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勇
(河南省交通規(guī)劃勘察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河南 鄭州450000)
由于山嶺地區(qū)山高谷深,地形復雜,路線布設中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平面曲線半徑小,縱、橫坡大,橋長較長的橋梁。為保證橋梁在運營使用階段的安全、舒適、耐久性,橋梁多設計為預應力連續(xù)結構,預應力砼曲線連續(xù)梁橋的特點是產(chǎn)生彎扭耦合作用,在彎扭耦合作用下,曲線梁橋會沿著某一不動點變形。而對于大長縱坡橋梁,在汽車制動力頻繁、反復作用下,上部結構具有沿著下坡方向滑移的趨勢,而且梁體的下滑很難恢復。當橋梁上下構間采用支座連接時,梁體的錯動將導致支座受力不平衡,甚至脫空、破壞。
因此,計算分析比較山區(qū)全連續(xù)結構以及連續(xù)—剛構混合體系結構柱式高墩的穩(wěn)定性十分必要。
本橋梁設計速度為80km/h,荷載為公路-I級,單幅橋?qū)挾炔贾脼?1m(行車道)+2×0.5m(防撞護欄)[1]。本地區(qū)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反應譜特征周期為0.35s。根據(jù)《中國地震動參數(shù)區(qū)劃圖》(GB18306-2001),本區(qū)基本烈度為Ⅵ度,根據(jù)《公路橋梁抗震設計細則》對大型構造物等抗震重點工程的規(guī)定,可比基本烈度提高一度,即按Ⅶ設防[2]。
2.1不考慮滑動支座的摩阻力;
2.2不考慮縱、橫坡的影響,按照平橋進行建模計算;
2.3墩底固結,建模不考慮樁基礎的影響
采用橋梁綜合程序MIDAS/Civil,Civil2011版本進行計算。根據(jù)橋梁的實際施工過程和施工方案劃分施工階段,根據(jù)最不利荷載工況分別進行加載,按規(guī)范中所規(guī)定的各項容許指標,驗算橋墩穩(wěn)定性是否滿足要求。
本橋采用部頒30mT 梁結構,T梁頂寬1.7m,翼緣板濕接縫寬度為0.7m,上部結構由5片T梁組成,柱徑隨墩高階梯變化,柱徑1.4m、1.8m、2m、2.2m。橋梁橫斷面如下圖所示。
圖1 結構橫斷面圖
上部按梁格法建模,縱梁之間用橫向聯(lián)系梁連接,墩梁固結處梁、蓋梁之間采用彈性連接的剛性連接,結構連續(xù)或邊墩處采用鉸接連接。建模結構為4×30m裝配T梁結構,模型離散圖如下。
3.3.1 永久荷載
3.3.1.1 恒載
一期恒載:T梁、蓋梁、墩身各部分自重。
T梁容重:26kN/m3,T梁斷面實際尺寸精確輸入。
墩身容重:25kN/m3。
二期恒載:單片T梁橋面鋪裝,單側防撞護欄。
9cm瀝青混凝土q1=0.09×2.4×24=5.18KN/m。
8cmC50混凝土調(diào)平層q2=0.08×2.4×25=4.8KN/m。
防撞護欄:每延米重q=0.4×25=10KN/m(0.4為單側護欄橫截面面積)。
橋面鋪裝q=q1+q2=9.98KN/m。
C50砼T梁:根據(jù)規(guī)范《JTGD62-2004》第3.1.3~5條,fck=32.4Mpa,ftk=2.65Mpa,fcd=22.4Mpa,ftd=1.83Mpa,Ec=3.45×10Mpa。
C40砼主墩:根據(jù)規(guī)范《JTGD62-2004》第3.1.3~5條,fck=26.8Mpa,ftk=2.4Mpa,fcd=18.4Mpa,ftd=1.65Mpa,Ec=3.25×104Mpa。
根據(jù)規(guī)范《JTGD62-2004》第3.1.6條,砼泊松比νc=0.2。
根據(jù)規(guī)范《GB50010-2010》第4.1.8條,線膨脹系數(shù)為1×10-5。
3.3.1.2 收縮徐變[3-4]
第34施工階段,考慮收縮徐變天數(shù)10000天,橋梁所在橋梁環(huán)境年平均濕度取80%(規(guī)范《JTGD62-2004》第6.2.7條文說明,根據(jù)當?shù)貒一鶞蕷夂蛘緮?shù)據(jù),日平均相對濕度89)。
3.3.2 基本可變荷載
公路-Ⅰ級,按照3個車道進行縱橫向布載。
3.3.3 其他可變荷載
3.3.3.1 溫度荷載:年均升溫+25℃,年均降溫-20℃。(規(guī)范《JTGD60-2004》第4.3.10條表4.3.10-2)
3.3.3.2 橋面溫度梯度按《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guī)范》(JTGD60-2004)推薦的模式,10cm瀝青混凝土鋪裝,升溫溫 差T1=15.2℃,T2=5.74℃,降 溫 溫 差T1=-7.6℃,T2=-2.87℃。計入溫度自應力。
3.3.3.3 汽車制動力。按規(guī)范《JTGD60-2004》第4.3.6條之規(guī)定,制動力不計汽車荷載的沖擊力,一個車道上的制動力按加載長度上車道荷載標準值的總重力的10%計算,但不得小于165kN,同向行駛3車道的汽車荷載制動力標準值為一個設計車道制動力標準值的2.34倍。
制 動 力H=(10.5×120+280)×0.1×2.34=360.36kN>165kN,取360.36kN。
3.3.3.4 汽車沖擊力。汽車動荷載按《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guī)范》JTGD60-2004的規(guī)定,根據(jù)結構基頻計算。
3.3.3.5 風荷載。根據(jù)本橋址處地表狀況,地表粗糙度定為D級。按《JTGD60-2004》規(guī)范第4.3.7條之規(guī)定:
Fwh=k0k1k3WdAwh
Wd=rV2d/2g
Vd=k2k5V10
r=0.012017e-0.0001Z
根據(jù)規(guī)范《JTGD60-2004》取值:k0=1.0,橋墩k1=1.2,橋面k1=1.3,k2=1.29,k3=1.4,k5=1,V10=24.2m/s,Z=50m。
則縱橋向橋墩風荷載:
Fwh=0.7k0k1k3WdAwh=222.04kN
風載按均布荷載施加在橋墩上,
q=Fwh/Z=4.5kN/m
橫橋向橋墩風荷載,
Fwh2=k0k1k3WdAwh=317.2kN
橫橋向橋墩風載按均布荷載施加在橋墩上,
q2=Fwh2/Z=6.4kN/m
橫橋向橋面風荷載(Z=53m,橋面梁高取值2m),
Fwh3=k0k1k3WdAwh=413.8kN
橫橋向橋面風載按均布荷載施加在橋面上,
q3=Fwh3/Z=7.8kN/m
根據(jù)不同荷載工況,分以下6種工況:橋墩施工完畢、蓋梁施工、架梁、體系轉(zhuǎn)換、成橋、運營。根據(jù)穩(wěn)定性計算結果,工況6-運營階段為最不利荷載工況。
3.4.1 中墩墩梁固結
工況為運營階段。
圖2 結構離散圖
3.4.1.1 荷載:自重+預應力+順橋向風載+整體溫度變化+溫度梯度+制動力。
表1 屈曲分析表(墩高50m)
圖3 橋墩順橋向失穩(wěn)(模態(tài)1)
3.4.1.2 荷載:自重+預應力+橫橋向風載+整體溫度變化+溫度梯度+制動力。
表2 屈曲分析表(墩高50m)
圖4 橋墩順橋向失穩(wěn)(模態(tài)1)
3.4.2 全連續(xù)結構
工況為運營階段。
3.4.2.1 荷載:自重+預應力+順橋向風載+整體溫度變化+溫度梯度+制動力。
表3 屈曲分析表(墩高50m)
圖5 橋墩順橋向失穩(wěn)(模態(tài)1)
3.4.2.2 荷載:自重+預應力+橫橋向風載+整體溫度變化+溫度梯度+制動力。
表4 屈曲分析表(墩高50m)
圖6 橋墩順橋向失穩(wěn)(模態(tài)1)
中墩墩梁固結,運營階段,墩高50m時第一階失穩(wěn)模態(tài)為順橋向失穩(wěn),最小特征值為8.56;全連續(xù)結構,運營階段,墩高50m時第一階失穩(wěn)模態(tài)為順橋向失穩(wěn),最小特征值為6.59。特征值均大于5,說明運營階段穩(wěn)定性滿足要求[5]。
對結構不利工況—成橋階段進行了穩(wěn)定性分析,計算結果均滿足規(guī)范要求,連續(xù)—剛構混合體系的穩(wěn)定性優(yōu)于全連續(xù)結構。
當縱坡較大、墩高較高時,為防止梁體縱向滑移,增強橋梁的整體剛度,聯(lián)內(nèi)取較高的中墩作墩梁固結十分必要。
[1]JTGB01-2003.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部標準《公路工程技術標準》[S].2003.
[2]JTGTB02-01-2008.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部標準《公路橋梁抗震設計細則》[S].2008.
[3]JTGD62-2004.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部標準《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guī)范》[S].2004.
[4]JTGD63-2007.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部標準《公路橋涵地基與基礎設計規(guī)范》[S].2007.
[5]GB 18306-200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中國地震動參數(shù)區(qū)劃圖》[S].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