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富強 □ 童元雄(貴州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
擦耳巖水庫工程位于貴州省平塘縣六硐河苗二河鄉(xiāng)境內,工程任務是縣城防洪、供水兼顧發(fā)電。碾壓混凝土重力壩最大壩高(含齒槽)62.70m,水庫正常蓄水位744m,正常蓄水位以下庫容2849萬m3,防洪庫容2623萬m3,總庫容3740萬m3,年供水量1899萬m3,壩后電站裝機容量5000kW。工程屬Ⅲ等中型工程。
因擦耳巖水庫的主要任務是縣城防洪和供水,兼顧發(fā)電。水庫的首要任務是防洪,水庫必須得有一定防洪庫容,同時還要滿足一定的興利庫容,來給縣城供水。
擦耳巖水庫工程項目是以多水庫 (與另外一條京舟河支流甲塘水庫)聯合解決縣城防洪為主的水庫工程,縣城防洪控制斷面平湖水文站集雨面積1441km2,水庫壩址控制集雨面積僅為799km2,壩址至防洪控制斷面干流集雨面積43km2,區(qū)間匯入京舟河支流集雨面積599km2,汛期要求50年一遇洪水水庫應滿足控制下泄流量1186m3/s的要求。另外考慮到工程受上下游梯級銜接關系以及水庫淹沒投資的影響,水庫本身的建設規(guī)模和調蓄能力比較有限。因此,就本工程而言,泄洪建筑物的布置、孔口尺寸方案選擇較為復雜且非常關鍵。
在本工程樞紐溢洪布置方案的設計過程中,類比和試算了很多種組合的多種孔口尺寸的溢洪布置方案,下面就幾種比較有代表性的溢洪布置介紹研究如下。
采用純河床大孔口泄洪方案,經泄流能力計算,需要的泄洪面積為153m2,考慮到單個底孔的孔口尺寸不宜過大,因此共需設置5個6m×5.10m(寬×高)的底孔。由于平塘縣城河道的最大過流能力僅為1850m3/s,壩址與縣城區(qū)間50年一遇相應洪水洪峰流量為250m3/s,甲塘水庫控制下泄流量為414m3/s,故擦耳巖水庫安全控制下泄量為1186m3/s。由于底孔要控制安全泄量,需要根據水位的變化而頻繁開啟底孔閘門,對閘門各個水位的開度要求比較高;還有在多孔口聯合調度的前提條件下,要保證安全泄量,又要考慮閘門在開啟過程中應盡量避開閘門震動區(qū)的影響,很困難。因此采用純底孔泄洪方案,水庫很難起到預期的防洪效果,另外,純底孔泄洪方案的安全可靠度較差,不具備超泄能力,對于非常洪水來臨時的大壩泄水是不利的。
綜上,對于本工程,純底孔方案泄洪是不可取的。
本工程本階段除比較了純底孔方案,還著重研究了純表孔(底孔不參與泄洪)泄洪方案。表孔的超泄能力較強,閘門的開啟及調度運行也相對簡單。本工程壩址河床寬度約50m,考慮到溢流表孔各個孔口之間閘墩尺寸要求,暫時考慮溢流凈寬為40m。其中不同的孔口數及不同的孔口高度,又可以選出很多不同的溢洪布置方案,但是各個方案之間的調算結果都大同小異,下面就5孔8m×10m(寬×高)溢洪布置方案的洪水調節(jié)計算成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純表孔泄洪方案的防洪限制水位與溢流表孔的堰頂高程相同,在汛期堰頂以下的水庫來水無法提前下泄,洪水來時,表孔的泄流能力在有限的時間段內又非常有限,水庫水位被迫抬高;當水庫水位升到一定高度可以滿足下泄要求時,水庫下游又要滿足控泄的流量要求,不允許多泄,水庫水位繼續(xù)被迫逼高,這樣所需要的防洪庫容就比較大,淹沒增加明顯,工程投資也隨之劇增。另外,純表孔泄洪方案,各個頻率之間水庫水位相差非常小,水庫運行調度非常困難,這也是純表孔泄洪方案不可行的關鍵性問題。
表1 純表孔方案洪水調節(jié)計算成果表
因此,單純依靠表孔泄洪實現水庫的防洪功能,所需庫容大,運行調度困難,效果不好,防洪效益差,不可取。
綜上研究分析,考慮到樞紐工程防洪的重要性、運行調度的復雜性,確保本工程樞紐運行調度靈活、安全可靠,并從水力學、工程的經濟性比較等角度綜合分析,權衡利弊,推薦采用河床表、底孔相結合泄洪方案比較可行。同樣,對于表、底結合的泄洪布置方案,設計也考慮和類選了多種組合型式,以下介紹兩種典型的表、底結合的泄洪布置方案。
表2 表孔+底孔典型方案一(典型研究方案)洪水調節(jié)計算成果表
由表2方案一和表3方案二可以看出,兩種型式的泄洪布置大致相當,區(qū)別在于:從溢洪方面來看,方案一的表孔泄流面積比方案二的表孔泄流面積要大,而其底孔泄流面積比方案二要小,但經初步測算,總的溢洪布置投資,二者大致相當。從防洪庫容來看,方案一不同標準的防洪庫容比方案二對應標準的防洪庫容要略大,對應頻率的水位也較高,因此其淹沒投資及工程建設投資,也相應較大;從各個典型頻率的水位差值來看,如方案一的設計洪水水位為748.17m,校核洪水水位748.24m,僅相差 0.07m,而方案二的設計洪水水位為747.16m,校核洪水水位747.88m,相差0.72m,因此,就水庫樞紐運行調度方面來看,方案二優(yōu)于方案一。
表3 表孔+底孔典型方案二(推薦使用方案)洪水調節(jié)計算成果表
綜上各個方面,表孔+底孔溢洪布置的典型方案二(即3孔6m(寬)×8m(高)表孔 +2孔5m(寬)×6m(高)底孔)優(yōu)勢非常明顯,為本階段推薦的溢洪布置方案。
對于中小型綜合性水庫,在水庫資源非常有限的情況下,要更大程度地發(fā)揮水庫本身的功能和效益,水庫泄洪建筑物的布置及各種泄洪方式的選擇尤為重要,乃是成就一座綜合性水庫成敗與否的關鍵所在,意義非凡。
[1]馬富強,等.平塘縣擦耳巖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R].貴陽:貴州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2014.
[2]林繼鏞.水工建筑物(第四版)[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9.
[3]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勘測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SL252-2000)[S].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0.
[4]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勘測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重力壩設計規(guī)范(SL319-2005)[S].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