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京湘子 段穎杰
【摘要】在英漢互譯過程中,譯者既要具備較高的英語水平,又要具備扎實的中文功底。然而,許多高校的英語翻譯專業(yè)的課程設置以英文課程為主、中文課程為次。本論文以華中某高校為例,對英語翻譯專業(yè)的學生能力與課程設置進行了調(diào)查,調(diào)查表明學生在漢譯英時理解漢語原文存在偏差;而在英譯漢時中文表達存在翻譯腔。該現(xiàn)象與中文課程偏少有直接關(guān)系。因此,本論文著重討論在英翻專業(yè)本科階段開設漢語課程的具體措施和作用,以期漢語課程能得到更多重視。
【關(guān)鍵詞】英語翻譯專業(yè) 翻譯腔 課程設置 中文課程
【中圖分類號】G648.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8-0114-04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doing transl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translators must possess solid basic skills of the two languages. However, English courses dominate the syllabus designing in many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takes university an example to investigate into the courses and students ability. The survey indicates that the students often have difficulties in both correct comprehension of the Chinese source texts and idiomatic Chinese expression. This phenomen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hortage of Chinese courses. Therefor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ignificance, as well as measures, of giving Chinese courses to translation majors.
【Key Words】 Translation Majors; Translationese; Syllabus Designing; Chinese Courses
一、英語翻譯專業(yè)本科生在英漢互譯時遇到的問題
翻譯家許淵沖先生曾引用過一位法國翻譯工作者的話:“翻譯就是理解,并且讓人理解?!保ㄔS淵沖,1984:1)這句話相當精煉地概括了翻譯過程的兩個主要階段:理解與表達。英翻專業(yè)本科生常常會在理解和表達過程中碰到困難,其主要原因是漢語能力不足。
1. 漢譯英時理解原文不透徹
中文的成語和古詩理解起來就是一大難點,翻譯起來頗費功夫。例如“罰不當罪”這個成語,有同學在處理時將其理解為“處罰太輕,和所犯罪行不相稱”。但該成語的本意指的是處罰過重。正確的翻譯應該是“The punishment exceeds the crime or be punished too severely.”而在古詩理解方面的問題則更多,有時候甚至完全不明白原詩在講些什么。美國第39位總統(tǒng)詹姆斯·厄爾·卡特在訪問北京時曾引用了這樣一句詩“今世褦襶子,觸熱到人家”,難倒了外交部譯員。后來詢問了《文學遺產(chǎn)》編輯王學泰才得知該詩出自晉人程曉所作《嘲熱客》?!把斠y”音“耐代”,意為“不曉事”,卡特先生來訪正是8月之時,所以他說了“今世褦襶子,觸熱到人家”兩句,對酷暑天來打擾表示歉意。
當然,這樣生僻的詩句在翻譯中比較少見,同學們更常犯的錯誤是沒有正確理解原詩的意義。例如在翻譯“三十六家花酒店,七十二座管弦樓”(吳敬梓《儒林外史》)時,有同學將“三十六”和“七十二”都翻譯成了確指的數(shù)字,但是“漢語中的許多數(shù)字都具有極言其多或極言其少的蘊涵意義”(陳宏薇, 李亞丹,2013:57), 翻譯成“the countless taverns and music halls”(楊憲益、戴乃迭譯)則能更好地反映這一蘊義。
除了古詩和成語,還有一些蘊含中國獨有的社會文化的文本在理解時也需注意。例如“克明:覺新哪,你聽著!”(巴金原著、曹禺改編的話劇《家》)“你聽著”這一詞組在漢語中往往被用作長輩教育晚輩時的開場白,具有鮮明的文體特色。在劇中覺新拜堂成親之前,其叔父高克明借機向他宣講了一大段封建禮教和處世之道。如果簡單地將該句直譯為“Listen, Juexin”,則變成了英語中吸引聽者注意時常用的口語詞組,完全體現(xiàn)不出高老爺長篇大論地訓導覺新時嚴肅的語氣。(陳宏薇, 李亞丹,2013:55)翻譯成“Juexin, I want you to pay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is”(英若誠譯)更貼合原文。
2. 英譯漢時表達漢語不地道
相比漢譯英來說,英譯漢更加考驗學生的中文素養(yǎng)。同一句英文,在理解方面不會有太大差別,但表達成漢語之后便高下立判。例如“If you want to be loved, be lovable”,有的同學翻譯成“如果想被愛,首先討人愛”,而有的同學則翻譯成“你若盛開,清風自來”。相比之下第二個譯文通過聯(lián)想和四字格不僅表達出原文的意味,更創(chuàng)造出一種中國文化特有的意境美和音韻美,可見譯者的中文功底深厚,不過這樣的文學翻譯在教學實踐中并不少見。
當然,實用文本的翻譯也不例外。在處理這些翻譯的時候,同學們常常會受到英語原文的干擾,機械地照搬原語的語言形式、表達方式和句法結(jié)構(gòu),使譯文存在翻譯腔的問題。例如下面這個例子:
The report noted that eating less fat and more food with whole grains and other fibers can protect against cancer.
譯文 1: 這份報告特別提到了少食脂肪,多吃含全面粉和其它纖維素的食品能預防癌癥的那些建議。
譯文 2: 這份報告特別提到,有人建議少吃脂肪,多吃全糧食品和其它含纖維素的食物,能預防癌癥 。( 馮彤,2003:557)
可以看出譯文1過分拘泥于原文的句式結(jié)構(gòu),使得“建議”前面的定語過長,不符合中文的行文要求,譯文雖然能夠讀懂, 但不流暢、不自然,顯得生硬。
英文重形合,多用連接詞表示邏輯關(guān)系;而中文重意合,語句之間的聯(lián)系常常通過語義關(guān)系來體現(xiàn)。但是同學們在英譯漢時有時會受原文影響而翻譯出中文里沒必要出現(xiàn)的連接詞。例如下面這個例子:
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 However little known the feelings and views of such a man may be on his first entering a neighborhood, this truth is so well fixed in the minds of the surrounding families that he is considered as the rightful property of some one or other of their daughters.
譯文 1: 單身漢如果手中擁有一筆豐厚的財富,必定要考慮娶房妻室,這已成為眾所公認的真理。這樣的單身漢,每逢喬遷新居,左鄰右舍對他的感受和觀點一無所知,但是,既然以上的真理早已在人們的心目中根深蒂固,所以鄰居仍總將其視為自己某個女兒應該得到的一份財產(chǎn)。
譯文 2: 有錢的單身漢總要娶位太太 ,這是舉世公認的真理。這條真理真夠深入人心的。每逢這樣的單身漢新搬到一個地方 ,四鄰八舍的人家盡管對他的性情見識一無所知 , 卻把他視為自己某個女兒的合法財產(chǎn)。(同上,558)
譯文1保留了原文中“形合”痕跡,如:“單身漢如果…… 必定要”,“既然以上 ……所以……” 。如此拘泥于英文結(jié)構(gòu), 必定產(chǎn)生“翻譯腔”。譯文 2 按漢語意合法組織譯文,簡潔明快,突破了原文句法結(jié)構(gòu)的束縛,充分表現(xiàn)了原文的詼諧的意味, 更加傳神 。
以上現(xiàn)象表明,英語翻譯專業(yè)學生的中文水平尚未達到一定的程度,因此造成了翻譯中的困難和問題。
二、英翻專業(yè)本科生對中文課程的需求度調(diào)查
針對上述現(xiàn)象,筆者調(diào)查了英語翻譯專業(yè)學生對中文課程的需求度,并對所得數(shù)據(jù)加以統(tǒng)計分析,以此為依據(jù)對設置中文課程提出合理建議。
調(diào)查目的: (1)調(diào)查英語翻譯專業(yè)本科生對中文課程的需求度; (2)了解英語翻譯專業(yè)本科生對中文課程的課程內(nèi)容、課時安排等的意見和建議。
本次調(diào)查采用問卷形式,根據(jù)調(diào)查目的相應設計了9個選擇題和1個主觀筆答題,選擇題分為單項選擇題和多項選擇題。調(diào)查于2015年3月完成,問卷完成時限為5-10分鐘。調(diào)查對象為華中某大學2014級、2013級、2012級三屆所有在校翻譯專業(yè)本科生,共6個班195人。本次調(diào)查一共發(fā)下問卷195份,回收問卷176份,回收率為90.3%,回收問卷有效率為100%。
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有76%的調(diào)查對象認為自己的中文水平下降了,僅有20%的調(diào)查對象認為自己的中文水平?jīng)]有下降(參見圖2);相比之下,僅有7%的調(diào)查對象會主動進行中文方面的學習,而占總數(shù)53%的調(diào)查對象則不會主動學習中文(參見圖3)。但90%以上的調(diào)查對象認為學習中文課程對翻譯實踐有所幫助,相信開設中文課程是有必要的。(參見圖4、圖5)
根據(jù)以上調(diào)查分析可知,只有極小部分的翻譯專業(yè)學生會主動學習中文課程,但是多數(shù)都意識到了中文課程對自身翻譯專業(yè)素質(zhì)培養(yǎng)的重要性,并期望能夠開設中文課程。除此之外,我們還注意到一點:越是高年級的學生越覺得自己的中文水平有所下降,且他們對中文課程的開設更加重視,開設意愿明顯高于低年級學生。原因在于,大二、大三的學生已經(jīng)系統(tǒng)學習了翻譯理論知識,進行過多次的翻譯實踐活動,對翻譯實際所要求的能力素養(yǎng)有更深刻的感受。綜上所述,對英語翻譯專業(yè)的學生開設中文課程是很有必要的。
最后,我們向該校英語翻譯專業(yè)本科生了解他們對所開設的中文課程的課程內(nèi)容、課時安排等的意見和建議,調(diào)查結(jié)果分別為圖6、圖7、圖8和圖9:
如圖6所示,在希望開設的中文課程中,國學排在第一位,其次是中文寫作,大學語文排在第三位,古代漢語緊隨其后,有6%的調(diào)查對象選擇了其它,但并未說明所希望開設的課程名稱。由此可見,國學、中文寫作、大學語文、古代漢語都是英語專業(yè)學生所重視的課程,我們將在下一部分分別對這四門課程的設置及其開設的意義和作用進行詳細的闡述。
如圖7、8、9所示,87%的調(diào)查對象希望從大一開始開設中文課程,選擇在大二才開設中文課程的人只占調(diào)查對象的一小部分,且沒有人愿意大三、大四再開設此類課程。過半數(shù)的調(diào)查對象希望中文課程每周2課時,為期一學年,也有小部分學生希望開設更長的時間。這些數(shù)據(jù)表明,英語翻譯專業(yè)的學生已經(jīng)意識到中文課程對自身的重要性,認為應該在大一就開始較長時間的中文課程學習。
三、英語翻譯本科生中文課程的具體設置及課程意義
結(jié)合調(diào)查問卷的數(shù)據(jù)分析及學生訪談的結(jié)果,得出英語翻譯專業(yè)本科生有必要開設的中文課程為:大學語文、古代漢語、國學知識、中文寫作。下面將對上述課程的課程設置、作用和意義進行具體闡述。
1.大學語文
大學語文課程是部分高等院校開設的公共基礎(chǔ)必修課之一。以華中某高校為例,大學語文開設在大一上學期,每周兩學時,為期一學期。其授課內(nèi)容為不同時代的名家經(jīng)典文學作品賞析,以近現(xiàn)代文為主。譯者的基本素養(yǎng)就包括“具有較強的駕馭譯出語和譯入語的能力,能正確理解原文,并熟練運用本民族語?!保ㄈA先發(fā),2013:2)大學語文課程對翻譯專業(yè)學生的意義在于:可以幫助學生提高漢語水平,掌握良好的漢語表達能力,翻譯出準確流暢,符合中文句式的譯文。調(diào)查顯示,英語翻譯專業(yè)的本科生認為這門課對翻譯學習很重要。但不少同學也反映,大學語文課程開設一個學期不足以使語文水平有明顯提高,因為語言的學習是一個逐漸積累的過程。因此,建議大學語文課程的開設時間從大一開始,持續(xù)兩到三個學期,每周兩課時。
2.古代漢語
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積淀了豐富而輝煌的文化財富。如今,我們不僅要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更要將它們發(fā)揚到全世界,讓世界更加了中國,了解中國的思想及文化。其中,最主要的途徑之一就是翻譯記載中華文明的歷史典籍。而翻譯的前提是理解原文所表達的意思。眾所周知,中國的歷史典籍是用古代的語言文字記錄下來的,因此,古代漢語就是我們理解歷史典籍的最重要的工具。該課程主要學習的內(nèi)容為古代漢語的文字、詞匯、語法、音韻等方面的知識,同時閱讀大量的文言作品。
筆者調(diào)查的高校雖然在大一下學期開設了古代漢語這門課,但只開設一個學期。要想了解浩瀚的歷史典籍,時間顯然太短。調(diào)查數(shù)據(jù)表明,大部分學生還是希望在大一上學期就開設為期一年的古代漢語課程。這樣方可系統(tǒng)學習并掌握古代漢語的理論知識,做到基本能夠運用所學的古代漢語的理論知識分析研究古代語言文字,提高閱讀文言文及理解古代典籍的能力。畢竟只有理解原文及作者所表達的意思,才有可能將其準確的翻譯出來。除此之外,開設古代漢語課程也提高學生分析研究和運用現(xiàn)代漢語的能力,如要譯出言簡意賅的中文,文言文的寫作方式就有不少值得譯者學習借鑒的地方。建議古代漢語課程開設時間從大一上學期開始,持續(xù)兩個學期,每周兩課時。
3.國學
我國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曾提出譯者應該是一個雜家。這說明,除了深厚的語言功底,翻譯家還應具備淵博的文化知識?!拔幕R是指相關(guān)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涉及歷史、地理、風土人情、自然風貌、文學藝術(shù)、文化傳統(tǒng)、宗教信仰等各個方面。知識面越廣,翻譯越是得心應手”。(陳宏薇, 李亞丹,2013:11)許多同學也表示自己在中譯英的翻譯實踐過程中,由于中國背景文化知識的缺乏,錯譯或漏譯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調(diào)查數(shù)據(jù)也表明國學課是同學最希望開設的課程。究其原因,是國學課程的開設可以很好地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學習國學,本質(zhì)來講就是在學中國的百科知識。國學包括了詩詞歌賦、戲劇小說、琴棋書畫、星相占卜、風俗習慣等一切與中華民族獨有的傳統(tǒng)文化相關(guān)的事物。筆者認為,翻譯專業(yè)的學生應該廣泛地了解國學所涉內(nèi)容,掌握最基本的知識。這樣在漢譯英時才能準確理解原文,傳播中國傳統(tǒng)文化;英譯漢時表達出的漢語也根據(jù)地道、自然。建議國學課程開設時間從大一開始,持續(xù)三到四個學期,每周兩課時。
4.中文寫作
不少同學在接受訪談時談到這樣一個問題:自己在翻譯英文時,每一句英文都看得懂,就是不能用中文表達出來,或表達出來的話都不是正常中國人說出來的話。調(diào)查數(shù)據(jù)也顯示超過半數(shù)的同學認為應該開設中文寫作課。這說明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我們的中文表達也慢慢西化了,也就是所謂的翻譯腔。“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符號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的創(chuàng)造性腦力勞動過程。”(秦志爽,2010:36) 中文課程中的寫作課,就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用書面的形式創(chuàng)造出流利的漢語文本,從而提高自身語言能力及思維能力。因此,學習中文寫作,可以很好地提高翻譯專業(yè)的學生中文運用、語言表達的能力,使譯文自然流暢。接受調(diào)查的高校在大一開設過為期一學期的漢語寫作課,不過同學們反映一學期的課程涉及內(nèi)容太少。建議漢語寫作課程開設時間從大一開始,持續(xù)兩個學期,每周兩課時。
四、結(jié)語
筆者首先采用訪談法,了解華中某高校英語翻譯專業(yè)學生在翻譯過程中由于中文水平不足而遇到的困難,歸納起來包括漢譯英時理解原文不透徹以及英譯漢時表達漢語不地道這兩點。接著采用調(diào)查問卷法,通過數(shù)據(jù)分析了英語翻譯專業(yè)學生對中文課程的需求度,了解到他們對所開設的中文課程的課程內(nèi)容、課時安排等的意見和建議。隨后,對開設哪些中文課程,開設這些課程對英語翻譯專業(yè)學生的翻譯能力有什么作用,以及開設這些課程的時間和課時進行了討論。希望本研究能讓各高校的英語翻譯專業(yè)充分重視中文課程的開設,畢竟,要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譯者,中文能力的不斷提高是至關(guān)重要的。
參考文獻:
[1]陳宏薇, 李亞丹. 新編漢英翻譯教程[M]. 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13.
[2]馮彤. “翻譯腔”例析[J]. 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4):550-560.
[3]華先發(fā). 新編大學英譯漢教程[M]. 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13.
[4]秦志爽. 略談中學寫作與大學寫作的異同[J]. 吉林教育,2010,(09):36.
[5]許淵沖. 翻譯的藝術(shù)[M]. 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4.
課題項目:華中師范大學2014年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立項A類項目,項目名稱:基于英語翻譯專業(yè)畢業(yè)生去向探討專業(yè)課程設置問題,項目類型:創(chuàng)新訓練,指導教師:胡德香教授。
項目編號:A2014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