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芳 蔡竹珍
摘 要:英語教學離不開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谡Z對話是日常交際文化的最好載體,教學中應結合主題,潛移默化地開展文化教學,以促進學習者在心理及社交方面將自己與目標語的群體融合在一起時,實現(xiàn)語言學習的成功。
關鍵詞:文化教學;跨文化意識;習俗;交流
1 語言教學與文化
掌握一門外語離不開對文化的理解和學習。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的學習不應該僅僅停留在聽、說、讀、寫、譯的基本技能方面。美國在1999年修訂公布的《外語學習標準:準備迎接21世紀》中提出:交際能力應包括五種要素,即四種語言能力(聽、說、讀、寫)加上社會文化能力(能夠與另一種文化的人進行和諧的交往)。我國教育部于2001年公布的《英語課程標準》中提出綜合語言應用能力包括除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的培養(yǎng)外,也重點提出了對“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文化意識的素養(yǎng)含有文化知識、文化理解和跨文化意識和能力三方面。由此可見,要想培養(yǎng)英語學習者有效和諧的交際技能,除了掌握標準的語音、豐富的詞匯、正確的語法,還要學習和儲備目標語的文化知識。
2 文化教學的內容
文化教學的內容包羅萬象,大體可從學術和人類學兩方面選擇。學術方面的文化知識包括地理、歷史、生活方式、社會群體、社會制度及藝術成就。人類學方面的文化又可細分為言語交流和非言語交流兩種。文化內容廣泛、復雜,而課堂導入的文化內容是有限的,教師就應緊密結合所學的語言內容,同時也要考慮到學生今后所從事的職業(yè)性質,謹慎的做出選擇。
口語課堂中的文化教學應側重日常交際文化,即人類學方面的文化(分言語交流和非言語交流)。言語交流包含有日常交際話語中的差異(如:稱謂、問候、贊揚、道歉、告別)、禁忌話題(如:年齡、收入、價格、婚姻、健康)和語法層面的文化差異;非言語交流包含有體態(tài)語(如:空間保持、手勢、眼勢、觸摸、沉默等)、社交禮儀(送禮、受禮的方式、服飾、邀請、赴會、拒絕邀請等)、日常生活(如:購物、交通、飲食、起居、時間安排等)。
3 口語教學中的文化導入案例
口語教學中的日常對話練習蘊含了豐富的文化信息,特別能反映出英美國家的生活方式和習俗。因為所有交談者都必須遵守規(guī)定的文化行為,對話表達出了他們正常的相互間的反應。下面以口語教學中的幾個常見話題為例,從言語交流和非言語交流兩方面來具體分析文化因素的傳授。
(一)問候(Greeting)
1. 稱謂:首先強調中西方姓氏與名字的順序不同,中國人姓在前名在后,而西方人名在前姓在后。接下來分三種情形區(qū)分對待。①稱呼長輩、 上級、或不十分熟悉的人,根據(jù)對方性別和婚姻狀況,正確使用尊稱Mr./Mrs./Miss./Ms.+ 姓氏的結構。②對于陌生人,可使用Sir/Madam/Miss。③對于同齡人或朋友之間,可直呼其名。此外,要注意“Good morning,Teacher Li?!敝惖恼f法是不符合英美人的表達習慣的。
2. 姓氏起源:英美國家的姓主要來源于①以職業(yè)為姓,如Smith(鐵匠),Cook(廚師);② 以地名為姓,如Ford(福特),London(倫敦);③ 以自然現(xiàn)象為姓,如Snow(雪),F(xiàn)rost(霜);④以外貌特征為姓,如Long(高人),Short(矮子),Brown(棕色);⑤從父姓,如Dickson,Robinson(后綴-son表示…之子)。
3. 名片中體現(xiàn)出的語法層面的文化差異:除了中西方姓氏與名字的順序不同,地址的書寫順序中西方也是完全相反。漢語的地址遵循從大到小的規(guī)則,而英語則遵循由小到大的原則,最具體的、最小的單位“門牌號碼”往往寫在首位,其后是街道、城市、?。せ蛑荩┖蛧颐?。
4. 眼神交流:白種人在與別人交談時,期待與對方直視,如果對方眼神游離或朝下看,則表示不誠懇或沒有敬意。然而對于黑人來講,談話時眼神朝下看或看著一旁才是尊敬的象征,因為這表示正在恭敬的聆聽。
(二)參加聚會(Entertaining at a Party)
1.社交話題和禁忌:在社交場合與陌生人開始交談時,談天氣可以是一種既有用,又不會得罪人的話題。它是活躍氣氛,開始對話,結交朋友的方式。歐美人士不大愿意和外人談私事,談論天氣是一個不涉及個人私事的中性話題。對大多數(shù)英美人來說,向陌生人或不大熟悉的人打聽關于年齡、收入、婚姻狀況、宗教信仰等問題的話題往往被認為有失禮貌。
2. 面對主人款待:在西方家庭做客時,面對主人的招待,要實話實說。如問道是否想要添加食物,需要時就直接說:“Yes”,不需要時用“No,thanks”。這里就少了許多中國式的客套和推讓。所以為了避免赴宴時餓肚子,一定要坦誠相見。
3. 肢體接觸:對于歐美人,見面禮節(jié)往往是握手、擁抱、貼面或吻面頰,還有可能是男士吻女士手。進門以后,男主人會主動照料女客人,如幫助脫大衣等,而女客人應當從容對待。男女主人陪同并引導客人進入客廳。對主人家中在場的每一個人,如老人、小孩都應問候,特別是對主人的小孩,應主動與之握手、親抱,表示喜歡。
(三)外出就餐(Ordering)
1. 西方飲食文化:點菜的順序,先是開胃菜,再主菜,接著是甜點,最后是飲料,一般是每一類中只能點一個菜。吃西餐時,注意自己只需要點自己想吃的那幾道菜。葷菜和主菜的價格較貴
2. 刀叉的使用:右手拿刀,左手拿叉。鋸齒的刀用來切肉,普通的刀用來切蔬菜,最小的那種小刀,用來抹果醬的。食物一旦切好,就應放下刀,切記右手不能長時間攥著餐刀不放。叉子是用來叉分割好的食物,送入口中。勺子是用來喝湯的。吃意大利面時,用叉子跟湯匙結合一下,叉子卷起幾根面條,放到勺子上,然后吃進去。
3.支付小費: 在英美國家,對酒店、飯店招待、出租司機等服務行業(yè)的人,人們常常有付小費的習慣。小費的多少隨主人而定,往往為總消費的5% 至15%不等。
4 結語
綜上所述,口語教學中許多素材都能體現(xiàn)出跨文化交際。在口語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理解、背誦、改編對話,掌握常用的句型,還要讓他們了解對話所體現(xiàn)的文化差異,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有很大的幫助。在口語課堂上,教師既要運用常規(guī)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快速掌握語言功能,又要重視文化因素的講解,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以文字、圖片、影像、音樂的多種方式,采取潛移默化的方法,恰到好處、不失時機地進行,使文化教學緊密結合語言實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用英語進行流利、得體的交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