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嵐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突顯,教師的角色得到了新的認識。如何讓數(shù)學課堂教學實現(xiàn)“減負增效”的目標,就更顯得迫在眉睫。就是關鍵要讓學生在數(shù)學教學活動中學會自主學習的培養(yǎng),自我發(fā)展的能力。
關鍵詞:數(shù)學;自主學習;培養(yǎng);能力
新一輪課改之所以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因為我們現(xiàn)在課堂教學中還存在著不同程度地單一,他主學習的學習方式。為改變這種學習方式,教師要做到“八要”:1.一定要自主。2.一定要民主。3. 一定要看書. 4.一定要討論. 5.一定要讓學生提問. 6 .一定要有練習. 7.一定要有笑聲. 8. 一定要有新意. 我認為在這”八要”一定要讓學生自主,是對教師最根本的要求,也是提醒以學生為中心的最好見證。學生能以心里自主學習,教師要做到”八要“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我這兩年多來的教改實驗,一直在尋求一條讓學生樂學,教師教的輕松的好路子。這條路子的起點便是讓學生自主學習。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呢?
一、培養(yǎng)學生預習自悟
正如美國心里學家羅杰斯所說:“教學不是用于從外部控制的行為,而是應用于制造各種能促進和獨立自主和自由學習的條件”。新的課堂教學必須為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中心,以學生的發(fā)展為目標。我們教學的對象學生是一個活生生的能思考的人,而不是一個無條件被動接受的“容器”。因此,教學中教師要多給學生自由探究的時間和空間,鼓勵學生獨立探究,大膽猜測,允許不同見解,不同觀點,不同思路的存在。要把培養(yǎng)學生預習自悟能力和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作為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要相信學生具有預習的潛能,要給學生預習的時間,把預習的責任交給學生,為學生提供幫助和創(chuàng)造條件,鼓勵學生充分發(fā)揮能動性,主動地探索新知識。
例如,教學“垂線的認識”時,先讓學生帶著問題預習:1. 什么叫做垂線? 2 .垂線是怎樣形成的?3. 你能畫出垂線嗎? 4. 通過預習,你知道了什么?讓學生帶著任務去自學,努力找答案,體驗到讀書的好處,嘗到成功的喜悅。這有于培養(yǎng)學生預習的方法和能力,促進學生養(yǎng)成自學的習慣,同時也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一條有效途徑。
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應注重學生合作學習
合作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動力。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教給學生如何生活。讓學生參與合作學習活動,有利于他們之間情感的溝通和信息的交流,培養(yǎng)合作意識,進一步完善健全人格。合作學習要堅持實行獨立在前,合作在后,成果共同享受的程度。合作學習不是“尖子生”當老師,中下生當聽眾的學習方式,而是每個學生都要積極參與,都要交流思維成果,人人即使老師又是學生。例如:教學“三角形的高”時,先讓學生自學書本,知道什么叫做三角形的高?然后根據(jù)自己對書中的只是的理解畫出三角形的高,接著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畫法是正確的,誰畫法是錯誤的,為什么?這樣學生在交流中學到了知識在交流中看到可以用很多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使學生深切地感到合作的重要性。
三、積極提供參與機會
學生是一個充滿生機活力的人,并不是只是的“容器”、而是認知和發(fā)展的主體。學生學習知識的最佳途徑是培養(yǎng)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探索和研究,這樣理解會更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guī)律、性質和聯(lián)系。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大膽放手,減少講授活動,精簡教學過程,給學生提供更多參與機會,充分發(fā)揮學生各種感官功能,讓學生多動手、動腦、參與觀察、思考、討論,盡量做到:特征讓學生觀察思路讓學生探索,方法讓學生尋找,意義讓學生概括,結論讓學生驗證,公式讓學生推導,難點讓學生突破,真正讓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同時教師要善于駕馭課堂,關注學生的個體體驗,例如:在學習了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之后,讓學生動手擺一擺、剪一剪、畫一畫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圖形;建議到使一個梯形被分割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三角形有幾種方法;剪一刀使一個平行四邊形被分割成一個梯形和一個三角形有幾種方法,這樣使學生在動手操作過程中即鞏固了知識,加深了印象,又為以后學習梯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的能力,使學生找到了一條自主學習的最佳途徑。
總之,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動”起來,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學習,不但構建了和諧數(shù)學課堂教學氣氛,同時也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改的精神。
參考文獻:
[1]姜艷芳:關于構建新型課堂教學模式若干因素的探討.
[2]《小學數(shù)學新課程標準》、《小學數(shù)學教學大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