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斌
李光耀做對了什么
◎人民行動黨沒有把左翼綱領當教條,這應歸功于李光耀。
◎限制工會特權,讓企業(yè)家敢于下注,最終令工資率得以提高。
◎中央公積金制度及對稅收的理性態(tài)度,值得贊揚。
稱李光耀為“現(xiàn)代新加坡的締造者”是恰如其分的。1960年,新加坡人均名義GDP為428美元,是不折不扣的窮國。1991年人均GDP為14504美元,31年翻了近34倍。李光耀卸任后,新加坡繼續(xù)從繁榮走向更加繁榮。新加坡為何如此成功?或有人歸結(jié)為其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新加坡地處馬六甲海峽,扼國際貿(mào)易的要沖。不過,這些稟賦馬來西亞與印尼等國也有,但這兩國的發(fā)展就落后新加坡幾條街?;蛴腥藲w結(jié)為其歷史上是英國的殖民地,浸潤了母國的法治傳統(tǒng)。不過,這個因素馬來西亞也具備。可見,這些因素并非充分條件,李光耀本人的作為是繞不過的。
對外開放
新加坡1959年從英國脫離,取得自治地位,其生存能力是李光耀最關切的。英國1968年1月宣布全面撤軍,給新加坡造成了兩個問題。一個是安全。在李光耀的努力下,新加坡與英國、澳大利亞等國達成“五國聯(lián)防協(xié)議”。另一個是經(jīng)濟,因喪失了英軍開支而蒙受重挫。如何自食其力、發(fā)展經(jīng)濟,是新加坡面臨的更大生存挑戰(zhàn)。李光耀清楚:“盡管我們?nèi)狈鴥?nèi)市場和天然資源,我們一定要提供條件讓投資者能在新加坡成功營業(yè),有利可圖?!崩罟庖J為新加坡只能搞對外開放、吸引外資。他出訪美國,向商人講述新加坡如何從1819年1120人的漁村,發(fā)展成擁有200萬人口的大都市,“因為新加坡奉行以下哲學:我們所提供的貨物和服務要‘比任何人都便宜,質(zhì)量也更好”,從而吸引了惠普與通用電氣等美國大公司來新加坡投資設廠。到1997年,新加坡有將近200家美國制造公司。
人民行動黨去左化
人民行動黨沒有把左翼綱領當教條,這應歸功于李光耀。他注重實干與實效,首要關切的是,如何在強鄰環(huán)伺之下,確保新加坡的生存、穩(wěn)定與繁榮,一切妨礙這個目標的政策,要么絕不采納,要么果斷放棄。這種務實的取向,令人民行動黨的左翼色彩越來越淡化,令新加坡逐步夯實了繁榮的根基:經(jīng)濟自由。
新加坡式民主
自1959年以來,人民行動黨贏得了新加坡的每一次議會選舉,勝選的大前提仍是民眾支持。在這之下,李光耀與人民行動黨通過對選舉規(guī)則與程序的精心設計給民眾支持加了杠桿,讓反對黨贏得選舉的概率極低。
限制工會特權
20世紀40年代末期到20世紀60年代,工會在新加坡引起數(shù)不盡的罷工、怠工和暴亂。李光耀告誡新加坡的工會領袖,“不能殺死下金蛋的鵝”。1968年,國會立法通過雇傭法令并修正勞資關系法令,1972年,成立了由勞資政三方代表組成的全國工資理事會。如此,工人的待遇有了保障。1968年,新加坡人均GDP為708美元,2013年為55183美元。限制工會特權,讓企業(yè)家敢于下注,資本存量才會增加,最終令工資率得以提高。
中央公積金制度
執(zhí)政后堅決不搞西方式福利社會,是需要很大勇氣的。李光耀說:“幸而我在歷屆選舉中頂?shù)米∵@些批評。直到20世紀80年代,西方媒體才承認福利社會的失敗。”不過,新加坡建立了地球上少有的非福利型社保:中央公積金制度。這個制度最終演變?yōu)榘B(yǎng)老、醫(yī)療與住房等個人一生大宗消費在內(nèi)的自我保障與家庭保障計劃。此外,新加坡對稅收也是考慮效率、考慮長遠。
【素材運用】實干,是李光耀治國成功的關鍵所在。新加坡在危機中誕生,作為“統(tǒng)帥”的李光耀自始至終帶有一種危機意識,并用超前的眼光和堅定的執(zhí)行力,實現(xiàn)了法治、經(jīng)濟、福利等的完美建設,成就典范。
【適用話題】法治;平等;民主;經(jīng)濟自由;實干;危機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