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喜善
【摘要】新的課程理念要求讓數(shù)學課堂變得“活”起來,而課堂要真正活起來應是和諧的統(tǒng)一,不僅是課堂氣氛的活躍,更要把知識教活。
【關鍵詞】數(shù)學課堂 實中求活 自主學習 活躍開放 思考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8-0158-02
教學實踐證明活躍的數(shù)學課堂對于學生掌握知識、培養(yǎng)能力非常重要。數(shù)學課堂要想真正活起來,我想不僅是課堂氣氛的活躍,更應該把知識教“活”,學習內容要開放,學習方式要靈活。這就要求老師必須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把握住重點、難點,科學地構建數(shù)學知識結構。為使數(shù)學課堂變得活躍充實,筆者通過自己的教學作以下思考。
一、重視內容開放,但要防止隨意增減
新課標對教師處理教材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還要對教材進行加工、整合,使之變成學生能夠體驗的、有興趣的知識。教學中提倡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師要創(chuàng)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情境學習身邊的數(shù)學,并應用到生活中去,來體現(xiàn)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例如,在教學《利息》時,教師可以課前布置學生到銀行去做調查,學生了解到了最新利率標準和有關利息稅的知識后再讓他們在課堂上探討交流、合作學習,并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數(shù)學教學扎實靈活,學生就會學得生動活潑。
以“課本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已成為過去,教學內容向生活開放,教學形式的多樣化,徹底改變了數(shù)學課程孤立、封閉、僵化的弊端。然而在教學中,有的教師在處理教學內容時往往會出現(xiàn)偏差,過多過泛地補充教學內容,有時還會拔高教學要求,這樣不利于課堂效益的提高。例如,在教學三年級《兩步計算應用題》新授課時,有優(yōu)秀學生提問三步計算的問題,教師應該贊賞。但其他學生出于從眾心理,也千方百計提出三步計算的問題,教師組織討論逐一解答就拔高了教學要求,與課堂教學目標相背離。
可見,為活躍數(shù)學課堂教學,在充分挖掘和使用教材資源的基礎上,講求教學內容開放,有利于學生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yǎng),但隨意增減教學內容就不利于課堂效益提高了。
二、 講求自主學習,但要防止放任自流
《數(shù)學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學習,這種學習方法增大了學生選擇的機會,但是我們在組織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決不能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不僅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也要加強對學生學習指導。因此,既要反對教師牽著學生走,也要反對教師跟著學生走。師生要在共同學習、平等對話、互相交流中完成教學目標。教師的角色定位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伙伴,是引導學生學習的人。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不應該是學生單方面的行為,而應該是師生兩方面的作用。教學活動設計教師是主體,學習活動開展學生是主體。數(shù)學課中的自主學習教師應拋開“我講你聽”、“我算你看”的教學模式,要以引導學生學習數(shù)學、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興趣和自覺性為主,教師必須把精力放在關注學生學習、關注學生情感上來,這樣教師教得靈活自如,學生也學得輕松活潑。
就選擇自主學習內容而言,加強指導有兩個層面的含義:①要尊重學生自己選擇的同時,也要指導學生選擇有價值的學習內容。②教師同樣有選擇內容的必要,而且要善于用自己的示范加強選擇學習內容的指導。例如,學習《等腰三角形的特征》時,教師要求學生試著想辦法找出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學生拿出自己的學具,教師可以指導他們看一看邊和角,量一量邊的長度,比一比角的大小,學生選擇了有價值的切入口自主探索,學習效果一定很好。
三、營造課堂氣氛,但要防止“活”而無效
“活躍課堂氣氛”是一個過程。數(shù)學教學應該通過創(chuàng)設一個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的氛圍,鼓勵每個學生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高效率地進行思考,進而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實現(xiàn)有效學習。我們不僅要從表面看學生是否在動口、動手、動腦,更要關注每個學生在做些什么、說些什么。
為活躍課堂氣氛教師在課堂上安排一些如小品表演、游戲、謎語等小活動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數(shù)學課堂的活動設計一定要符合數(shù)學教學內容的需要,一節(jié)課活動設計過多,知識教學的時間就難以保證,就會給人一種輕松有余而扎實不足的感覺。其實有許多知識,缺少冷靜思考、刻苦訓練是不能夠獲得的。
合作學習是促進課堂氣氛活躍的有效形式,教師會經常采用。我認為組織合作學習要注意兩個問題:①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合作學習。學生是有個性差異的,他們面對同一個問題都有各自不同的思考,凡是學生獨立思考能解決的,就不需要合作學習。學生經過獨立思考有了自己的見解,再組織合作學習,能發(fā)揮集體的智慧,會促進學生共同發(fā)展。②合作學習要形式多樣,合作學習可以是小組學習,同桌交流、也可以全班討論、師生互動,但必須根據(jù)教學內容恰當選擇,合理使用。
總之,課堂教學的“活”與“實”是缺一不可的。不論是采用哪種形式活躍課堂氣氛,都要注意圍繞課堂教學目標,要注意學習內容是否有價值,學生是否都能積極地投入學習,學生的思維是否得到開發(fā),情感是否得到交流。如果只是表面的熱熱鬧鬧,那將收效甚微。因此,教師要在實踐中創(chuàng)新,在務實中求活,要追求實而不死,放而有導,不要被表面現(xiàn)象所迷惑;真正發(fā)揮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學生的主體性,著眼于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