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匡
【摘 要】文章從高職流體力學泵與風機的課程特點分析了基于工廠“6S管理”的任務驅動法實施的必要性。筆者兩年的教學實踐表明,基于工廠“6S管理”的任務驅動法應用于教學中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真正實現(xiàn)“學中做,做中學”的理實一體化目標。
【關鍵詞】“6S管理” ? ? 流體力學泵與風機 ? ? 任務驅動法
一、高職流體力學教改的必要性
流體力學泵與風機是我院電廠熱能動力裝置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主要內容包括流體力學泵與風機的結構和原理兩部分。傳統(tǒng)式教學過于注重理論分析和知識的連貫性,導致學生聽起來枯燥乏味,即便用PPT講解也是只知其表而不知其里。為改變這一現(xiàn)狀,筆者經(jīng)過兩年多的探索研究建立了基于工廠“6S管理”的任務驅動法教學體系。
二、基于工廠“6S管理”的任務的建立
本次改革分為兩個方面:一是管理制度的變革,二是任務的建立。
1.“6S管理”制度
(1)整理:要求學生著裝統(tǒng)一,符合工廠安全生產(chǎn)標準。
(2)整頓:學生在學習實踐時必須做到有物必有位,有位必定位,定位必標識,將尋找物品的時間減少為零。
(3)清掃:將工作場所保持在無垃圾、無灰塵、無油污、干凈整潔的狀態(tài)。
(4)清潔:課后必須進行全面仔細的打掃,將整理、整頓、清掃進行到底,并且形成制度化、規(guī)范化,貫徹執(zhí)行并維持其成果。
(5)安全:清除不安全因素,嚴格按安全生產(chǎn)操作規(guī)程操作。
(6)素養(yǎng):人人依規(guī)定行事,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工作習慣,實現(xiàn)學生自我規(guī)范。
2.“6S管理”任務的建立
把課本按知識和操作由簡單到復雜的順序分成五部分:
第一部分:流體的輸送,包括正壓輸送和負壓輸送。
第二部分:伯努利方程的應用,包括兩個推導總結。
第三部分:管道阻力計算,包括沿程阻力計算和局部阻力計算兩部分。
第四部分:泵與風機的特性,包括泵的特性曲線和泵的串并聯(lián)。
第五部分:泵與風機的安裝,包括泵與風機的拆裝和泵與風機的檢修兩部分知識。
這五部分相互依存,前一部分是后一部分的鋪墊,后一部分是前一部分的補充,反復地實踐、練習、推導,直到學生掌握了大部分的知識為止。
三、教學實踐與分析
以一節(jié)課為例進行解讀:
實施步驟:
1.學生首先分成班組,選出組長。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形成團隊意識,增強集體榮譽感,進而為了這一感覺而努力奮斗,把被動學習轉變?yōu)閺娭票粍訉W習。
2.組長拿到任務書后集合組員進行討論,進行一個宏觀的把握。這一步主要是讓學生在討論中迸發(fā)靈感,也是一個資料匯集的過程,讓大部分學生能夠真正參與到學習中去。
3.老師根據(jù)任務書的情況設置情境逐步完成每一塊任務,期間以引導為主。第三步主要是在老師的引導之下解決問題,升華學生前期自己的所思所想,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上進心,迫切需要驗證所感,讓參與學習的動力成為學生的一種求知欲望。
4.學生實踐操作并寫出操作總結。此步驟是整個教學的核心,必須要做到嚴格、規(guī)范,真正達到“6S管理”的標準,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操作習慣,把學生的求知欲以一種最正規(guī)的方式表達出來。
5.打掃衛(wèi)生。主要是讓學生能夠愛護珍惜自己的伙伴——設備,不愛護設備就不會去保養(yǎng)設備,更加不會去維修設備,在打掃衛(wèi)生的過程中讓學生明白養(yǎng)護設備的不易,進而培養(yǎng)職業(yè)道德觀念。
6.組長召開班后會議,每個同學發(fā)言說明本次實訓的得失,總結得失,在學習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長,真正讓學生在每一堂課都有所得,有所收獲。
7.老師進行總結。
8.排隊撤離現(xiàn)場。
四、總結
基于“6S管理”的任務驅動型教學法應用到此過程中后,既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實現(xiàn)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真正實現(xiàn)學即能用的目標,徹底改變以往教學中教學脫節(jié)、師生對立的不利局面。