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 軍 梁生樹 梁芝芳(本刊記者)
“暖心支書”的故事
文/張 軍 梁生樹 梁芝芳(本刊記者)
作為村官,張明俊顯得與眾不同。他愛穿白襯衣,戴金絲眼鏡,講話斯文,不抽煙,不泡牌場、酒場,更像個讀書人。在他心里,村干部形象代表黨的形象;在他心里,當干部就要把黨的溫暖源源不斷地傳給群眾。
張明俊每天早上都要到鎮(zhèn)上的理發(fā)店修面、洗頭。辦公室總放著兩雙鞋,下村穿運動鞋,進城穿皮鞋,永遠擦得一塵不染。在他看來:“面容干凈、衣服整潔,是對人最起碼的尊重?!?/p>
鎮(zhèn)上美發(fā)沙龍老板陳紅說,每次理完發(fā)結(jié)賬,張明俊總會“包場請客”??吹皆S多農(nóng)村老人舍不得進理發(fā)店,張明俊便跟鎮(zhèn)上幾家理發(fā)店打招呼,70歲以上的老人,全部享受“簽單”理發(fā)的待遇。住得遠的,他管中午飯,家庭困難的,他連回去的車費也一塊包了。
天柱山村的貧苦群眾破天荒有了“簽單”權(quán),張明俊每年為此支出上萬元。
在天柱山,張明俊并不是最有錢的,卻是做扶貧濟困最“走心”的。與豪捐百萬、千萬元的慈善家不同,張明俊對每個細節(jié)都非常用心,極力使受助者感到舒心,因此得了一個“暖心”支書的美譽。
瀛湖鎮(zhèn)糧油店老板周云清說,10多年來張明俊一直是他最大的“客戶”。每到過年,張明俊都要自掏腰包拿出5000元,在這里置辦米面油等年貨。他列出貧困戶和老黨員名單,以村上“福利”的名義發(fā)給他們,就連他們雇摩托車領(lǐng)取的費用也一并“報銷”。
以前,張明俊幫助過的許多村民請他吃飯表示感謝,他都欣然赴約,然后搶著買好單。別人送給他的禮物,他都會想方設法加倍“還”回去。
張明俊個人擔保,幫張遠清貸款3萬元,張遠清送來10斤高粱酒感謝他,他塞給張遠清200元——這筆錢,買50斤高粱酒都綽綽有余。
孤寡老人吳禮華一直受張明俊接濟。有年臘月,老人走了20多公里山路,給他背來一簍木炭。他心疼,硬留老人在家住了幾天,臨走給割了10斤肉,還偷偷在老人口袋放了300元。
周清才給他了幾斤紅豆,他“還”了100元。張明俊母親生病,他連舅舅給的500元都沒要。在他生命的最后幾天,還留下“不收禮金”的遺言。
久而久之,天柱山村沒人再敢請張明俊吃飯,更沒人敢給他送禮。
張明俊有小車,還是上百萬的“豪車”。但他手機里卻存著好幾個租車師傅的電話,而且聯(lián)系頻繁。鄉(xiāng)親們不管誰家有紅白喜事,只要向他張口借車,哪怕事情再重、再急,他都會爽快答應,然后自己租車。
在天柱山村,幾乎每家人都坐過張明俊的“順風車”。每次進城、返村,只要車上還有空座,碰上‘順路’的,他都會主動招呼,捎一段。給張明俊開了十幾年車的司機郭超說,這“順路”有時要多拐幾十公里山路。
自打當支書以來,張明俊的私車就成了村上的公務車,而且隨叫隨到,卻從來沒在村上報銷過一分錢油費。村委會主任王本功說。
自張明俊當支書以來,天柱山多了一條硬性規(guī)定:村干部及其親戚不準吃低保。
2010年,安康“7·18”特大洪災,張明俊的大哥張明生家房子全被淹了,張明俊負責登記重災戶,向上面申請救災款,因名額有限,他第一個劃掉了大哥的名字。
有一年,張明俊的姐夫李永生家突遭變故,日子艱難,姐姐想申請低保,他一口回絕。不過,他私下里常接濟哥哥姐姐一家,還安排姐夫到自己的公司上班。
“鄉(xiāng)親們?nèi)缤砀改福荒芾Ω改?,處處對他們負責,事事讓他們明白,件件向他們說清,大事小情都要讓他們做主,這是當家人的本分?!睆埫骺r刻嚴守這個“本分”。
上任村支書后,張明俊對自己約法三章:關(guān)心群眾的需求,克服個人私欲,不索取。
“當支書13年,明俊從未在村上領(lǐng)過一分錢。”村主任王本功說,村上給張明俊的工資從每年1000元漲到5000元,他全部用作公務開支。平時為集體、村民辦事,花了多少接待費、差旅費,他只字不提。
位于安嵐路邊,天柱山村辦公用的三層漂亮小樓,原來是張明俊公司的財產(chǎn),他專門騰出來,花17萬元里外裝修一新,還購置齊全辦公家具,給村上無償使用。村委會旁1000多平方米的群眾文化活動廣場,花了40多萬元,也是張明俊個人掏的錢。
張明俊的公司有一條不成文的規(guī)定:每年拿出3%的利潤作為村上的公務費——這筆支出,毎年不低于7萬元,從他上任村支書持續(xù)至今。
張明俊的錢也是血汗錢,是他辛勤勞動所得。許多人不解,張明俊說:“作為村上先富的黨員,有條件為村上做一些事情,就要不遺余力地去做。只要敢想敢干,沒有什么能難倒人的事?!?/p>
今年4月,張明俊當選“全國勞?!保玫搅?萬元獎金。他一分沒留,反倒添了5500元,發(fā)給對村里發(fā)展有貢獻的老黨員、退休村干部和困難群眾。這不是第一次。
4月28日,張明俊平生第一次走進人民大會堂。臨行前,他給母親燒了一炷香:“媽,兒子終于實現(xiàn)了您的愿望!”
父親去世那年,張明俊帶母親到北京散心,母親在人民大會堂前站了很久:“明俊啊,你將來要能來這開會,那多光榮?!?/p>
16年過去,張明俊不僅進了大會堂,而且作為“全國勞動模范”接受表彰。離京前,從不愛照相的張明俊特意在大會堂前留了影。這張照片,既是給母親“看”的,也是他給自己最后的留念——此時,他已查出胃癌晚期,剩下的日子不多了。
5月19日,張明俊從醫(yī)院回到村里,主持召開最后一次村委會議,主要商議在村上建幼兒園的事?!耙尨謇锏耐尥迋円蚕癯抢锏暮⒆右粯?,從小接受正規(guī)的學前教育,不輸在起跑線上?!痹捦仓袀鞒龅穆曇舻统?、沙啞、時斷時續(xù),還伴隨著大口的喘氣聲。
這套音響,是會前剛剛安裝好的。有人半開玩笑地說“張書記也愛洋活了”。人們不知道,因為疼痛,張明俊當時已無法大聲講話了。
每年六一兒童節(jié),張明俊都要到學??赐蠋熀屯瑢W們。今年“六一”,他缺席了。之前,張明俊兩次打電話囑托,他個人出資2000元,請王本功代表村上給天柱山希望小學的學生送去書包、鉛筆盒等文具;務必邀請當天參加活動的老師吃頓飯,花費算他個人的。
張明俊和村文書汪成興最后一次通話,交代了兩件事:一是村小學的修繕;二是到天柱山旅游景點中途的塌方路段要盡快修整。
“本功,汪梁修路征地的事,你們一定要抓緊,征地肯定有難度,有矛盾,要多做思想工作,不能硬來?!边@是張明俊生前打的最后一個電話。
群眾自發(fā)組織為張明俊送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