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向軍
摘要:在課堂教學中,紀律起著保障作用,沒有紀律,教學活動就無法順利進行,因此,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要控制好課堂紀律。紀律是指學生在課堂上應該遵循的行為標準,是課堂管理的一個方面,教師應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和管理策略,使師生之間養(yǎng)成一種良好互相作用的默契,使學生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課堂行為習慣,進而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關鍵詞:課堂管理 ?尊重 ?評價
課堂紀律管理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是教師高效完成教學任務,圓滿達成教學目標的前提和保障。課堂紀律的管理一直困惑和干擾著教師,特別是初登三尺講臺的青年教師,對課堂紀律的管理更是捉襟見肘、一籌莫展。課堂紀律處理得好對教學效果有很大的好處,為了解決課堂紀律管理這一難題,擺脫困境,筆者將自己在教學生涯中積淀下來的關于控制課堂紀律的點滴經(jīng)驗表述出來,希望能與廣大教師共勉。
一、樹立正確的課堂紀律管理觀
每個教師都對課堂紀律有自己的要求,會根據(jù)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來判斷學生在課堂上的言行。良好的課堂紀律并不是學生安靜地聆聽教師的講解,而是在教師的組織和控制下,學生能夠自主學習、自由討論,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體性,這也是新課標所提倡的。其實,不少教師對控制課堂紀律有片面的認識,他們認為管理課堂紀律就是控制學生的行為,對他們不當?shù)难孕羞M行批評和懲罰。事實上,過分控制學生的言行會影響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而批評和懲罰又容易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甚至會加大學生的反抗情緒。因此,教師應當樹立正確的課堂紀律管理觀念,要允許課堂上有學生熱烈的討論,要允許學生有天馬行空的想法。
二、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控制課堂紀律的關鍵因素,在課堂上,教師不能把自己當成學生的監(jiān)督者、管理者,應把自己看做是課堂的一部分,和學生一樣,自己的言談舉止與學生的言行,以及師生之間的關系,都會對課堂紀律產(chǎn)生直接的影響。因此,教師要想把控好課堂紀律,就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了解他們的心理需求,盡量使師生的行動協(xié)調(diào)一致,進而促進良好課堂紀律的形成。
(一)了解學生
每個學生都有其獨特的性格特點和脾氣秉性,在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表現(xiàn)不能一概而論,要充分了解他們,如學生的家庭情況,包括家庭成員、父母的文化水平、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等,還要了解學生與同學之間的關系,與其他教師的溝通情況。這些與學生相關的信息都會對他們的成長和學習產(chǎn)生或多或少的影響。因此,教師要學會換位思考,多替學生著想,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學生、感化學生,讓他們從心底覺得老師是親近的,是了解他們的人。
(二)熱愛學生、尊重學生
要教育好學生,首先要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尊重學生。這樣我們的工作才會細致,方法才會正確。對成績好的學生和差生態(tài)度要一致,否則差生就會認為自己可有可無,甚至對老師不公的做法產(chǎn)生不滿,形成逆反心理,處處與老師對立。另外,教師要多觀察和留心學生的表現(xiàn),要看到他們的長處和進步,不能僅以分數(shù)為依據(jù),要多角度考察學生的學習情況,這能體現(xiàn)教師對學生的關心和尊重,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自信心,而且有助于增進師生間的情感。
三、恩威并施,樹立教師威信
我們要努力做一個學生又敬又畏的老師,要恩威并施,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意角色的扮演。如上課時面對公然挑戰(zhàn)課堂紀律的學生,教師要扮演硬朗的角色,運用規(guī)章制度、獎懲手段等方式糾正、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將學生引向應有的秩序。除了讓學生對自己產(chǎn)生畏的一面,教師還還要讓學生看到自己可敬的一面,使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親近感,從而拉近師生的距離。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面帶笑容,認真聆聽學生的訴說,為學生著想,課余時間要多與學生溝通和接觸,了解他們學習上和生活上遇到的難題,讓學生知道老師對他們的關心、重視、鼓舞和關愛,從而使師生關系融洽。
四、運用多種方法,靈活處理課堂
面對性格、興趣、愛好等各不相同的學生,教師要想控制好課堂紀律,順利進行教學活動,要掌握多種處理課堂違紀情況的方法,而且要根據(jù)不同的情況靈活選擇和運用。比如,有的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或者自己搞小動作,遇到這種情況,教師就可以用眼神或表情來提醒學生。如果眼神的提醒沒有收到實效,學生還是我行我素,教師就可以采取一些肢體語言,一邊講課一邊走到學生旁邊,輕輕敲一下他的課桌,或者輕拍一下他的肩膀,這樣就能制止學生的違紀行為。如果教師講到課文的關鍵處,不便走到學生旁邊提醒,可以通過改變語調(diào)、加重聲音,以及突然停頓的方法來提醒違紀學生。此外,對擾亂課堂紀律的學生進行適當?shù)奶釂栆彩且环N有效的方法,比直接批評的效果要好得多,這種善意的提醒和警告能維護學生的自尊,能把學生引入課堂學習中。
五、批評也要有藝術
一般情況下,學生的違紀常常是無意的,而是因為缺乏自制力。對待學生的違紀行為,我們教師要心存友善,講究策略,有時只需一個眼神或一個動作暗示。當然,對待屢次犯錯、氣焰囂張的學生,教師則要當眾嚴厲教育告訴他不要把老師的寬容當軟弱,話要干脆,起來威懾違紀者,警誡其他人的作用。事后一定要找機會安撫背批評的學生,可選擇適宜的地方單獨與學生交談,最好選擇在辦公室進行個別談話,老師的語氣要平和,采取先柔后剛的方法,要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犯了什么錯誤,自己的不良行為不僅影響了同學們的學習,而且影響了教學活動。教師在課后要對學生加強教育,可以使學生知道老師仍然關懷他,沒有放棄他,使學生心理得到慰藉,虛心接受老師的批評意見,從而鼓起學習的勇氣,自覺遵守課堂紀律,改變不良的習慣。
此外,班級制度、課堂規(guī)范的擬定和建立不能由教師一人決定,因為那只是從教師的角度來設定的,沒有體現(xiàn)學生的參與性,他們只能被動地接受和執(zhí)行。因此,教師應當鼓勵和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規(guī)范的制定中,讓他們大膽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使學生由課堂規(guī)范的接受者轉(zhuǎn)變?yōu)閰⑴c者,這樣他們就能自覺遵守課堂規(guī)范和制度,學習效率也會大大提高。
參考文獻:
[1]吳海燕.強化理論在小學低年級課堂紀律管理中的運用[J].教育探究,2010(2).
[2]楊曉玲.讓學生在課堂上煥發(fā)生命的氣息——論良好的課堂紀律[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7)
[3]劉培燕.如何組織好小學高年級課堂紀律[J].才智, 201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