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玲君
摘要:教師的教學語言是把握課堂教學進程的羅盤,指向性不強或不明確的教學語言會導致課堂教學游離于目標教學之外。本文從啟動式語言、導航式語言、路標式語言、駐點式等四個方面入手,探討如何強化課堂教學語言的指向性,以便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關(guān)鍵詞:指向性 ? 教學語言 ? 教學主體
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語言是傳遞信息的主要形式之一,它對達成教學目標有著重要的作用。然而日常課堂中,我們發(fā)現(xiàn)教師的教學語言有時會失去目標指向性,游離于目標教學之外,在引導學生時,語言力度不夠,目的不明確,制約并阻礙了課堂教學的進程。在課堂中筆者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探討如何加強課堂教學語言的指向性,進而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
一、“啟動式”語言,激發(fā)學習興趣
教學實踐證明,教師引人入勝的導入語對學生的學習起著“先聲奪人”“先入為主”的作用。比如,在教學課文《七顆鉆石》的時候,我有意識地從起始做文章。
師:上課前我們先來看一段視頻我國西南地區(qū)遭遇歷史罕見的特大旱災,百年不遇的旱災讓我們的同胞處于水深火熱之中。之后教師邊放多媒體課件,邊深請并茂地誦讀句子: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發(fā)生過一次大旱災: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叢林也都干枯了,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
師:讀了這段話后,你知道了什么?
師:這次的旱災非同尋常!望著所有干涸了的河流和水井人們束手無策,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草木叢林干枯了,看著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
師:可是,一天夜里,一個小姑娘,遇到了一連串神奇的故事,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呢?我們今天要學的這篇課文,就和這個童話故事有關(guān)。
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的教學言語將文本第一自然段的內(nèi)容和時事進行整合,然后緊緊圍繞“大旱災”這個主題展開,不露痕跡地讓學生走進文本,親近文本,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導航式”語言,構(gòu)建課堂生成
精準的教學語言有助于準確地傳遞信息,優(yōu)美的課堂言語也有助于創(chuàng)造優(yōu)良的學習氛圍,使師生雙方都處于愉快的狀態(tài),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因此,我們在引導學生時,教學語言要精練、生動,力度適當,在教學《喜愛音樂的白鯨》時,我問學生“白鯨回去的路被擋住了,這下白鯨是怎么做的呢?他們還會怎么做呢?”此時,孩子的想象就停留在文本的文字表述上,由于場合的特殊性,任憑我怎么引導都不能達到預設“白鯨想方設法掙扎”的層面上去。課后,經(jīng)過專家的引領,我知道了問題的癥結(jié)所在。我直接從“白鯨遇險”引到“它們被冰層堵住了去路”這樣的設計缺少梯度引領,于三年級學生的情感跟不上教師的講解,他們無法展開想象。既然過渡缺少環(huán)境的渲染和情感的鋪墊,我就加大了教學言語的力度,極力渲染和營造情景會如何呢?
于是再次試教時,我特地用多媒體呼呼的風聲,以及冰天雪地的畫面,并引導學生:一轉(zhuǎn)眼的功夫周圍都成了一片冰雪的世界,天寒地凍的,一股股寒氣直往骨頭縫里鉆。此時,白鯨可能會做些什么呢?
教學過程中,也許教師善意點撥會讓學生靈動的思維動起來,他們的智慧就在教師的帶領下走得更遠了。
三、“路標式”語言,實現(xiàn)課堂預設
教師的教學語言往往隨課堂生成瞬息即變,如何讓學生的思維也緊緊地跟隨文本指向,就需要教師動用教學語言,指向課堂預設。如在學習《喜愛音樂的白鯨》梳理文本內(nèi)容時,我提了這樣一個問題: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學生反饋:課文講了人們救白鯨的事情。孩子寥寥數(shù)字的高度概括與教學預設截然不同。于是我立刻順水推舟,動用“路標式”言語,引導他們走向預設。
師:你這樣概括地說,沒讀過課文的人肯定不知道人們?yōu)槭裁匆劝做L,也不知道結(jié)果怎么樣,怎樣說才能讓他們也了解事情的經(jīng)過呢?
驚奇的是,大部分的學生能立刻明白怎么去概括文本內(nèi)容,但他們還是不能很好地講述文本內(nèi)容。于是我出示句子:( ? )在北極玩耍時遇到( ? ?), 人們想方設法營救,后來用( ?),最終它們( ? ?)。
此時,學生的思維立刻靈動起來,一個學生說:“課文講了白鯨在北極玩耍時遇到寒流,人們想方設法營救,后來用音樂引路的方法,最終他們得救了?!币灿袑W生說“用破冰船破冰的方法”,我發(fā)現(xiàn)學生產(chǎn)生了兩種不同的觀點,但他們的回答綜合起來,就能完整地講述文本內(nèi)容,于是我接著引導:這兩個同學講的很好,要是能把他們說的合起來講一講就更好了。于是學生們馬上明白了文本的主要內(nèi)容。
小小的言語策略調(diào)整,似一塊指引迷途的“路標”,給不知所措的學生指明了方向。
四、“駐點式”語言,營造課堂“磁場”
課堂上的時間十分有限,如何增強學習的效果呢?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及時進行引導、小結(jié),給學生構(gòu)建一個課堂磁場,把課堂中的生成及時反饋給他們。在學習《七顆鉆石》 第二自然段中“喜出望外”一詞時,學生反饋這個問題的含義是:當她醒來的時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裝滿了清澈新鮮的水。
師:是啊,這真是一件神奇的事?。】匆娺@滿滿的一罐水,這清澈新鮮的水,小姑娘的心情會是怎樣呢?(小姑娘的心情是喜出望外。)
師:小姑娘當初去找水的時候,原本只是希望找到一點水,即使是一滴水也滿足了。當她醒來的時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裝滿了清澈新鮮的水。這份驚喜大大超過了原先的期望。這就是喜出望外。
這種指向性教學把語言學習與悟意入情融為一爐,使學生在學習中‘意‘言兼?zhèn)洹?/p>
語言對教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要轉(zhuǎn)變自己主觀意識,加強教學言語指向性,不斷地生成教學的經(jīng)驗與感悟,不斷積累讓自己成長的力量。
參考文獻:
[1]秦志平.握緊人文精神的羅盤[J].小學教學研究,2010(6).
[2]唐俊.從失敗走向成功[J].小學語文,2010(46).
[3]周一貫.語文教學優(yōu)課論[M].寧波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