糾錯,這樣學生心理上就容易接受;并能在老師的指導下大聲朗讀。其次用和藹,親切的語言和學生交流溝通,與學生拉近距離,學生自然會接受老師的教導。正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
五、因材施教,個體輔導
課后作業(yè)是課堂教學的有機延伸,也是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掌握運用的檢測。農村學生家長大部分都進城務工,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有些常年顧不上過問,導致孩子在課后學習時無人問津。當然農村學生的家長相對城市學生的家長在受教育程度上一般要低一些,他們對孩子學習外語的重要性認識有較多不足,也無法在主觀上為孩子提供英語學習上的幫助。針對這一情況,在學生上課認真聽的基礎上,通過及時鞏固訓練、消化、吸收課堂教學內容,可以進行分層輔導。農村學生中午不回家,我就在這個時間段進行個別輔導。進行作業(yè)重點問題講解;放聽力磁帶訓練聽力;對個別學生談話溝通;進行鼓勵教育。只有建立起師生之間溝通的綠色通道,才會有教與學之間的寬松、民主、和諧的氛圍。通過一段時間的當面教授、個別輔導,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了可喜的進步。
農村英語課堂教學需要我們不斷探索、思考、實踐、總結和提高。只要我們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不斷地探索,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就會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效率。
編輯:趙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